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月何人吧 关注:491贴子:6,272
  • 24回复贴,共1

【每日一更】精神病人的世界。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为了丰富吧里的内容,我决定开展一些令人感兴趣的内容,从今天开始我都会坚持更新的~
《精神病人的世界》 作者:塔塔的死亡周刊
因为某些原因,我接触过很多精神病人。辩证点儿的说法是“至少在大多数人看来是精神病的人”。用词上我不想深究,这也不是必交的工作报告,就这么用吧。
其实精神病人很好沟通,没想象的那么难。有相当数量的人逻辑上极为清晰——在他们自己的世界观里。当然,狂躁症的除外,那个得冒点儿风险——被打一类的,做好心理和生理准备就没大问题。我说的生理准备是逃跑。我又不是对方亲人,犯不着流着泪让对方揍,逃跑还是很必要的一项准备。
跑题了。
精神病人也有性格,有喜欢滔滔不绝的,有没事儿招事儿的,有沉默的,有拐弯抹角的,跟大街上的人没啥区别。唯一的区别就是:会做一些没精神病的人不能理解的事儿。做这些事儿的根源就在于:世界观的不同。对了,我就是要说这个!世界观!他们的世界观是令人匪夷所思的,也是很难理解的。所以,很多人认为精神病人是难以沟通的。
  实际上我觉得,跟正常人很难沟通,真的,我真这么想。
下面就是我要说的正题了。
  对了还有,我是一个很懒的人……I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3-09-16 17:12回复
    我:“这是本什么小说?” 他:“描写一些人情感的一类的,有些 时候很平淡,但是很动人,平淡的事情才 能让人有投入感,才会动人,对吧。”
    我:“那么,你爱你老婆吗?” 他:“当然了,我是这么写的。” 我:“孩子呢?” 他有些不耐烦:“这种问题……还用问吗 ?” 我:“不,我的意思是:你对他们的感 情,是情节的设置和需要,并不是你自发 的对吧?” 他:“你的逻辑怎么又混乱了?我是主 角,他们是主角的家人,我对他们的感情 当然是真挚的。” 我:“那你三年前为什么要企图杀了你 孩子?” 他:“我没杀。只是做个样子,好送我 来这里。” 我:“你是说你假装要那么做?为了来 这里?” 他:“我知道没人信,随便吧,但是那 是必须做的,没读者喜欢看平淡的流水账 ,必须有个高潮。” 我决定违反规定刺激他一下:“如果你 在医院期间,你老婆出轨了呢?” 他:“情节没有这个设定。” 我:“你肯定。” 他笑了:“你这个人啊……” 我不失时机:“你承认我是人了?而不 是你设定的角色了?” 他:“我设定你的角色就是人,而且你 完成了你要做的。” 我:“我做什么?” 他:“让我的思绪波动。” 我似乎掉到他的圈套里了。 我:“完成了后,我就不存在了吗?”
    他:“不,你继续你的生活,即便当我 的小说结束后,你依旧会继续生活,只是 读者看不到了,因为关于你,我不会描述 给读者了。” 我:“那这个小说,你的最后结局是什 么?” 他:“嗯,这是个问题,我还没想好…… ” 我:“什么时候写完?” 他:“写完了,你也不会知道,因为那 是这个世界之外的事情了,超出你的理解 范围,你怎么会知道写完了呢?” 我:“…………” 他饶有兴趣的看着我:“跟你聊天很好 ,谢谢,我快到时间了。”说完他眨了眨眼 。 那次谈话就这么结束了。之后我又去 过两次,他不再对我说这些,转而山南海 北的闲聊。不过那以后没多久,听说他有 所好转,半年多后,出院观察了。
    天我正好没事儿就去了,他跟他的主治医 生和家人朋友谈笑风生,没怎么理我。
    走时,他漫不经心的走到我身边,低声快 速的说:“还记得第一次那张桌子吗?去看 看桌子背面。”说完狡猾的笑了下,没再理 我。 费了好大劲我才找到我和他第一次会 面的那张桌子。我趴下去看桌子底下,上 面有很多指甲的划痕,依稀能辨认出歪歪 斜斜的几个字。 那是他和我第一次见面的日期,以及 一句话:半年后离开。 过后很久,我眼前都会浮现出他最后 那狡猾的笑容I


    IP属地:北京来自手机贴吧4楼2013-09-16 17:21
    回复
      【今日更新】 第二篇《梦的真实性》
      跟这个女患者接触花了好多次才能正经坐下来交谈。因为她整日生活在恐惧中,她不相信任何人——家人,男朋友,好友,医生,心理专家,一律不信。
      她的恐惧来自她的梦境。
      因为她很安全,没有任何威胁(反复亲自观察的结果,我不信别人的观察报告,危及到我人身安全的事情,还是自己观察比较靠谱),所以那次我录音笔、纸张、铅笔那些带的一应俱全。
      我:“昨天你做梦了吗?”
