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上面的认识,再来看看佛教所说“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其实这里的心和识所指,主要是指后两个层次尤其是第四个层次的心。而六祖慧能所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更可了知慧能所说,亦不局限于前两个层次的心上来认知世界。因此,当用这两句话来作为佛教是唯心论的证明的时候,当谨慎,此处唯心之心,并不是就第六意识所讲的。否则,人们所认为的佛法,早已不是佛法的本意。因此对佛法的评判,亦与佛法本无关矣。
了知了上面一关键,现更附带说明佛法如何在改善生命上做功夫。在佛法里面,常讲两种执着:分别我执,俱生我执;常讲三性: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分别我执,即是在第六意识的作用下,错误地分别前五识所摄取的世间影像而产生的结果;俱生我执,则主要是在第七末那识的作用下,错误地执取第八阿赖耶识为我的结果。分别我执相粗易断,俱生我执相细难除。更进一步地,因为分别我执的存在,而产生了遍计所执性;因为正确地分别世间,而产生依他起性;若是远离分别,圆融无碍的观照世间,则是圆成实性。而修学佛法的目标,无非是为了断除俱生我执,证得圆成实性。
然欲断俱生我执,先须除分别我执;欲证圆成实性,先须修以他起性。既然分别我执,产生于错误的分别世间。那么欲破除分别我执,亦须在正确的分别世间上下功夫,而不是马上在无分别上下功夫。否则,错误分别不但不能破除,反而更加稳固矣。因此,亦可将破除分别我执行,看作断除俱生我执的前方便。破除分别我执,即是修得依他起自性,了知世间万法无非因缘,并无常一主宰之我存在。随着此一认知不断加固,则渐具趣入止观之资粮矣,而行相深细难察的俱生我执,亦须在止观之境中,方易断除。俱生我执破,则圆成实性遂成。
通过以上略述,当大体得知佛法与世间法相通之处,以及不共之处。知道相通之处,方能圆融世间;知道不共之处,方能超越世间。学者当知两者不可偏废,否则易使世人深垢佛法,而己亦不得利。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