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历史吧 关注:36贴子:206
  • 13回复贴,共1

【陕西历史】汉武帝茂陵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中国金字塔


IP属地:陕西来自手机贴吧1楼2013-09-16 00:07回复


    IP属地:陕西2楼2013-10-11 21:39
    回复
      汉茂陵,是西汉武帝刘彻的陵墓。位于西安市西北40公里的兴平市(原兴平县)城东北南位乡茂陵村。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公元前139年—前87年间建成,历时53年。茂陵封土为覆斗形,现存残高46.5米,墓冢底部基边长240米,陵园呈方形,边长约420米。至今东、西、北三面的土阙犹存,陵周陪葬墓尚有李夫人、卫青、霍去病、霍光、金日磾等人的墓葬。它是汉代帝王陵墓中规模最大、修造时间最长、陪葬品最丰富的一座,被称为“中国的金字塔”。咸阳原共葬有西汉11个皇帝中的9个,陵墓自西向东依次排列,长近百里,气势宏伟。I


      IP属地:陕西3楼2013-10-11 21:39
      回复
        公元前139年,茂陵开始营建,至公元前87年竣工,历时53年。《晋书·索绋传》云:“汉天子即位一年而为陵,天下贡赋三分之一,一供山庙,一供宾客,一充山陵。”也就是说,汉武帝动用全国赋税总额的三分之一,作为建陵和征集随葬物品的费用。建陵时曾从各地征调建筑工匠、艺术大师3000余人,工程规模之浩大,令人瞠目结舌。I


        IP属地:陕西4楼2013-10-11 21:40
        回复
          汉武帝的梓宫,是五棺二椁。五层棺木,置于墓室后部椁室正中的棺床上。墓室的后半部是一椁室,它有两层,内层以扁平立木叠成“门”形。南面是缺口,外层是黄肠题凑。五棺所用木料,是楸、梓和楠木,三种木料,质地坚细,均耐潮湿,防腐性强。梓宫的四周,设有四道羡门,并设有便房和黄肠题凑的建筑,便房的作用和目的,是“藏中便坐也”。《汉书·霍光传》曰:“便坐,谓非正寝,在于旁侧可以延宾者也。”简单地说,便房是模仿活人居住和宴飨之所,将其生前认为最珍贵的物品与死者一起殉葬于墓中,以便在幽冥中享用。“黄肠题凑”是“以柏木黄心,致累棺外,故曰黄肠。木料皆内向,故曰题凑。”汉武帝死后,所作的黄肠题凑,表面打磨十分光滑,颇费人工,要由长90厘米,高宽各10厘米的黄肠木15880根,堆叠而成。I


          IP属地:陕西5楼2013-10-11 21:40
          回复
            公元前87年,汉武帝死后,入殡未央宫前殿。据《西京杂记》记载,“汉帝送死皆珠襦玉匣,匣形如铠甲,连以金缕。”梓宫内,武帝口含蝉玉,身着金缕玉匣。“匣上皆镂为蛟龙弯凤鱼麟之像,世谓为蛟龙玉匣。”汉武帝身高体胖,其所穿玉衣形体很大,全长1.88米,以大小玉片约2498片组成,共用金丝重约1100克。I


            IP属地:陕西6楼2013-10-11 21:40
            回复
              茂陵的地宫内充满了大量的稀世珍宝。《汉书·贡禹传》云:“武帝弃天下,霍光专事,妄多藏金钱财物,鸟兽钱鳖牛马虎豹生禽,凡为九十物,尽瘗藏之。”《新唐书·虞世南传》也载道:“武帝历年长久,比葬,陵中不复容物。”从以上记载可以看出,因为汉武帝在位年久,又处在经济繁荣的鼎盛时期,所以随葬品很多,除190多种随葬品外,连活的牛马、虎豹、鱼鳖、飞禽等,也一并从葬。另据记载,康渠国国王赠送汉武帝的玉箱、玉杖,以及汉武帝生前阅读的30卷杂经,盛在一个金箱内,也一并埋入陵墓之中。I