      她:“我没睡。”
      她脸上的神态不是疲惫,而是警觉和长时间睡眠不足造成的苍白以及频临崩溃——有点儿歇斯底里的前兆。
      我:“怕做梦?”我有点儿后悔今天来了,所以决定小心翼翼的问话。
      她:“嗯。”
      我:“前天呢?睡了吗?”
      她:“睡了。”
      我:“睡的好吗?”
      她:“不好。”
      我:“做梦了?”
      她:“嗯。”
      我:“能告诉我梦见什么了吗?”
      她:“还是继续那些。”
      在我第一次看她的梦境描述的时候,我承认我有点儿惊奇,因为她记得自己从小到大的大多数梦境。而且据她自己说都是延续性的梦——也就是说:她梦里的生活基本上和现实一样,随着是时间流逝、因果关系而连贯的。最初她的问题在于经常把梦里的事情当做现实的,后来她逐渐接受了“两个世界”——现实生活和梦境生活。而现在的问题严重了,她的梦越来越恐怖。最要命的是:也是连续性的。想想看,一个永远不会完结的恐怖连续剧。
      我:“你知道我是来帮你的,你能告诉我最近一个月发生的事情吗?”我指的是在她的梦里。
      她咬着嘴唇,犹疑了好一会才缓缓的点了下头。
      我:“好了,开始吧。”
      她:“还记得影子先生吗?我发现他不是来帮我的。”
      这句话让我很震惊。影子先生是存在于她噩梦里除患者外唯一的人。衣着和样子看不清,总是以模糊的形象出现,而且,影子先生经常救她。最初我以为影子先生是患者对现实中某个仰慕男性的情感寄托,后来经过几次专业人士对她的催眠后,我发现不是,影子先生对她来说,是实实在在的梦中人物。I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3-09-17 00:17
      回复
        我:“影子先生……不是救你的人吗?”
        她:“不是。”
        我:“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儿。”
        她:“他已经开始拉着我跳楼了。”
        我稍稍松了口气:“是为了救你逃脱吧?原来不是有过吗?”
        她:“不是,我发现了他的目的。”
        我:“什么目的?”
        她:“他想让我和他死在一起。”
        我克制着自己的反应,用了个小花招,重复她最后一个词:“死在一起?”
        她:“对。”
        我不去追问,等着。
        她:“我告诉过你的,一年前的时候,他拉着我跳楼,每次都是刚刚跳我就醒了。最近一年醒的越来越晚了。”
        我:“你是说……”
        她好像鼓足勇气似得深吸了一口气:“每次都是他拉着我跳同一栋楼,最开始我没发现,后来我发现了。因为那栋楼其中一层的一个房间有个巨大的吊灯。因为最开始的时候我刚跳就醒了,后来每一次跳下来,都比上一次低几层才能醒过来。”
        我:“你的意思是:直到你注意到那个吊灯的时候你才留意每次都醒的晚了几层,在同一栋楼?”
        她:“嗯。”
        我:“还经常是那个40多层的楼吗?”
        她:“每一次。”
        我:“那个有吊灯的房间在几层?”
        她:“35。”
        我:“每次都能看到那扇窗?”
