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说的是我学生,而我自己又拿网作何用?记得我在力学学报编辑部当编辑。当时力学学报编辑部要北大力学专业出一个编辑,我推荐杜珣,杜珣不干我只好自己去充数。力学学报当时最大的问题是压稿,新上任的主编大刀阔斧,来稿件先砍2/3,而这个工作又全要身在北京的编委做。很见效,但苦了北京的编委。当时我想如果编委之间用网络联系,杂志主要通过网络发行不就能多快好省解决所有问题了?94年网络一通我就试编网络刊物,当年试刊两期,可行。第二年我就建议力学学报编辑部改由网络运行,可惜未被接受。于是我便一个人办起一份网络运行的杂志,网络通天下,当然是国际杂志了。编委都是朋友,答应了那我又如何用网络联络?我到国外收罗了一批因速度低而淘汰的Modem,或者价钱便宜,或者根本不要钱,抗回国来一家一家地去装。只是国内个人不许办杂志,我只得以北大的名义向上申请。其实北大除了盖个章以外什么条件也不给,什么工作也没做。一切都靠我和我的朋友以及学生帮忙,按国内情况,除了网络版尚需印刷版。印刷在系印讲义车间,比较便宜,要大量邮寄没有钱只好自己蹬自行车派送。这份杂志叫《Communications in Non-Linear Science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办杂志的主要目的是树立网络编审和发行的样板,当时这在国际上也是新鲜事。至于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当时我挂名为北大非线性中心副主任,办杂志算我为‘中心’的工作。数值模拟倒是我本行,只是当时尚未成气候。至于叫‘通讯’完全是尽量低调,只要杂志是正式的,调门越低阻力越小。我坚持了六年,应该说很成功,但北大不领情,在学校出版物广告栏内根本找不到。我做事常常自认为‘成功’就放手,正好有年轻人(我的学生)愿意接手到国外去发展。他们争取到 Elsevier直接出版发行,除大陆外他们又在欧、美各设编辑部。05年他们在荷兰开会,计划争取花5年到10年将杂志办到《Physical Review E》的水平,在2012年他们做到了:
Communications In Non-Linear Science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与 Physical Review E 比较 Impact Factor
COMMUN NONLINEAR SCI 2.806
PHYS REV E 2.255
Hi, Chen Laoshi:
In 2005, we have a meeting at Holand, CNSNS should be as Phyiscal Review E after 5 to 10 years.
So far, we have achieved CNSNS as Physical Review E.
-Albe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