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影响到从中悟道,读过的人才有资格去评论

毛泽东选集
中国新闻周刊网9月9日综合报道
很少有一本书会在出版发行了69年后,仍能对读者产生着诱惑。而《毛泽东选集》自1944年晋察冀日报社出版第一部到现在仍是很多人的必读书目,这些人中有商界精英周鸿祎和陈天桥,也有在校读书的大学生。他们为什么读?又是怎么从书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思考呢?
从专业课到兴趣,‘毛选’不过是一个人的日记
陈明是典型的90后“狮子座”女生,板鞋、背带裤、阿拉蕾T恤和大框的眼镜框以及大大咧咧的性格,让你完全猜不出她居然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大三的学生。在她看来,《毛泽东选集》是一套不得不读的书。
“这可能和我的专业有关吧,所以老师上课经常拿里面的内容做论据,考试的时候一些分析题也会直接从“毛选”里节选。这样,如果不去看,我就会挂科。”陈明扮了个鬼脸说,“不过,其实这种挺枯燥的东西吧,如果你看进去了,也挺有意思的。这就像一个人给你讲他的故事。”
陈明觉得“毛选”里有一些东西还是很能触发自己的,比看现在市面上的励志书还令人激动。“比方说毛选里讲整顿党的作风那一块,看得我就热泪盈眶,然后我就写了入党申请书。”陈明说,“其实我觉得“毛选”还是要看你怎么认识它,我的同学也有人当教科书看,也有人当成是任务看,也有人当成是娱乐书去看,反正大家都是抱着各自的心思看。我读“毛选”,首先它是我们考试的科目不需要读,其次是我觉得它流行了这么多年,肯定是好的,要不然早被淘汰了。再有就是,我挺想了解毛泽东这个人的。”
在喧闹的咖啡厅里,若不是仔细遍寻,发现黄飞还真有点困难。一件深紫色的T恤、一条卡其裤配上一双黑色的匡威帆布鞋。在咖啡厅的角落里,悠然自得的读着一本关于尸体解剖的书。
“我的父母都是公务员,所以《毛泽东选集》在我很小的时候就读过了。”黄飞说,“那会儿我也就刚上小学吧,识字量还很少,读“毛选”也不是凭着兴趣,只是我家里随便拿过来的一本书,然后教我识字而已。”
就这样,小黄飞开始从《毛泽东选集》里学习汉字。谁想到真正令他领悟书中内容,却是在大学的一场辩论赛里。
“那时候,我刚上大学。学院组织参加全校的辩论比赛,要预先做一次辩友间的较量,我就参加了。”黄飞讲,“当时前几轮的选题都挺一般的,无非就是‘国富好,还是民强好’那一类的。最后选辩论队成员的时候,学院老师突然出了一道‘现在学生该不该读毛选’,正中我的下怀。”
那次辩论比赛,黄飞非常出彩。不但让学院老师记住了他,而且还直接随学哥学姐参加了学校的比赛。现在回想起来,黄飞觉得还多亏了从小读的那几本《毛泽东选集》。“因为毕竟,现在喜欢读书的人就少,特别是这种历史又涵盖哲学的,读的人就更是凤毛菱角了。”黄飞说,“自然我就脱颖而出了,话说回来,这也离不开父母的影响吧。他们那代人,对于毛泽东总是带着崇拜之情。但是我从书里读出的是对世界的认识,这种认识因人而异,却也大体相同。就像今天我们常说的人云亦云,细节上看我们观点不同,但是大体上看我们说得其实都一样。”end-->

毛泽东选集
中国新闻周刊网9月9日综合报道
很少有一本书会在出版发行了69年后,仍能对读者产生着诱惑。而《毛泽东选集》自1944年晋察冀日报社出版第一部到现在仍是很多人的必读书目,这些人中有商界精英周鸿祎和陈天桥,也有在校读书的大学生。他们为什么读?又是怎么从书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思考呢?
从专业课到兴趣,‘毛选’不过是一个人的日记
陈明是典型的90后“狮子座”女生,板鞋、背带裤、阿拉蕾T恤和大框的眼镜框以及大大咧咧的性格,让你完全猜不出她居然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大三的学生。在她看来,《毛泽东选集》是一套不得不读的书。
“这可能和我的专业有关吧,所以老师上课经常拿里面的内容做论据,考试的时候一些分析题也会直接从“毛选”里节选。这样,如果不去看,我就会挂科。”陈明扮了个鬼脸说,“不过,其实这种挺枯燥的东西吧,如果你看进去了,也挺有意思的。这就像一个人给你讲他的故事。”
陈明觉得“毛选”里有一些东西还是很能触发自己的,比看现在市面上的励志书还令人激动。“比方说毛选里讲整顿党的作风那一块,看得我就热泪盈眶,然后我就写了入党申请书。”陈明说,“其实我觉得“毛选”还是要看你怎么认识它,我的同学也有人当教科书看,也有人当成是任务看,也有人当成是娱乐书去看,反正大家都是抱着各自的心思看。我读“毛选”,首先它是我们考试的科目不需要读,其次是我觉得它流行了这么多年,肯定是好的,要不然早被淘汰了。再有就是,我挺想了解毛泽东这个人的。”
在喧闹的咖啡厅里,若不是仔细遍寻,发现黄飞还真有点困难。一件深紫色的T恤、一条卡其裤配上一双黑色的匡威帆布鞋。在咖啡厅的角落里,悠然自得的读着一本关于尸体解剖的书。
“我的父母都是公务员,所以《毛泽东选集》在我很小的时候就读过了。”黄飞说,“那会儿我也就刚上小学吧,识字量还很少,读“毛选”也不是凭着兴趣,只是我家里随便拿过来的一本书,然后教我识字而已。”
就这样,小黄飞开始从《毛泽东选集》里学习汉字。谁想到真正令他领悟书中内容,却是在大学的一场辩论赛里。
“那时候,我刚上大学。学院组织参加全校的辩论比赛,要预先做一次辩友间的较量,我就参加了。”黄飞讲,“当时前几轮的选题都挺一般的,无非就是‘国富好,还是民强好’那一类的。最后选辩论队成员的时候,学院老师突然出了一道‘现在学生该不该读毛选’,正中我的下怀。”
那次辩论比赛,黄飞非常出彩。不但让学院老师记住了他,而且还直接随学哥学姐参加了学校的比赛。现在回想起来,黄飞觉得还多亏了从小读的那几本《毛泽东选集》。“因为毕竟,现在喜欢读书的人就少,特别是这种历史又涵盖哲学的,读的人就更是凤毛菱角了。”黄飞说,“自然我就脱颖而出了,话说回来,这也离不开父母的影响吧。他们那代人,对于毛泽东总是带着崇拜之情。但是我从书里读出的是对世界的认识,这种认识因人而异,却也大体相同。就像今天我们常说的人云亦云,细节上看我们观点不同,但是大体上看我们说得其实都一样。”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