        她:“不是一扇窗,每次跳的位置不一样,但是那个楼的房间有很多窗户,所以后来每一次从一个新位置跳下去,我都会留意35层,我能从不同的角度看到那个巨大的吊灯。”
        我:“现在到几层才会醒?”
        她:“已经快一半了。”
        我:“…………”
        她:“我能看到地面离我越来越近,他拉着我的手,在我耳边笑。”
        我有点儿坐立不安:“不是每次都能梦见跳楼吧?”
        她:“不是。”
        我:“那么他还救你吗?”
        她恐惧的看着我:“他是怪物,他认得所有的路,所有的门,所有的出口入口,只要他拉住我的手,就没办法再松开,只能跟着他跑,喊不出来,也不能说话,只能跟着他跑,跑到那栋楼顶,跟着他跳下去。”
        如果不是彻底调查过她身边的每一个男性,如果不是有过那几次催眠,我几乎就认为她是生活中被男人虐待了。那样的话,事情到简单了。说实话,我真的希望事情是那么简单的,真的。
        我:“你现在还是看不清影子先生吗?”
        她:“跳楼的瞬间,能看清一点儿。”
        我盘算着身边有没有认识公囗安那种专门画犯人容貌的高手。
        我:“他长什么样子?”
        她再次充满了恐惧的回答:“那不是人的脸……不是人的脸……不是……”
        我知道事情不好,她要发病了:“你喝水吗?”
        她看着我愣了好一阵才回过神来:“不要。”
        那次谈话后不久、她再次入院了。医院特地安排了她的睡眠观察,报告很奇特:她大多数睡眠都是无梦的睡眠,真正做梦的时候,不超过2分钟,她产生梦的同时,身体开始痉挛,体表出汗,体温升高,然后就会醒,惊醒。每一次。
        最后一次和她谈话的时候,我还是问了那个人的长相。
        她压制着恐惧告诉我:影子先生的五官,在不停的变换着形状,彷佛很多人的面孔,快速的交替浮现在同一张脸上。I


        IP属地:北京来自手机贴吧6楼2013-09-17 00:21
        回复
          第三篇《四维虫子》
          他:“你好。”
          我:“你好。”
          他有着同龄人少有的镇定和口才,而且多少有点儿漫不经心的神态。但是眼睛里透露出的信息是一种渴望,对交流的渴望。
          如果把我接触的患者统计一个带给我痛苦程度排名的话,那么这位绝对可以跻身前五名。他是一个17岁的少年。
          在经过多达7次的失败接触后,我不得不花了大约两周的时间四处奔波——忙于奔图书馆,拜会物理学家和生物学家,听那些我会睡着的物理讲座,还抽空看了量子物理的基础书籍。我必须这么做,否则我没办法和他交流——因为听不懂。
          在经过痛苦恶补和硬着头皮的阅读后,我再次坐到了他面前。由于他未成年,所以每次和他见面都有他的父亲或母亲在他身后不远的地方坐着,同时承诺:不做任何影响我们交谈的事情——包括发出声音。
          我身后则坐着一位我搬来的外援:一位年轻的量子物理学教授。
          在少年漫不经心的目光注视下,我按下了录音笔的开关。
          他:“你怎么没带陈教授来?”
          我:“陈教授去医院检查身体了,所以不能来。”
          陈教授是一位物理学家——我曾经搬来的救兵,但是效果并不如我想的好。
          他:“哦,我说的那些书你看了没?”
          我:“我时间上没有你充裕,看的不多,但是还是认真看了一些。”
          他:“哦……那么,你是不是能理解我说的四维生物了?”
          我努力在大脑里搜索着我看过的那些物理名词:“嗯……不完全理解,第四维是指时间对吧?”