              IP属地:陕西7楼2013-10-11 21:40
              回复
                [陪葬墓]


                IP属地:陕西8楼2013-10-11 21:41
                回复
                  霍去病墓,“为冢像祁连山”。
                  霍去病18岁随大将军卫青出征,讨伐匈奴,屡战屡胜。特别是在河西走廊,祁连山一带,纵横驰骋,决战千里,将匈奴主力横扫无遗,从而彻底开通了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为汉武王朝巩固、开拓西北边疆立下辉煌战功。元狩六年(公元前117),24岁的大司马骠骑将军霍去病去世了。谥号景桓侯,彰显其克敌服远、英勇作战、扩充疆土之意。汉武帝对霍去病的死非常悲伤,他调来玄甲军,列成阵沿长安一直排到茂陵霍去病墓地。其冢像“祁连山”,以表彰他的不朽功勋。霍去病墓底部南北长105米,东西宽73米。顶部南北长15米,东西宽8米,占地面积5841.33平方米,封土体积62961.24立方米。墓冢上下,墓地周围,乱石嶙峋,苍松翠柏,荫蔽墓身,一派山林幽深景象。墓南东西两角,各有回栏曲经,通向墓顶霍去病墓,从上到下,周围百米,已是苍松翠柏,郁郁葱葱,墓地前建成园林式博物馆,仿汉建筑错落有致,曲径回廊花木为伴,成为“AAAA”级茂陵旅游景区的核心。I


                  IP属地:陕西9楼2013-10-11 21:42
                  回复
                    卫青墓,“起冢像卢山(阴山)”。
                    卫青是霍去病的舅舅,为汉武时大司马大将军,用兵敢于深入 ,奇正兼擅,七出匈奴而不败,与霍去病并称为‘帝国双壁’。卫青开启了汉对匈战争的新篇章,汉朝首次以骑兵长途奔袭战术的开创者,立下了赫赫战功。卫青虽然战功显赫,权倾朝野,但从不结党。他对士卒体恤较多,能与将士同甘苦,威信很高,在《史记》中留下了“虽古名将弗过也”的极高评价。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卫青去世,谥号烈侯,陪葬茂陵,紧邻外甥霍去病墓“起冢像卢山(阴山)”。I


                    IP属地:陕西10楼2013-10-11 21:42
                    回复
                      李夫人墓,史称英灵。
                      皇后卫子夫因巫蛊之祸无法入葬茂陵,汉昭帝之母勾弋也获罪下葬甘泉宫,汉武帝去世后,大司马大将军霍光追封了李夫人为皇后。汉书载李夫人以皇后之礼下葬。


                      IP属地:陕西11楼2013-10-11 21:42
                      回复
                        群雕
                        马踏匈奴的石雕这里的群雕兽像、人兽相博的艺术造型,是汉武帝留在茂陵的十分珍贵的重大文化遗产,空前启后的“国之瑰宝”。在十四件造像巨雕作品中有十二件被国家文物局鉴定为“国宝”。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刘开渠,著名作家贾平凹以及前辈文史大师郭沫若等,都曾对其有“叹为观止”的赞赏。特别值得指出的是,这批巨雕中的“马踏匈奴”、“跃马”、“卧马”,最受历代学者和游人的推崇,并认为这些“马”的作品,可能出自汉武帝的授意。汉武帝痴爱宝马,天下闻名。在中国历史上,为能得到宝马、良驹而出诗作的皇帝,汉武帝是第一人。I


                        IP属地:陕西12楼2013-10-11 21:43
                        回复
                          [国宝 ]


                          IP属地:陕西13楼2013-10-11 21:43
                          回复
                            3、错金银铜犀尊:重13.3公斤,高34.1厘米,长58.1厘米,宽20.4厘米。这是一件极为精美的工艺品。1963年兴平县西吴乡豆马村村民赵振秀,在村北土豪内发现。这件国宝文物现收藏在中国历史博物馆。

                            I


                            IP属地:陕西16楼2013-10-11 21:4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