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妇的极致重生吧 关注:756贴子:3,593
  • 6回复贴,共1

198 199 200 201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自从进入八月份,京城似是迎来了婚庆高峰,继李荣成亲后,又有不少人家开始嫁女儿、娶媳妇,萧南陆续接到了不少请帖。
其中,有些人家可以不必亲去,有些人家则是必须亲自到场。
比如隔壁荣康堂嫁女儿,萧南这个做堂房婶母的,就必须前往,不但要捧场,而且还要帮忙。
经过千挑万选,王氏和崔彦伯给崔涵选中了老牌世家卢氏子、鸿胪寺卿卢正的儿子卢易之。一个是宰相的孙女,一个是九卿的儿子,两家又都是世家,这桩婚事当真算得上门当户对。
卢易之比崔涵年长三岁,小郎君长得丰神俊朗,学识也好,去年门父荫入了千牛备身,靠着家族的人脉和自身的聪慧,在千牛卫混得很不错。
王氏对这个女婿,真是越看越顺眼,尤其是今日,他头戴冠帽、身着礼衣,抱着一只大雁欢喜而至,只把王氏高兴得合不拢嘴儿。
萧南领着女儿站在崔家女眷的队列中,笑着看众人用尽花样的为难新郎,新郎和他请来的男傧相都很机警,面对崔家女眷的拦阻,个个伶俐的应答,赢得在场宾客的阵阵喝彩。
整个昏礼足足进行了一个多时辰,荣康堂处处充满笑声欢语。
最后,崔家人目送新郎新娘登车而去,或是伤感、或是不舍、或是欣慰,王氏更是拿着帕子掩面拭泪。
“大嫂,你也不必如此伤怀,阿涵嫁得又不远,娘家婆家只隔几条街,到时候,想你了抬腿就能回来。”
韦氏其实挺羡慕王氏的,长子娶了太原王氏女,女儿又嫁入同等世家,且婆家还这么近。和崔家同在一个坊,崔涵回娘家那叫一个方便,都不用担心宵禁。
王氏眼角还带着泪花,听了韦氏的话,不禁失笑:“弟妹说笑了,阿涵嫁了人就是卢家的儿媳妇了,就算卢家娘子宽厚,她也不能时常回娘家呀。”
女儿嫁了。就是别人家的人了,她捧在手心娇养十六的女儿就这么嫁了,她如何不心疼?!
韦氏却坚持,“至少阿涵嫁得近呀。每年都能见几次面,不像我的阿澜远嫁西北,一年到头都见不到她。”
韦氏的长女崔澜两年前嫁入程家,跟着夫君去西北任上,至今还不曾回京。
韦氏每每想起女儿就忍不住难过,虽然比起卢易之,她的女婿更出色,但、但小夫妻离京几千里,想见回面是千难万难。女婿再好,也抵不过母女分离的苦楚呀。
王氏拉着韦氏的手,安慰道:“你也不必难过,明年程郎三年任满,你让三弟跟亲家商量一下,把他调回来也就是了。”
韦氏点点头,现在她也只能这么想了。
妯娌两个相携往里走。韦氏眼角的余光扫到大夫人,嘴角一抽,低声说道:“今日阿娘倒和善。”竟然没找人的碴儿,也没有找寻萧南的不是。
自从萧南接了荣康堂的中馈后,韦氏听说了不少大夫人和萧南的摩擦,她和王氏一样,每每听到大夫人吃瘪,就忍不住暗自高兴。
韦氏虽然不是宗妇。但有大夫人这个婆婆,她也轻松不到哪里,明明她也是要做祖母的人了,结果大夫人还时常在人前训斥她,半点情面都不留,这让韦氏如何不记恨。
王氏扫了眼四周。也压低声音道:“今天姑母也来了。”而且一直站在萧南身边。
王氏的意思很明白,如果大夫人不怕被崔江当场顶回去,她大可试着挑衅萧南。
“扑哧~”
韦氏想起萧南那日崔江的表现,一时没忍住,轻笑出声。
走在前头的大夫人听到动静,回头扫了一眼,见两个儿媳妇正手挽着手边走边聊天,脸色一沉,冷哼一声又转过头。
哼,这一个两个的都不省心,身后这两个大的,定是凑在一起说自己的坏话呢。
大夫人越想越觉得憋屈,别人家的儿媳妇哪个不是规规矩矩、恭恭敬敬的侍奉婆母?偏她的儿媳妇,没一个省心的。
用力一甩袖子,大夫人加快脚步,心里则盘算着,唔,那件事要加紧了。
王氏和韦氏都看到了婆母的小动作,两人对视一眼,交换了个彼此明白的眼神。