          他:“对。”看得出他兴致高了点儿。
          我:“我们是生活在长、宽、高,里面的三维生物,同时也经历着时间轴在…………”
          他不耐烦的打断我:“三维是长宽高?三维是长度、温度、数量!不是长宽高!长度里面包括长宽高!!!!” 【①】
          他说的没错,我努力让自己的记忆和情绪恢复常态,我居然会有点儿紧张。
          他:“要不你再回去看看书吧?”他丝毫不客气的打算轰我走。
          我:“其实你知道的,我并没有那么好的记忆力,而且我才接触这些,但是我的确看了。我承认我听某些课的时候睡着了,但是我还是尽量的听了很多,还有笔记。”我掏出我做的有关物理学笔记本子放在他面前。
          这时候坦诚是最有效的办法,他情绪缓和了很多。
          他:“好吧,我知道你很想了解我说的,所以我不再难为你了,尽可能的用你能听懂的方式告诉你。”
          我:“谢谢。”
          他:“其实我们都是四维生物,除了空间外,在时间线上我们也存在,只是必须遵从时间流的规律…………这个你听得懂吧?”
          我:“听得懂……”我身后的量子物理教授小声提醒我:“就是因果关系。”
          他:“对,就是因果关系。先要去按下开关,录音才会开始,如果没人按,录音不会开始。所以说,我们并不是绝对的四维生物,我们只能顺着时间流推进,不能逆反。而它不是。”
          我:“它,是指你说过的‘绝对四维生物’吗?”
          他:“嗯,它是真正存在于四维中的生物,四维对它来说,就像我们生活在三维空间一样。也就是说,它身体的一部分不是三维结构性的,是非物质的。”
          我:“这个我不明白。”
          他笑了:“你想象一下,如果把时间划分成段落的话,那么在每个时间段人类只能看到的它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能理解吗?”
          我目瞪口呆。I


          IP属地:北京来自手机贴吧7楼2013-09-18 00:15
          收起回复
            量子物理教授:“你说的是生物学界假设的 绝对生物吧?” 他:“嗯……应该不完全是,绝对生物是 可以无视任何环境条件生存,超越了环境 界限生存,但是四维生物的界限比那个大 ,可以不考虑因果。” 量子物理教授:“具有量子力学特性的 ?”【②】 他:“是这样。” 我:“什么是量子力学?”这部分的几 堂入门课我都是一开始就睡了。 量子物理教授:“说清这个问题太难了 ,很不负责的这么简单说吧:就是两个组 互不相关联的粒子单元,也许远隔万里却 能相互作用……我估计你还是没听懂……” 【 ③】 我隐约记得跟某位量子物理学家谈的 时候对方提到过,但是现在脑子却无比的 混乱。我有一种不好的预感:这次谈话可 能会失败。 他接过话头:“最简单的说法就是:你 在这里,不需要任何设备和辅助,操纵家 里的一支画笔在画画,完全按照你的意愿 画。或者象在电脑上传文件一样,把一个 三维物体发给远方的别人。” 我:“那是怎么做到的呢?” 量子物理教授:“不知道,这就是量子 力学的特性,也是全球顶尖量子物理工作 室都在研究的问题……你是怎么知道的?”后 面的话是对少年说的。 他:“四维生物告诉我的,还有看书看 到的。” 我:“你说的那个四维生物,在哪儿? ” 他:“我前面说过了,它的部分组成由 非物质性的,只能感觉到。” 我:“你是说,它找到你跟你说了这些 并且告诉你看什么书?” 他:“书是我自己找来看的,因为我不 能理解它给我的感觉,所以我就找那些书 看。” 他说的那些书目我见到了,有些甚至 是英文学术杂志。一个高中生,整天抱着 专业词典一点儿一点儿去读,为了读懂那 些专业杂志刊登的专业论文。 我:“可是你怎么能证实你的感觉是正 确的,或者说你怎么能证明有谁给你感觉 了呢?” 他冷冷的看着我:“不用很远,只倒退 一百多年,你对一个当时顶尖的物理学家 说你拿着一个没一本书大、没一本书厚的 东西就可以跟远方的人通话,而这要靠围 着地球转的卫星和你手机里那个跟指甲盖 一样大小的卡片;你可以坐在一个小屏幕 前跟千里之外的陌生人交谈,而且还不需 要有任何连接线;你看地球另一边的球赛 只需要你按下电视遥控器。他会怎么想? 他会认为你一定是疯了,而且很白痴,因 为那超出当时任何学科的范畴了,列在不 可理喻的行列,对吗?” 我:“但你说的是感觉。” 他:“那只是个词,发现量子之前没人 知道量子该叫什么,大多叫做能量什么的 。你的思维,还是惯有的物质世界,那是 三维!我要告诉你的是四维,非得用三维 框架来描述,我觉得我们没办法沟通。”他 再次表示我该滚蛋了。 量子物理教授:“你能告诉我那个四维 生物还告诉你什么了吗?” “是绝对四维生物。”他不耐烦的纠正 。 量子物理教授:“对,它还给你什么感 觉了?”I


