军武止戈吧 关注:3,097贴子:77,013

扒一扒我国下马的那些战机计划。。(非原创)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2013-09-24 18:10回复

    歼教-1教练机是我国沈阳飞机制造厂研制的亚音速喷气式中级教练机。它是我国自行设计和制造的第一种喷气式飞机,也是新中国自行设计和制造的第一种飞机,在新中国航空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我国仿制成功雅克-18初级教练机和米格-17高亚音速喷气式战斗机的基础上,航空工业局决定开始进行飞机的自行设计。


    2楼2013-09-24 18:11
    收起回复

      1956年9月,新中国第一个飞机设计室在沈阳飞机制造厂内(也就是现在的隶属于中航工业集团的沈飞公司)成立。该室由航空工业局直接领导,徐舜寿同志任主任设计师,黄志千和叶正大同志任副主任设计师,陆孝彭同志任主管设计师。设计人员共92人,平均年龄只有22岁。他们大多有着海外留学的专业背景,更有满腔航空报国的热情。经过深入部队和工厂的调研之后,设计室认为当时空军航校普遍使用的螺旋桨活塞式后三点起落架的雅克-11中级教练机,已满足不了喷气式飞机的训练要求。根据我国需要及设计亚音速喷气式教练机的条件已基本上具备的基础上,拟定了采用1500~1600千克推力的离心式喷气发动机、最大时速为700~800千米、航程约1000千米、升限为12千米以上,采用全金属、前三点式起落架、两侧进气、双座、梯形下单翼的高亚音速喷气式教练机红专503的总体气动方案,后定名为歼教-1。


      3楼2013-09-24 18:12
      回复

        为了将纸面上的飞机制造出来,第一代航空人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把二维设计图变成三维实物是一个非常困难的过程,难就难在当时没有人做过样机,没有任何经验,甚至连设计师自己都只是有个朦胧的概念。而沈飞一个叫陈明生的八级木工,带着一个小组,硬是用了不到一百天的时间,将歼教-1的木质样机交了出来。 1956年10月,设计工作正式开始,飞机当时被命名为“红专-503”。同时,与其配套的“喷发-1A”发动机也开始研制。先后召开了13次空军领导、飞行员、地勤人员参加的座谈会,广泛征求意见。当年12月草图就绪,1957年先后进行了两次修改设计,送一机部和空军审查,并且于9月将歼教-1的设计文件送到苏联进行咨询。1958年3月,生产图纸绘制完毕。1958年4月,由国家军工产品定型委员会批准,在沈阳飞机制造厂开始试制。设计人员下车间向技术人员讲解总体设计思路,现场研究解决技术问题。


        4楼2013-09-24 18:13
        收起回复

          1958年初,中国成功设计“歼教1”第一款喷气式战斗机后,开始着手设计中国第一款超音速战斗机,项目命名为“东风104”。当年4月,应中方的要求,苏联派出雅克夫列夫设计局的主管设计师马尔道文来沈阳飞机制造厂帮助审查歼教-1飞机的图纸。在审查歼教-1飞机图纸之余看到飞机设计室想要设计超音速歼击机也表示很支持,并建议采用一台米格-19歼击机所用P11-95涡喷发动机作为新机的动力装置。这种发动机的单台最大推力为2600公斤,加力推力为3250公斤。于是叶正明在马尔道文的指导帮助下开始代号为东凤104轻型歼击机的方案设计,


          6楼2013-09-24 18:14
          回复

            东风106方案是对米格-19战斗机进行改进,发展出一种两侧具有两侧进气道,机头空间被用作雷达及电子设备仓的战斗机。它几乎和东风104同时被提出。
              设计前期由112厂进行,后来转到南昌320厂,项目根据空军的需求不断变化,由于调整较多,最后根据空军的需要设计调整为强击机。
              故"东风106"战斗机项目最后还是下马了,但此型号延续和诞生后的新项目型号“雄鹰302”,也就是大家众所周知的强5强击机,最后装备中国空