王氏拍拍韦氏的手背,小声道:“姑母是个妙人呀!”真是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呀。
韦氏却说:“弟妇也是个妙人呢!”能想起用崔江的无赖抵制大夫人的蛮横,萧南也不是一般人儿呀。
王氏点点头,“是呀。”过去她真是小瞧这位弟媳妇了,没想到,人家的手腕这么厉害,连崔江这样的人,萧氏都能找到利用的价值,而且用得这般巧妙,真是给她上了生动的一课。
韦氏和王氏抱有同样的想法,以前她对崔江这个极品姑母向来是敬而远之,不能说看不起吧,至少也不会亲近。但真没想到,这样一个人,如果用好了,竟有如此神奇的效果。
看看大夫人忌惮崔江的模样,韦氏就暗暗决定,以后对崔江也好些,不求她像护着萧南一样对自己


1楼2013-09-24 16:33回复
    萧南凌乱了,尼玛,这是个神马情况?
    一定是我打开的方式不对!
    萧南觉得,如果她身边还站在其它几个侍婢的话,她一定会惊呼一声:天呀,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
    好吧,萧南承认她有些反应过度了,可、可出现在她面前的这个东东也太诡异了吧?
    “娘子,你看,此物乃周先生设计制作的,不用畜力、不用人力,可自行操作,简直与孔明的木马流车有异曲同工之妙呀。”
    崔幼伯卖力的蹬着脚踏,纯木制作的车轮发出吱嘎吱嘎的响声。
    随着崔幼伯渐行渐近,萧南终于确定,她真的在大唐看到了手工木质自行车。
    没错,亲,你没看错,这个经常在狗血清宫戏中出现的神奇道具,居然出现在了萧南面前。而她的亲亲老公,崔幼伯童鞋,正一身月白细麻广袖长袍,脚上拖着木屐,拼命倒腾着两条腿朝她驶来。
    萧南用力眨着眼睛,她觉得,她有种时空混乱的奇异感觉,或者说是有种看山寨古代剧的错觉?!
    “嘎~”的一声,木屐摩擦地板,崔幼伯单脚撑地停在了萧南面前。
    这厮似是很兴奋,见到萧南就积极的跟她介绍:“你看,这车子只有两个轮子,却可以平稳的行驶,真是太神奇了,关键是,娘子,你看到了吗,这车通身都是木头的,连轴承也是木质的,还有这……”
    萧南瞪着一双眼睛,傻呆呆的听着崔幼伯滔滔不绝的讲解。
    事后,萧南不止一次的懊恼:那天她一定蠢毙了,好丢人呀,有木有!
    好一会儿。萧南才重新找回自己的声音,涩涩的问道:“呃,郎君,你说此物乃周先生所制?周先生善、善——”素白的手指一指崔幼伯胯下的自行车。“木工”两个字还是咽了回去。
    周猛不是名士吗?哪有名士喜好这些?在彼时,木工可是身份卑贱的匠人做的活计呀。
    堂堂名士,据说还是三十年前就名扬天下的高士,竟然是个木匠?!
    崔幼伯看到萧南惊愕的表情。不禁莞尔,忙解释道:“呵呵,不是娘子想的那样。周先生学识渊博、善谱系、通古籍,闲暇时喜欢翻阅先秦贤圣们的笔记、手札……当年阿婆帮平阳长公主运军粮的时候。就曾与周先生一起研制出了诸葛武侯的木马流车——”
    也正是由于崔守贞在周猛面前露了一手,这才引得那个心高气傲的周名士死心塌地的跟着崔守贞姐弟混,一混就是三十年。当年老夫人去世的时候。周老先生更是痛哭好几日,老夫人的棺椁也是他亲自设计、并监工制造的。
    那棺椁看似平常,但机关颇多,周猛设计的时候,心中的小人笑得那叫一个张狂:嘿嘿,日后谁敢盗阿姊的墓,谁敢惊扰阿姊的亡灵。俺老周定要他‘好看’。
    提到木马流车,崔幼伯似是想到了什么,双手提着车把用力一转,调转车头,跟萧南招呼道:“对了,娘子,周先生改进了木马流车,这次他从邙山返回京城,便是乘坐那新制的木马流车,很是精巧。你随我去看看。”
    萧南对于失传已久的木马流车也是颇为好奇,不过,她看了看崔幼伯胯下的自行车,又低头看了看自己的镂金单丝碧罗笼裙,用肢体语言询问对方:我咋去?