            IP属地:北京来自手机贴吧8楼2013-09-18 00:19
            回复
              他:“它对我的看法。” 我:“是怎么样的呢?” 他严肃的转向我:“应该是我们,对我 们的看法。我们对它来说不是现在的样子 ,因为它的眼界是跨域了时间,所以我们 在它看来,都是蠕动的虫子一样的东西。”
              我忍不住回头和量子物理教授对看了 一眼。 他:“你可以想象的出来,跨越时间的 看,我们是一个长长的虫子怪物,从床上 延伸到大街上,延伸到学校,延伸到公司 ,延伸到商场,延伸到好多地方。
              们的动作在每个时间段都是不同的,所以 跨越时间来看,我们都是一条条虫 他:“你可以想象的出来,跨越时间的看, 我们是一个长长的虫子怪物,从床上延伸 到大街上,延伸到学校,延伸到公司,延 伸到商场,延伸到好多地方。
              动作在每个时间段都是不同的,所以跨越 时间来看,我们都是一条条虫子。从某一 个时间段开始,到某一个时间段结束。”
              我和量子物理教授都愣愣的听着他说 。 他:“绝对四维生物可以先看到我们死 亡,再看到我们出生,没有前后因果。其 实这个我很早就理解了:时间不是流逝的 ,流逝的是我们。” 他一字一句的说完后,任凭我们怎么 问也不再回答了。 那次谈话还是以失败告终。 不久后少年接受了一次特地为他安排 的量子物理考试,结果是很糟。 不知道为什么,我听了有些失望。
              如果,他真的是个天才,那么他也只 能是一百年后、甚至更遥远未来的天才。 而不属于我们这个时代——我是说时间段落 ? 我至今依旧很想知道,那个所谓的“绝 对四维生物”会是什么样子的。
              它恐怖吗?我可能永远没办法知道了,即 便那是真的。 写到这里的时候,想起歌德说过的一 句话:真理属于人类,谬误属于时代。
              注1:物理中的四维是指长度、数量、 温度、时间,由牛顿总结。长度包括:长 、宽、高、容积等;数量包括:质量、个 数、次数、等等;温度包括:热量、
              、电阻率等。
              基础上补充的,包括:比热容、速度、功 率等。 注2:参见《薛定谔的猫--玄奥的量子 世界》,布里吉特•罗特莱因(德)著;
              上帝投骰子吗?——量子物理史话》
              元著;《物理之演进》
              尔德合著。 注3:参见《实验性量子电运》
              斯特等著(1997年12月11日《自然》杂志 575~579页。I


              IP属地:北京来自手机贴吧9楼2013-09-18 19:55
              回复
                第四篇《进化惯性》
                他:“我说的不是推翻,而是能不能尝试。当然了,如果有人不喜欢,那他可以自行选择。不过我推荐这种新的生活方式,谁说就非得按照惯性生活下去了?我觉得这没有什么不可以的,为什么你不试试看呢?假设你住在一个四通八达的路口,你每天下班总是会走某一条路,那是因为你习惯了,对吧?你应该尝试一下走别的路回家。也许那条路上美女更多,也许会有飞碟飞过,也许会有更好看的街景……生活方式也一样,你应该摆脱惯性试试新的方式,不要遵从自己已经养成的习惯。习惯不见得都是好的,抽烟就不是好习惯……而且习惯下面隐藏的东西更复杂。比方说周末大家都去酒吧,有人会说那是习惯,其实为了勾女……习惯只是个借口,不是理由对吧?所以我真的觉得你有必要换一下习惯。”
                眼前这位患者的逻辑思维、世界观和我完全不是一个次元的——我是说视角。他已经用了将近3个小时表达自己的思想,并且坚定自己的信念——同时还企图说服我……总之是一种偏执的状态。
                我:“刚刚你说的我可以接受,但是貌似你所要改变的根本比这个复杂,这不是一个人的事儿,牵动整个社会,甚至牵动了整个人类文明。”
                他:“人类文明怎么了?很高贵?不能改变?谁说的?神说的?人说的?人说的吧?那就好办了,我还以为是神说的呢!”
