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有五月天的存在,这个世界就永远不会太糟。
——题记
距离看完诺亚方舟已经过了两天,那份在电影院里感受到的煽情仿佛一直弥漫在身体里,不愿散去。脑海里反复响起《仓颉》的最后一句——天雨粟,鬼夜哭,思念漫太古。还记得4月29日在鸟巢内场,自己踩在凳子上和五月天合唱的一首又一首歌,现在想想,那个场景简直是至极浪漫。
说实话,我一直对诺亚方舟这个主题不太感冒,不论是唱片还是演唱会。这几年阿信仿佛更成熟了,他开始试图用五月天的音乐来唤醒人们对这个世界和这个社会的责任感,他开始害怕失去一些东西,也开始留恋一些感情。这和我最初接触到的五月天的音乐是有些差别的。
应该是在十三岁的时候吧,尽管身边有着疯狂喜欢五月天的朋友,可我就是没感觉,总认为阿信的声音不好听,摇滚乐太嘈杂。我想我永远都不会忘记那两个让我开始爱上五月天的契机。学生时代的日子总是简单枯燥得近乎苍白,结束了难熬的周六上午的补课,下午悠闲地坐在沙发上拿着遥控器不断变换着频道,正巧音乐频道刚好开始播放《终结孤单》的MV,也许是被最开始轻快的鼓点吸引了吧,我竟然认真地听了起来。一曲终了,竟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好像这个世界又有一扇新的大门向我打开了,原来我们的不安、郁闷、孤独、烦躁、叛逆是可以通过这样的歌曲和歌词发泄出来,“心情好,心情坏,怎么开始,怎么办。Everything will be alright. Tomorrow will befine. 太阳依然灿烂,嘿地球继续转。”我第一次觉得,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音乐是可以站在我们这边的。
真正开始听五月天的歌是在2007年的盛夏,那时候为了“加油,好男儿!”这个比赛而疯狂,上海赛区的人气选手“Kimi”乔任梁经常用五月天的歌才作为参赛歌曲,也是因为他我听到了更多的五月天的歌,认识到了五月天歌曲的多样性。他唱得最有味道的莫过于《拥抱》,“我是孤傲的蔷薇”这句词像是为乔任梁量身定做。
与五月天的故事太多,几乎每首歌都能表达出一个时间段的心境与心情。
只是记得,那年夏天穿着宽大的白色T恤,赤脚踩着帆布鞋,一个又一个补习班之间游走,耳机里叫嚣着“十八岁的第一口啤酒,火箭发射,轰隆隆隆,青春的滋味尝的不够,没有疯狂,怎么能算活过……”。可是,直到去年我才注意到那句“长大换来良心的沉默,所以我要永远是现在的我。”。
只是记得在备战中考时无数个孤独疲惫的夜晚,听着“那样的回忆那么足够,足够我天天都品尝着寂寞”,告诉自己要忍耐,要知足。
只是记得在高一那年,不得不面对数理化的我,从《后青春期的诗》这张专辑中一遍又一遍找寻着勇气,“满怀忧伤却流不出泪,极度的疲惫却不能入睡”,这句词是当时的写照。
只是记得在高考前的一个月,爸妈陪我去了北京鸟巢看“滚石三十年”,那是我第一次看五月天的LIVE,虽然是最好位置的票,可离着主舞台依旧有距离。那也是我第一次听还你自由版的温柔,当时我哭得泪流满面,也许是因为那段时间经历了太多,在看到五月天那一刻所有的委屈倾泻而出。
只是记得在大一上学期的冬天,听着《星空》,和大学里新认识的朋友在寒冷的冬夜里站了两个小时,仰着脖子,只是为了看一场流星雨。
只是记得在大二下学期的那个春天,和妈妈去看了鸟巢里的第一场诺亚方舟,我紧挨着延伸舞台,看着近在眼前的阿信,大脑一片空白。只记得他说“没有什么地方,我们到不了”,然后大家一起红了眼眶。
只是记得在两天前看诺亚方舟时,当《憨人》的音乐响起,夹杂着阿信的独白,我泣不成声,甚至哭肿了眼睛。
阿信说“想要征服的世界,始终都没有改变”。那么我的那个世界是什么时候改变了呢?是在什么时候,异国他乡的一场con和价格不菲却又无用的周边成为了生活的主旋律!惊觉回头,这才发现那个即使在一片嘈杂和充满诱惑的环境下也能稳定心性奋笔疾书的女孩已经离自己很远了。有时候即使停住比偏执前行更为重要。
经常看到有人说自己算不上是真正的五迷,因为他们没有去看过一场演唱会,没有钱去买SR,甚至连正版的CD都没有买过。不觉得这样的逻辑可笑吗?事实上,在我们能从五月天的音乐中获得力量,得到安慰,燃起对生活和梦想热忱的瞬间就是我们真正能被称为“五迷”的时刻。反观那些迷失自己的生活,拿着父母的钱,穿着SR满世界追着五月天跑,声称追随五月天就是他们梦想的人,才是真正背离了五月天信仰的“伪五迷”。我也希望当阿信以商人陈信宏的身份出现时,能够脱掉五月天的外衣。当然这也许是我太过于敏感矫情的想法。
在人生中的某个时刻,我们总会惊觉初心的重要性。离初心太远的梦,我不做;离初心太远的人,我不爱;离初心太远的朋友,我不交。
2013.9.22 Sev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