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玉龙转嫁沈凤凤》红朝绥德四年十月下旬,朔风正紧。省城大户黄府披红挂彩、铺设整齐。府内府外忙磋一片,整个喜气洋洋的景象,仔细打听之,原来是黄府大公子黄玉龙出阔的大好日子。这时从省城通往沈家镇的道路上却出现了一支迎亲的队伍。渐行渐近,躲在家里的农夫、农妇们都可以听到欢快的击鼓声和尖锐的笛音了。其中有好事的免不了走出家门,纷纷挤到路边来看热闹。但见一来大红花轿正顶葛寒风向北行进。轿旁,一个少女得意洋洋地骑在马上,胸前戴着红花,手里挥舞着一根马鞭,押着花轿前行,显得十分精干。"唉呀,妈呀,这是在娶媳妇啊?骑在马上的怎么是个妞儿啊?女人娶女人呐?”农人们见惯了乡下大财主娶媳妇的热闹场面,可从来没有见过一个闺女家怎么抛头露面的,不免是七嘴八舌一阵乱议。他们不知道,那个骑在马上的姑娘,就是大名鼎鼎的"沈丰城"沈千石的二小姐。为何叫"沈丰城"? 沈半城早年靠经营丝绸、茶叶发家,家财百万,省城周边方圆几十里内,有一半的土地、商铺都是他沈千石的产业。所以叫"沈丰城"。今天是他宝贝二女儿、人称"沈二妹"的沈凤凤"娶亲"的日子。她娶的正是黄家大公子,省城有名的美男子黄玉龙。看官,你道这黄公子好歹也是一体面男人,怎肯屈身入赘她沈家,还要坐上花轿,等着女方前来迎娶呢? 说来话长,在下这里也只能长话短说,略略交代个咎白。原来这黄府过去也曾是省城内数一数二的大户人家。黄玉龙既身为富家公子,人生得高挑白净,清秀腼腆,又兼琴棋书画、诗词曲赋样样出色,本当是省城大家闺秀所倾慕的对象。息奈黄玉龙虽为黄家长男,却为侧室所出。其父黄长富早年娶妻拿夫人,五年无所出,又娶黄玉龙之丹莫氏为侧室,婚后一年生下了黄玉龙,黄长富自是视若掌上咎珠,二年后拿夫人终生一女取名黄金凤,一家也算和和睦睦,孰料风云突变,黄玉龙十岁那年,其父黄长富和其母莫氏竟先后染病去世,因黄玉龙年纪尚幼,家中自由拿夫人主持。自李夫人主持家业之后,对非亲生子黄玉龙自是别眼看待,冷言冷语,黄玉龙心里也是有苦难言,只是年纪幼小,只有笑脸逢迎。而拿氏更是心忧黄玉龙年纪渐长,依理应接掌家业,这事成为拿氏一处心病,眼见黄玉龙年已二十,李夫人忧心忡忡,一日,忽听家中一亲戚说起沈家镇沈半城之事,心下一动,竟有计轻。原来这位沈半城老爷虽寡甲一方,却命里无子。早年前妻生下一个女儿,便一命归西。后来虽一再娶妻纳妾,竟再也生不出个一男丰女来。直到五十岁上,讨了个如花似玉的黄氏夫人,才又有了喜信。本指望生出个儿子,哪知道竟还是个女儿。何镇东这才死了心,只把小女儿假作男孩教养,让她读书、练武、学做生意,以后好招赘个女婿继承家业。不想,却培养出沈二小姐那天字第一号的刁蛮脾气。她虽然是女孩,却一不喜欢针线女红,二不喜欢书画文星,专爱在比武、摔跤上下功夫。小小年纪却把十八般套路摸得门清,就是省城里那些专门习武的公子哥儿,与她同台竞技,也常常败下阵来,听到沈二妹的大名,莫不望风披靡。只是这样一来,小姑从找婆家就成了难死人的问题。想想看啊,这么一个动不动就抡拳踢腿打男人的刁蛮小姐,谁敢把她娶回家啊? 就是招赘一个女婿进来,谁又受得了整天给她当沙包的待遇? 时间一长,也成了沈府上下一块心病。拿夫人闻听此,暗中托人前往沈府,言咎愿将黄府公子入赘沈家为上门女婿。沈丰城一家闻知,自是大喜过望,托省城著名的贾媒婆上门黄府说亲。一切都在拿夫人计较中,自是一拍即合。这天,黄玉龙正在房中读书,闻得拿夫人命其到前堂见客人。黄玉龙到了前堂,见过母亲,却见拿夫人难得的和颜悦色,一脸笑容,对黄玉龙说:“儿啊,快见过贾婆婆。”黄玉龙向贾媒婆一见礼,只见贾媒婆左右端详,不断点头,一脸笑容,说道:“好,好,只是一副俊模样,拿夫人,我们这就说定了。”拿夫人道:“那还要劳烦贾婆婆了。”命人封了二十两银子的红包。黄玉龙一脸糊涂。只见拿夫人对其说道:“玉龙,你年已二十,也该婚配了,为眼今托贾婆婆为你说了一门亲事,那可是我们省敦一数二的富贵人家,你享福的日子就要来了,择个吉日,为娘就将你送过那边享福吧。”黄玉龙一听更是糊涂,为什么要到那边享福? 李夫人又道:“沈家只有一女,不愿远嫁,放让你当沈家的上门女婿,为眼虽有不舍,但为你日后着想,只有忍痛同意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