                我郁闷的看着他。
                他:“你真的应该尝试,你不尝试怎么知道好坏呢?”
                我:“听你说我已经基本算是尝试了啊?你已经说的很多了。”
                他:“你为什么不进一步尝试呢?”
                我:“一盘菜端上来,我犯不着全吃了才能判断出这盘菜馊了吧?”
                他:“嗯……我明白的你的顾虑了……这样吧,我从基础给你讲起?”
                我苦笑着点了下头。
                他:“首先,你不觉得你的生活、你的周围都很奇怪吗?”
                我:“怎么奇怪了?”
                他:“你要上班,你得工作,你跟同事吃饭聊天打情骂俏,然后你下班,赶路约会回家或者去酒吧,要不你就打球唱歌洗澡……这些多奇怪啊?”
                我:“我还是没听出哪儿奇怪来。”
                他:“那好吧,我问你:你为什么那么做?”
                我:“哎??”说实话我被问得一愣。
                他:“现在明白了吧?”
                我:“不是很明白……我觉得那是我的生活啊。”
                他一脸很崩溃的表情,我认为那应该是我才该有的表情。I


                IP属地:北京来自手机贴吧11楼2013-09-19 08:16
                回复
                  第七篇《飞禽走兽》
                  她是非常特殊的一个案例。至今我都认为不能称之为病例,因为她的情况特殊到我闻所未闻。也许是一种返祖现象,也许是一种进化现象,我不能确定到底是什么,甚至我对这个案例成因(可能,我不确定)的更深入了解,也是在与她接触后两年才进一步得到的。
                  从我推门,进来,坐下,到拿出录音笔,本子、笔,摆好抬头看着她,她都一直饶有兴趣的在观察着我。
                  她是一个19岁看上去很开朗很漂亮的女孩。感觉就透着率真,单纯。直直的长发披肩,嘴巴惊奇的半张着,充满了好奇的看着我。容貌配合表情简直可爱的一塌糊涂。
                  当我按下录音键后发现她还在直勾勾的盯着我时,有点儿不好意思了。
                  我:“呃……你好。”
                  她愣了一下,回了一下神:“你好。”然后接着充满兴趣的盯着我仔细看。
                  我脸红了:“你……我脸上有什么东西吗?”
                  她似笑非笑的还是在看:“啊?什么?”
                  我:“我有什么没整理好或者脸上粘了什么吗?”
                  她似乎是定睛仔细看了下我才确定:“没啊,你脸上什么的都没有。”
                  我:“那你的表情……还有那么一直看着我是为什么?”
                  她笑出声来了:“真有意思,我头一次看蜘蛛说话哎!哈哈哈!”
                  我莫名其妙:“我是蜘蛛?”
                  她彻底回过神来了,依旧毫不掩饰自己的惊奇:“是啊。”
                  我:“你是说,我长得象蜘蛛吗?”
                  她:“不,你就是。”
                  我愣了下,低头翻看着有关她的说明和描述,没看到写她有痴呆症状,只说她有臆想。
                  她:“不好意思啊,我没恶意,只是我头一回见到蜘蛛。说实话你刚进来我吓了一跳,有点怕,但是等你关门的时候我觉得不可怕,很卡通,那么多爪子安排的井井有条的,摆本子的时候超级可爱!哈哈哈哈!”看她笑不是病态的,是真的忍不住了。
                  我:“我在你看来是蜘蛛吗?”
                  她:“嗯,但是没贬义,也不是我成心这么说的。其实我知道你们觉得我有病,可是我觉得我没病。”她停了一下压住了下一轮笑声才继续:“我也是几年前才知道只有我这样的,我一直以为大家都是这样呢。”
                  我:“你是什么样的?”