    总不能崔幼伯骑着,她走着吧,这也太不公平了。
    崔幼伯明白了老婆的意思,他扭头看了看,呃,娘子乘坐的奚车已经被粗婢赶回马厩,总不能让娘子穿着精致的锦履步行这么远吧。
    他眼角的余光扫到了自行车的货架,脑中灵光一闪,伸手拍了拍那货架,也用无声的肢体语言回答:娘子,你坐在这里,我驮着你去!
    于是,在众仆妇丫鬟或惊诧、或新奇、或羡慕、或忍笑的目光中,萧南鬼使神差的坐在了自行车的货架上,双手抱住崔幼伯的腰,身下的车轮滚动,夫妻两个共乘一辆木质自行车,摇摇晃晃的朝中庭驶去。
    “甜蜜蜜,你笑得甜蜜蜜……”
    坐在硬邦邦的木架子上,萧南耳边竟回响起这句经典的歌词,很诡异,却又有种别样的温馨、浪漫——
    金乌西斜,在橘黄的夕阳中,一个俊逸的白衣郎君与一个华服的绝美少妇,骑着一辆古怪的双轮木车,骨碌骨碌的穿行于花木扶疏的庭院中,两人相依偎的身影,在橘色的光晕中渐渐拉长……
    不得不说,老相公荐来的三位名士确实不是一般人。
    齐通,字行之,崇尚道学,通古文,善相人。据说,当年齐通见了还是秦王的圣人后,立刻脸色大变,行大礼参拜之。
    对此,萧南颇有微词:“他又什么都没说,为何大家都说他厉害?”什么名士?她怎么越听越像神棍?
    不就是行了个大礼嘛,怎么就上升到厉害的层面?再说了,那时秦王虽不是皇帝,可却是手握兵权的当世豪雄,齐通一介布衣,向秦王行大礼也属正常嘛。
    可为什么大家都说齐通眼光毒辣,硬是看出了秦王有帝


    3楼2013-09-24 16:34
    收起回复
      识、人品,再兼之崔表弟也不是外人,儿、儿便把小郎送了过去。”
      老族长轻晒一声,道:“呵呵,崔家的积微学院哪里只有一个宋昱呀,难道你没听说,崔玉郎亲去洛阳邙山,请了三位天下名士回来做先生?”
      王梁还真不知道,这些日子他忙着差事,回家又忙着跟老婆商量儿子的婚事,根本没时间八卦。
      听了这话,他好奇的问道:“儿真不知道呢,不知是哪三位名士?”
      老族长伸出三个手指,一一数道:“齐通齐行之,魏贤魏博文,还有周家的那个周孟良,全都是扬名三十余年的高人雅士。”
      老族长每说出一个名字,王梁的神情就呆上一呆,最后,他有些失态的往前倾了倾身子,急急的问道:“什么?魏贤魏老先生也来了?他也是来积微学院当先生的?”
      不是吧,这位老先生可是他的偶像呀,曾经有一段时间,王梁也想像魏贤一样开学讲课,做个名扬四海的名师。只可惜,家族不支持,他老婆也不支持(蒋氏不是不支持,而是太了解丈夫了,毕竟不是什么人都能当老师滴),他正好作罢。
      如今听闻偶像来了,还可能成为他儿子的老师,他如何不激动、不兴奋?
