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圆六部九字归一

三圆六部九字是指导纯阳拳术行拳走步运动基本理论。三圆六部行于外,九字真诀动于内。能使纯阳拳运动内外合一,而得以精形相交,气形相合,神形相依的炼养之道。
三圆是手圆、腰圆、步圆之总称。
武当纯阳拳的运用两手不停地划8字形或者圆形运动,而形成两手穿连变化,名为“穿连手圆”。腰部随手的穿连变化不停地进行左旋右转运动,从而形成一个整体的圆运动,名为“旋转腰圆”。走步运动在以上两种圆的配合作用下,同时屈腿进行左旋右转走弧形和圆形的走圈运动,称之为“屈腿步圆”。
六部是人体肩、肘、腕、胯、膝、踝六大关节部位。
武当纯阳拳的运动,随着手圆、腰圆、步圆的过程,导致其六大关节部位同时做出自身的圆弧运动,从而形成三圆六部统一协调的整体圆运动。肩:如沉肩、滚肩、撞肩;肘:坠肘、悬肘、抬肘、拦肘、撞肘、横肘、顶肘;腕:如转腕、翻腕、提腕、摇腕;胯:松胯、旋胯、裹胯等。胯与腰有密切的关系,腰活则胯活,拳诀有云:“腰为轴,胯为轮”;膝:有屈膝、摇膝、撞膝、顶膝等;踝:所运用技巧有勾、绊、蹬诸法,均和纯阳拳运动紧密的连系着。
三圆六部运动之六部蕴藏在三圆运动之内,其三圆中亦包涵着六部融合在其中的运动。因此以三圆而论,外练而可聚内养,结内三圆之丹道,即以外丹之术而结内丹之功,是为纯阳拳外炼内养之道。何为内三元,即先天的元精、元气与元神,称为先天的精气神,生养于人体中即为内三元。
纯阳拳炼养之道,以三圆运动之手圆可通达奇恒之腑,可养气而存神。长期手圆的运动,增强大脑的新陈代谢,补充滋养大脑的功能,而获得神而明之。是对后天精神的锻炼,从而又起到对先天元神的充养。
运动中的腰圆,以增进腰的灵活度,从而使带脉的整体气血流畅。这个气血的流畅,提高了腰肾的代谢功能,能使气血充沛地贯通中驱之肾腑,使气血聚而育其精,从而获得精的健康生长,而使肾与之良好的收藏。则是后天之精对先天之精的补充和养育。
足下屈腿的走步运动,能通畅腿脚六条经脉。由于屈腿下沉的作用力,而使膝部得到显著的锻炼,对于充足两腿膝的筋力起到举足轻重的溢养作用。膝属大筋,以阳明经主之,阳明入胃,能传递入脾,则脾胃表里如一,食受之有道,则得五行相生受益。长期锻炼走步运动,能提高脾胃的消化功能,对脾胃有着炼养作用。由于筋力充裕则可疏畅肝气,而使肝气涤达。因此,长期的三圆运动,也称“纯阳走步”,使人体循环之道畅通,则对安抚各节,以及筋骨皮毛之表里具有良好的作用。致人体的精气神韵,灵性积养充分得到滋养作用,是谓养生益年之道。
纯阳三圆之论,以外练而聚内养,以手圆神而明之,以聚五脏之气;以腰圆而生肾腑之精;以步圆而产生六腑之力,三圆之运动,合于呼吸之功,踩天地精灵之气,聚养于丹,收藏于肾,则疏通内外一身以滋养肤体。三圆运动而培补三元之丹道,“三元”者,先天之精、气、神也。以外丹之术缔结内丹之功,正是纯阳炼养之道,隐于“三圆六部九字归一”之中。
九字专指心、意、气、力、动、活、沉、柔、灵整个内容,称之九字真诀。其心、意、气、力为九字真诀之宗,动、活、沉、柔、灵为九字要法。故三圆六部九字在纯阳拳拳术中,以宗旨纲要贯穿于武当纯阳拳术炼养的全过程。
心者主人神明,神藏之其内,统领五脏六腑。有云:心藏神,肺藏气、脾藏肉、肝藏血、肾藏志,皆一统于心神之中。
恩师理航先生曾曰:“修炼纯阳首先修炼其心性”。人的精神灵性均由心生而出,然五脏之内,肺居其上,形如华盖为护心君之宰辅,司一身之气以保证内外之活动。肝,涤荡之将军,藏谋略指挥之才能。得肝胆相照对应之,其胆有决断之力,故有胆气过人之说。脾统血以生华,胃纳食以运化,生水谷之精华供给人体营养之功。肾藏先后天之精微,为人体藏精之所。其智慧与技巧由肾志所出。诚然如此,诸器官均靠心君统领之力,故炼及纯阳拳术首先以炼其心性为第一。
心生平和,静则气自平,才能神形相依、气形相合、精形相交。所谓精神内守是心性专一,静在于养的结果。因此修炼纯阳拳术是以心性炼养为前提的,《太玄养补》中云:“脏心于渊,美厥灵根”。倘若心静如止水,神不外驰,即恬淡虚无,精神内守。修炼纯阳拳术应食之有度、欲之有节,则得脾土不失运化之功,肺气充畅,肺金自然全功。拳脚以动静相互补益,心安自得神宁,遇诸事而淡泊人生,荣辱则不以为然,肝气自得安宁。行拳以虚怀若谷,无以欲求,唯顺其自然,则神自然得其充足也,以心神主宰,诚为炼养纯阳拳术之道。