                  她:“我能把人看成动物。”
                  我:“每一个人?”
                  她:“嗯。”
                  我:“都是蜘蛛吗?”
                  她:“不,不一样。各种各样的动物。”
                  我:“你能讲一下都有什么动物吗?”
                  她:“什么动物都有。大型动物也有,小型动物也有。昆虫还真不多,蜘蛛我是头一次见,觉得好玩儿,所以刚才没脸没皮的傻笑了半天,你别介意啊。”   I


                  IP属地:北京来自手机贴吧13楼2013-09-20 08:47
                  回复
                    面对这么漂亮可爱的女孩我怎么会介意呢 ,要介意也是对别人介意嘛——比方说我们 院的领导。
                    说说的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道你们都不能理解,觉得我可能有病,但 是我不怕,大不了说自己看人不是动物就 没事儿了。我觉得你没恶意,那就跟你说 吧:我小的时候,从我记事儿的时候就是 这样了。我看到的人,是双重的,如果我 模糊着去看,看到的人就是动物,除非我 正式的看才是人。你知道什么是模糊的看 吧?就是那种发呆似得看,眼前有点儿虚 影儿的感觉……”
                    说法,反正就是模糊着看就成了。大概因 为我从小就是这样,所以没觉得怎么可怕 。但是找了不少麻烦。我们小学有个老师 ,是个翻鼻孔的大猩猩!哈哈哈哈, 他上 课挠后脑勺的时候太逗了,他还老喜欢挠 ,哈哈哈!我就笑,老师就不高兴。那时 候小,也说不明白,同学问我为什么笑, 我就说大猩猩挠后脑勺多逗啊,结果同学 都私下管那个老师叫大猩猩,后来老师知 道了,找了我爸去学校,很尅(音kei)了 我一顿。
                    给他看,他也笑得前仰后合的。不过后来 跟我说不许给老师起外号,要尊敬老师……”
                    好几件事情,边说边笑,最后我不得不打 断她的自娱自乐:“你等一下啊,我想知道 你看人有没有不是其他动物的?就是人?”
                    物吗?”
                    候后背毛都乍起来,背着耳朵,可凶了; 我爸是一种很大的鱼,我不认识,我知道 什么样,海里的那种,很大,大翅膀、大 嘴,没牙……不是真的没牙啊,我爸有牙, 我是说他动物的时候没牙。很大,不对, 也没那么大……反正好像是吃小鱼还是浮游 生物来的一种鱼,我在《动物世界》和水 族馆都见过。”
                    不亢奋,是自然的那种表达,很坦诚。坦 诚到我都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听力有问题 了。I


                    IP属地:北京来自手机贴吧14楼2013-09-20 08:50
                    回复
                      我:“那你是什么动物呢?”
                      她:“我是鼹鼠啊!”
                      我:“鼹鼠?《鼹鼠的故事》里面那只?”
                      她:“不不不,是真的鼹鼠。眼睛很小,还老眯着,一身黄毛,短短的,鼻子湿漉漉的,粉的,前后爪都是粉粉的,指甲都快成铲子了,这个是我最不喜欢的。”
                      我:“你照镜子能看见?”
                      她:“嗯,直接看也成。我自己看自己爪子就不能虚着看,因为我不喜欢,要是没指甲就小粉爪就好了……”她低下头看着自己的手一脸遗憾。
                      我攥着笔不知道该写什么,只好接着问:“你有看人不是动物的时候吗?比如某些时刻?”
                      她认真的想着:“嗯……没有,还真没有……对了!有!我看照片,看电影电视都没,都是人,我也不知道为什么。”
                      我觉得我有点儿费解,目前看她很正常,没有任何病态表现,既不急躁也不偏执,性格开朗而绝对不是亢奋。但是她所说的却匪夷所思。我决定从我自己入手。
                      我:“你看我是什么样的蜘蛛?”