      如果不是还有官职在身,王梁真想也跑到崔家去附学,父子同堂上课会不会丢人,他真心不在乎呀。
      老族长点点头,似是没看到王梁的失态,“没错,今日大郎成婚,想必崔家也会来参加昏礼,阿梁不妨去问问。”
      王梁连连点头,不必长辈提醒,他也会找崔幼伯问个清楚,只待昏礼结束后,他要第一时间去崔家围观偶像。
      老族长见王梁只顾着欢喜,根本没有领会他的意思,眉头不由得一皱,随即又想到,现在王家唯一能跟崔家说得上话的也就是王梁了,还真不好得罪他。
      无声的叹了口气,老族长直接道明来意:“咱们王家亦有几位适龄小郎,也该启蒙入学……王家虽有家学,但学里的先生终究不如那三位名士……所以,阿梁,你、你能不能跟崔玉郎商量一下,在王家的适龄子侄中挑几个去积微学院上学?!”
      王梁愣了愣,他没听错吧,老族长竟然是来求他办事的?哈哈,这不是在做梦吧,他居然还有这么一天?
      高兴过后,王梁的理智终于回笼,他用力掐了把大腿,将唇边的笑意隐去,沉声道:“伯祖父有吩咐,儿谨遵命。不过,此事能不能成,还要看肃纯的意思。”
      老族长很理解,他表示:“你只要把意思传达到,能成最好,就算不成,家族也会记你一份功劳。”
      王梁太欢乐了,不过他还是故作淡然的表示,能为家族效力,他很高兴、深觉荣耀。
      ……
      王梁这边高兴得快抽过去了,崔幼伯那边却很忙碌。
      “郎君,今日又接到了四份请帖!”
      门房的小厮很尽职的将收到的帖子呈给主人,说话的时候,语气很是自豪,特意加重了‘又’字的读音。
      崔幼伯接过请帖逐一翻看了一番,唇边也忍不住露出笑意。
      用朝食时,他嘴角都挂着笑,只看得萧南纳罕不已:这厮又想什么好事儿了?这么高兴?
      吃完早饭,小夫妻换好外出服,准备去王家赴宴。
      “郎君,今日可是有什么喜事?”
      萧南看崔幼伯的唇角始终保持上扬的弧度,实在忍不住了,便问了一句。
      崔幼伯右手成拳拢在唇上,轻咳一声,道:“呵呵,没什么,晨起收到几封请帖。”
      萧南挑眉,几张请帖就高兴成这样?拜托,现在是婚庆旺季呀,崔家姻亲故旧满京城,只喝喜酒,就能从月初喝到下个月月底。收几份请帖怎么了,还用得着这么开心?
      崔幼伯看出萧南眼中的‘鄙夷’,忙收住笑容,从袖袋里抽出几张大红洒金的帖子递给萧南,“娘子,你看看!”
      萧南接过请帖,挨个儿打开看了看,“咦?这是三戟崔家的?还有虞秘监的?咦,这、这是褚中书令的,天哪~~~”
      难怪崔幼伯会这么高兴,这几位都是京城数得上的人物,却都给一个晚辈下请帖,这是何等的荣耀?
      ps:不该睡午觉的,某萨再次睡过了头,更新晚了,抱歉抱歉!


      6楼2013-09-24 16:35
      回复
        高兴归高兴,崔幼伯还是颇有自知之明的,他心里很清楚,这些人给他下请帖,绝不是为了他崔肃纯,而是为了住在崔家的三位名士。
        饶是如此,崔幼伯还是很自豪,因为那三位名士住在崔家,且未来十年也只会留在崔家,三位名士越受人敬重、推崇,他们崔家能得到的也就越多。
        而他的积微学院也将走出崔家,成为京城乃至全天下最有名的私家学府。
        直到此刻,崔幼伯才深刻体会到老相公给了他怎样一份厚礼,这种看不到、摸不到,且短期内可能没有太大效果的人脉经营,对他和整个荣寿堂至关重要。他有信心,用不了三五年,这三位名士和积微学院的巨大威力便能发挥出来。
        届时,他也好,他的几个孩子也罢,都将受益终身。
        不过,崔幼伯还是小瞧了三位名士的影响力,但很快他就知道了。
        却说崔家小夫妇带着一双儿女来到王家,刚下了马车,便有伶俐的小厮跑过来迎接。
        紧接着,得到消息的蒋氏,叫上继母,婆媳两个亲自迎到中庭——人家萧南的品级放在那里,就是王梁的继母对崔家无好感,也不敢慢待萧南。
        王梁也得到消息,领着刚刚祭拜完祖先的王大郎一起来迎接。