炼养纯阳拳术,心明则神明,心胜则神胜,心明神胜则气聚胆壮,遇敌交手随心所欲。使心、意、气、力、动、活、沉、柔、灵九字通汇一气,皆得心应手也。否则就会心性紧张,手足无措,必然败北,何言修心养性乎。理航先师曾教之:打手者,打的是雄心壮志,手睫眼快,随机应变。此皆出纯阳之心法。
武当纯阳拳其养心之法皆有之,如“龟背鹤膝聚真元”。真元者即纯阳之一气也,调养自己的气息,清净自己的思想,其缓慢飘然,气势合一,如入仙境。养其神而舒其心,运其气而畅其体,使其精形相交,气形相合,神形相依是也。纯阳拳术“龟背鹤膝”重心神修养,倘若守肾无节,伤其精则损其气,岂能神行相依乎。因此精生气、气生神为纯阳拳术炼养之道,是不可不以养心炼神为主的。
纯阳拳术以修身养性为第一,则势必心意相通。其心主持,其意必随。意导形随,意引气行,产生着良好的意识指挥纯阳拳的运动。这样意导形随的运动是以轻灵、圆活、柔韧、沉着为主的,这种运动要势式相连、环环相套、协调不拙。
纯阳拳术的快慢全在意的指挥下进行,是心意的主持和发挥,可快可慢。是根据拳术的炼养要求而定的,产生着快慢不同的运动方式。如“龟背鹤膝聚真元”是以运气养气为目的,因此势必要轻松、自然、柔缓、沉着,以求徐徐的呼吸同步的行拳特征,只有这样才能产生意、气、形的统一。行拳中的柔是轻松自然的象征,是一种活泼而有韧性的内容。缓不是无的放矢,而是以呼吸运用同步的缓,这种缓和的运动与呼吸相一致。平常之人呼吸每分钟20次左右,倘若是一个修炼有素的人,其呼吸每分钟则在12—16次左右,这样呼吸频率的对比表明呼吸的深浅对内脏强弱的影响。
单从人体肺脏纳气的功能而言,运动娴熟之深厚,其呼吸的深度和平常人不同,所运用肺功能的纵深,肺泡的利用率相应的高。平常人呼吸表浅,所利用的肺泡功能仅只有一半而已,这就是深长呼吸对人体脏腑新陈代谢功能影响的体现。因此说缓慢柔灵与呼吸同步配合运动是正确的,也是科学的。当然缓慢的呼吸运动是长期运动的结果;是肺功能得到锻炼后,功能容量提高的结果,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而不是练纯阳拳就刻意地去做,那样是违背自然规律的。虽有练拳者也在缓柔运动,但是与呼吸没有细致的配合,与前者比较则有诸多不足之处。纯阳拳术运气养气是意、气、形合一的过程,在实践中顺应自然之道。如此之练法在纯阳拳术运动中称之为“慢步纯阳”。
纯阳拳的行拳多用于身、手、步的快速、敏捷。在意识的作用下以随心所欲,防身御敌,其运动之法,则强调迅雷不及掩耳,在精细入微中求轻灵、柔活、沉着的运动特点,绝对不是敷衍了事盲目的快。纯阳拳九转八步龙行掌就是在以一种轻松愉快之感演练的,在纯阳拳术运动中称之为“快步纯阳”。
纯阳拳快慢之别都是在意识作用下完成的。而意中行拳走步,天长日久娴熟至极后,其纯阳拳百三十六势并不受前后左右次序的限制,任意为之,不拘一格,意到形到,意形相随,随心所欲演练纯阳拳术方为其精妙内涵,从而拓宽行拳思路,使之变化莫测。
昔理航先生演化纯阳八步,随心所欲,灵柔至极,行拳走步范围之大于神龙穿行入云海之中,行踪隐秘,见尾难见其首,行有飘然欲仙之态。走小圈如风行于密林中之金蛇,缠绕滚化,难分其形,弹丸之地率意而为之。故应以心为主宰,意会精微乃行拳之道。
纯阳拳术之形与呼吸的各种配合,称之为“气形合一”。产生着气体交换,形成炼气、养气的各种方法,达到身体各个部位所需要得到的锻炼目的。
长期纯阳拳术的锻炼,势必达到摄氧系统超出常人的工作能量。由于呼吸的锻炼使肺脏功能得到增强,使体内分布的元、宗、营、卫诸气得到足够的新陈代谢和补养。
人体之气推动着精、血、液运动,本来就融合成一个整体。而气推动着三者的滋生,促进了转换的基本物质条件。人体内外气体的交换,做到外能施吐纳呼吸之法,内能引气行脉,从而得到养生健身的目的。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