            8楼2013-09-24 18:16
            回复

              东风107是我国20世纪50年代的战斗机项目,由第一飞机设计室负责设计,哈军工提供技术沈阳飞机厂负责制造,沈阳发动机厂负责动力系统,设计过程中得到了苏联的技术支持。东风107计划采用2台新研制的红旗2喷气发动机,总体布局上参考美国钱斯·沃特公司的F-8“十字军战士”舰载战斗机。该型飞机未投入生产,仅在制造了全尺寸模型之后项目即遭下马。


              9楼2013-09-24 18:18
              回复

                东风113战斗机是指1958年10月13日经中共中央批准研制的东风113(东风113即由此得名)战斗机,这个战机的性能号称“双二五”,即飞行速度2.5倍声速,飞行升限25000米。这样高性能的战机,连美苏两个航空大国都还没有。


                10楼2013-09-24 18:20
                收起回复

                  由于当时的原材料等方面的一些条件不够,整机没有完成,但它促进了学院的科研,促进了全国大协作,促进了航空工业机载火控电子设备、航空材料、航空工艺等方面的科研,培养了大批科研人才,为成立航空研究院提供了条件,取得了一批技术成果。它说明自力更生,走自己的路,迎头赶上的指导方针是对的。有人说:一个学校要设计一架大飞机,是方针错误。这不符合实际,也是不能同意的。


                  11楼2013-09-24 18:21
                  回复

                    国产歼-8 型歼击机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中国著名歼击机了。但是在歼-8 提出研制的 1964 年,还提出了另一种方案与之竞争,并经过了多次方案论证,但终因种种原因而未能投入量产,但是现在看来,仍有许多是值得借鉴的,我们可以称其为歼-9,并来回顾一下这段历史。


                    12楼2013-09-24 18:23
                    回复

                      歼击9 型截击机是一种全天候高空高速要地防空截击机,主要以苏“逆火”和美 B-1B 超音速轰炸机为主要作战对象。设计技术指标达双 26(升限 26 公里,时速 2.6 马赫),可以说是中国歼击机性能之最了。


                      13楼2013-09-24 18:23
                      回复

                        “歼-12 战斗机是中国大陆空军摆脱苏联制式飞机系列设计格局以后,第一代从机体设计到部件制造完全有中国人自行完成的轻型喷气战斗机。是中国大陆航空工业发展史上的一块重要里程碑”。


                        14楼2013-09-24 18:25
                        回复

                          国产歼-12轻型战斗机在中国的空军航空博物馆公开露面之后,引起中外人士的广泛关注,这不仅是因为
                          歼-12战斗机(5张)她解开了海外曾盛传一时的“歼-12 之谜”,更重要的是因为他在中国航空工业史上具有特殊地位。 “歼-12 战斗机是中国大陆空军摆脱苏联制式飞机系列设计格局以后,第一代从机体设计到部件制造完全由中国人自行完成的轻型喷气战斗机。尽管半路夭折,但是却为中国大陆实施全面独立自主地开发其战斗机装备的研制计划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因此,这是中国大陆航空工业发展史上的一块重要里程碑”。歼-12 飞机在国内也曾是一个另人迷惑的角色。声誉不低,但终未被列入装备于1977年项目下马。距离 歼-12 首次试飞 30 年之后的今天,也许可能对它进行更为客观的剖析和评价。


                          15楼2013-09-24 18:26
                          回复

                            歼-13飞机的设计思想酝酿于1971年底,当时根据六院的指示由601所招收研究下一代歼击机方案。601所根据作为我国空军歼击机主力的歼-6已经落后的情况,认为应研制接替歼-6的空战歼击机,作为80年代的空军主力战斗机。


                            16楼2013-09-24 18:27
                            回复
                              601所派人于1972,1974年两次去空、海军12个部队进行调查研究,新歼击机的设想得到空、海军领导机关的赞同。1974年初,空军全面提出了歼-6后继机的战术技术要求。1975 年冬,
                              歼-13战斗机(1张)空军有关部门又与设计部门反复探讨,正式拟定了歼-6后继机的战术技术要求,1976年上报,同年4月24日,常规装备发展领导小组正式行文批复。1981年最终项目下马


                              17楼2013-09-24 18:2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