                      她:“我只见过你这种,等我看看啊。”说完她靠在椅背上开始“虚”着看我。
                      我观察了一下,她的确是放松了眼肌在散瞳。
                      她:“你……身上有花纹,但是都是直直的线条,像画上去的……你的爪子……不对是腿可真长,不过没有真的大蜘蛛那种毛……你像是塑料的。”
                      我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她:“嗯,你刚才低头看手里的纸的时候,我虚着看你是在织网……你眼睛真亮,大灯泡似得,还能反光,嘴没大牙……是那种蚂蚱似得两大瓣儿……”
                      我觉得自己有点儿恶心就打断了她:“好了,别看了,我觉自己得很吓人了。”我低头仔细看对她的简述。
                      她:“你又在织网了!”
                      我抬起头:“什么样的网?”
                      她停止了“虚着”的状态,回神仔细想着:“嗯……是先不知道从哪儿拉出一根线,然后缠在前腿上,又拉出一根线,也缠在前腿上,很整齐的排着……”
                      我:“很快吗?”
                      她:“不,时快时慢。”
                      我猛然间意识到,那是我低头在整理自己的思路。
                      我:“你再虚着看一下,如果我织网就说出来。”
                      我猜她看到我的织网行为就是我在思考,我把各种可能性挨个理顺希望从中找出个解释……
                      她:“又在织了!”
                      我并没看资料或者写什么,只是自己在想。
                      我:“我大概知道你是什么情况了,你有没有看见过很奇怪的动物?”
                      她:“没有,都是我知道的,不过有我叫不出名字的,奇怪的……还真没有。”
                      ……
                      我觉得她可能具有一种特别的感觉,比普通人强烈的多的的感觉,她看到的人类,直接映射为某种动物。但是我需要确定,因为这太离谱了。
                      后面大约花了几周的时间,我先查了一些动物习性,又了解了她的父母,跟我想的有些出入,但是总体来说差的不远。
                      她的“猫”妈妈是个小心谨慎的人,为人精细,但是外表给人漫不经心的感觉;她的“鱼”爸爸是蝠鱝(魔魟),平时慢条斯理的,但是心理年龄相对年轻,啥都好奇。对于“鼹鼠”的她,的确比较形象。看着开朗,其实是那种胆小怕事的女孩,偷偷摸摸淘个气捣个乱成,大事儿绝对没她。基本算她性格。出于好奇,让她见了几个我的同事,她说的每一种动物的确对同事性格抓的比较准,这让我很惊奇。
                      想着她的世界都是满街的老虎喜鹊狗熊兔子章鱼,我觉得多少有点儿羡慕。
                      最后我没办法定义她有任何精神方面的疾病,也不可能有——完全拜她开朗的性格所致。不过我告诉她不要对谁都说这件事儿,可能会引来不必要的麻烦。但是我没告诉她我很向往她惊人的天赋。
                      大约两年后一个学医的朋友告诉我一个生物器官:鼻犁器(费尔蒙嗅器,vomeronasal organ)很多动物身上都有这个器官。那是一个特殊的感知器官,动物可以通过鼻犁器收集飘散在空气中的残留化学物质,从而判断对方的性别、威胁与否,甚至可以用来猎物追踪、预知地震。这就是人们常说很多动物拥有的“第六感”。人类虽然还存在这个器官,但都已经高度退化。我当时立刻想到了她的自我描述:鼹鼠——嗅觉远远强于视觉。也许她的鼻犁器特别发达吧?当然那是我瞎猜的。不过,说句无责任的感慨:有时候眼睛看到的,还真不一定就是真实的。I


                      IP属地:北京15楼2013-11-03 15:42
                      回复
                        挖坟啊,你如果弃更了就弃精吧


                        IP属地:北京16楼2014-02-20 22:01
                        收起回复
                          我很喜欢这个类型的文~
                          花草芬芳蒸葳蕤,
                          潋滟清溪沁涧流。
                          墉垣培堆埵城堌,
                          梧桐杨柳杌桂楼。


                          IP属地:新疆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4-02-27 21:44
                          收起回复
                            钰屌已去,各位默哀!


                            IP属地:辽宁18楼2014-02-28 15:1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