        王梁对崔幼伯这个表弟很亲近,上来就抓住表弟的双臂,连道‘肃纯费心了’,拉着他便去花厅用茶。
        灵犀和长生都还小,所以跟在母亲的身边,两只小的别看年纪小,见过的市面却不小,似王家这样的喜宴,在他们两姐弟看来。还真是小case。
        两只小的神态从容、举止优雅的跟着母亲身后,粉雕玉琢的小脸上扬着标准的微笑。
        说实话,这种过于标准的笑容若是个大人做来定是极优雅的,但放在两只小肉包子的脸上,怎么看怎么觉得可爱。
        蒋氏看了稀罕不已,拉着两只的小肉爪爪就不松手了,嘴里直说‘还是弟妇会教孩子’,‘崔家的子女果然出色’等等之类的话。
        就是王梁的继母也不得不承认,崔家这对小姐弟确实出色,不愧是鼎甲世家崔氏、萧氏的子孙。
        王家娶长孙媳妇。与王家交好的姻亲、故旧全都赶来喝喜酒。
        作为王大郎的嫡亲姑姑,王氏和唐谦也带着儿女前来参加昏礼。
        对于萧南,王氏是从心底里感激。在某种意义上说,萧南是她们母子的救命恩人。
        如果不是萧南出手,此时她的宝贝儿子已经落在薛氏的手里,薛氏虽不会把孙子弄死或者弄残,但以她的水平。绝对能把好好的孩子养成个废物。
        而那孩子却是王氏最大的希望,她宁肯死也不愿让儿子被薛氏揉搓、更不愿儿子被养成个无用的纨绔。
        “弟妇,您也来啦!”
        王氏领着儿子躬身一礼,柔声道:“几日不见,弟妇的气色愈发好了。”
        萧南微微颔首权作还礼,笑道:“表姐的气色才是真的好了呢。这是表姐的大郎吧。呵呵,好个聪慧伶俐的小玉郎。”
        萧南这话不是客套,王氏的儿子唐棣长得真心不坏。五六岁大的小正太,生得唇红齿白,眉眼如画,一双清澈的眸子,一看便是个钟灵毓秀的孩子。
        见了唐棣。萧南才明白王氏为何这么在乎这个孩子。说实话,这么个好孩子放在薛氏那等心胸狭窄、见识浅薄的妇人手里。确实是太可惜了。
        王氏听了萧南的夸奖,谦虚的笑了笑,但眉眼间却是满满的骄傲,她推了推儿子,提醒道:“这是你表舅母,快叫人呀!”
        唐棣被王氏教得很好,小家伙整了整衣袖,躬身行礼,“儿请表舅母安!”
        萧南忙笑着说:“好好,阿棣真是个好孩子。来这是你的表姐和表弟,灵犀、长生——”
        得到母亲的提醒,两只小的纷纷行礼:“表弟/表兄好!”
        唐棣也连忙回礼,“表姐、表弟好!”
        萧南身后的玉簪已经取了表礼来,萧南转身接过来递给唐棣:“这是表舅母的一点儿心意,不值什么,你拿去玩儿吧!”
        唐棣回头看王氏,见王氏微微颔首,他才乖乖的接了,然后又恭敬的道谢。
        这边,王氏也命人准备了表礼,分别送给灵犀和长生。
        双方见礼完毕,蒋氏方邀请大家一起去正堂的堂屋吃茶。
        王梁的继母王夫人与萧南走在前面,蒋氏退后几步,与小姑跟在后面。
        “妹婿也来了?”
        蒋氏挽着王氏的胳膊,轻声问道。
        其实,蒋氏和王氏的关系一直不错,之前没能帮王氏讨公道,实在是有心无力。
        如今见王氏的气色愈发好了,蒋氏知她的日子过得应该不错,也为她高兴。
        “嗯,夫君去寻大兄了。”
        提起自己的丈夫,王氏还是一脸淡然,似乎在说一个毫不相干的陌生人。
        蒋氏看出不对劲,忙压低声音问道:“你


        7楼2013-09-24 16:37
        回复
          王梁连连点头,不必长辈提醒,他也会找崔幼伯问个清楚,只待昏礼结束后,他要第一时间去崔家围观偶像。


          9楼2013-09-25 08:59
          回复


            10楼2014-01-26 20:0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