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系吧 关注:4,938贴子:27,973

回复:每日一天文图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2013 年 7月 20 日
Lemmon彗星与其他深空天体

影像提供与版权: Nick Martin
说明: 高掠在银河盘面上方的Lemmon彗星 (Comet Lemmon;Lemmon读音如“莲檬”),随着它往太阳外围行进,在地球夜空中的亮度已急遽下降。然而,在上星期拍摄的这幅4度视野望远镜影像里,除了可看见仙后座的星团之外,也见到这颗大约离太阳二光分 (2天文单位)的彗星,仍拥有绿色的彗发。实际上,位在恒星密集银河盘面的这个北天星座里,见到如上图这种富星场是常态。影像中央有5,000光年远的疏散星团M52;其左下方有带着红色辉光的星云NGC 7635,这个11,000光年远的星云,在特写影像中,因它的外观而被称为是泡泡星云 (the Bubble Nebula)。逐渐暗去的Lemmon彗星,可不是影像中唯一的前景天体,一艘地球轨道卫星正好在影像曝光期间穿过视野,它进入地球夜面时,仍沐浴在阳光的闪烁身影,造成了影像中的黯淡光迹。I


IP属地:广东本楼含有高级字体22楼2013-09-16 20:58
回复
    2013 年 7月 21 日
    土星的季节变化

    影像提供: R. G. French (Wellesley College) et al., NASA, ESA, and The Hubble Heritage Team (STScI/AURA)
    说明: 土星自转轴相对于绕太阳公转轨道是倾斜的,所以土星如同地球一样也会有季节变化,只不过土星季节的长度超过7个地球年!现在的土星处在什么季节呢?环绕在它赤道的土星环是土星季节的绝佳图示。土星环在1990年几乎侧对着我们之后,直到2016年前的这些年,土星环会越来越明显。而随着夏季降临土星北半球而冬季笼罩南半球,高悬在地球夜空中的土星,会展现它最壮丽的面貌。上面这系列的土星影像是由哈伯太空望远镜所拍摄的,每张影像的时间间隔大约是一年;最左下方的是1996年,而最右上方的是2000年。 虽然土星环看起来像是很密实,不过它的厚度可能少于50公尺,而且是由砂粒到屋子大小的各种颗粒所构成的。I


    IP属地:广东本楼含有高级字体23楼2013-09-16 20:59
    回复
      2013 年 7 月 22 日
      从土星看地球与月球

      影像提供与版权: NASA/JPL-Caltech/Space Science Institute
      说明: 就是它了!这就是我们每一个人所熟知的,也是人类生活的地方。 环绕位于外太阳系的土星飞行的卡西尼任务,拍下这张地月系统的影像。 影像中央有两个亮点,其中最亮的点是地球,而左下方的亮点是月球。 在这张两张未经提交的影像中可以看到一些细纹,它们是宇宙射线,不是恒星,正当卡西尼号在拍这张照片时,宇宙射线打到数位相机造成的。 而拍摄这张影像的时间,正巧是位在地球的我们拿着相机拍下土星照片的时刻。I


      IP属地:广东本楼含有高级字体24楼2013-09-16 21:01
      回复
        2013 年 7 月 23 日
        地球一年的天空
        视频来自:优酷

        影片提供与版权: Ken Murphy (MurphLab); Music Ariel (Moby)
        说明: 影片画面中有360个小格,每一小格代表一天。 安装在加州 旧金山 探索馆屋顶的摄影机,以每十秒拍一张影像的缩时摄影的方式,拍下2009年中到2010年中近一年的天空, 每一天日出前到日落后,摄影机每十秒拍下一张影像。 画面右下角标注著当地时间。 从画面左上角7月28日的影片,按时间顺序排列每天拍下的影片,1月1日的影片约位在画面中间的位置。 虽然每天都是二十四小时,但对北半球来说,六月和夏天附近的月份,白昼的时间较长。 从影片可以看到下方的影格最早迎接黎明的到来,接着是影片上方的影格。 而中间影格仍是黑夜,代表着冬天时迟来的黎明,以及较短的白昼。 影片中,黑色的影格代表夜晚,蓝色代表晴天,灰色代表阴天或雨天。 从很多影格中,也能看到一天里云朵的复杂变化。 到了片尾,黄昏和随后到来的黑夜, 最先出现在中上方季节是冬天的影格,一直到靠近下方的夏季中期。I


        IP属地:广东本楼含有高级字体25楼2013-09-16 21:03
        回复
          2013 年 7 月 24 日
          地球一年的天空
          视频跟楼上一样
          影片提供与版权: Ken Murphy (MurphLab); Music Ariel (Moby)
          说明: 影片画面中有360个小格,每一小格代表一天。 安装在加州 旧金山 探索馆屋顶的摄影机,以每十秒拍一张影像的缩时摄影的方式,拍下2009年中到2010年中近一年的天空, 每一天日出前到日落后,摄影机每十秒拍下一张影像。 画面右下角标注著当地时间。 从画面左上角7月28日的影片,按时间顺序排列每天拍下的影片,1月1日的影片约位在画面中间的位置。 虽然每天都是二十四小时,但对北半球来说,六月和夏天附近的月份,白昼的时间较长。 从影片可以看到下方的影格最早迎接黎明的到来,接着是影片上方的影格。 而中间影格仍是黑夜,代表着冬天时迟来的黎明,以及较短的白昼。 影片中,黑色的影格代表夜晚,蓝色代表晴天,灰色代表阴天或雨天。 从很多影格中,也能看到一天里云朵的复杂变化。 到了片尾,黄昏和随后到来的黑夜, 最先出现在中上方季节是冬天的影格,一直到靠近下方的夏季中期。


          IP属地:广东本楼含有高级字体26楼2013-09-25 23:27
          回复
            2013 年 7 月 25 日
            美丽的三裂星云

            影像提供与版权: Máximo Ruiz
            说明: 美丽的三裂星云(Trifid Nebula)是研究宇宙天体对比的好标的。三裂星云亦称为M20,位在拥有众多星云的人马座内,离我们约有5千光年远。三裂星云是位在我们银河系盘面上的恒星形成区之一,同时拥有三种基本形态的天文星云;被氢原子辉光渲染成红色的发射星云、尘埃反射星光所形成的蓝色反射星云、及致密尘埃云所造成的黝黑剪影状暗星云。在遮光尘埃带的切割下,明亮的发射星云被分割成三片,让它得到三裂星云的令名。在这幅清晰的彩色影像里,红色发射星云周围,环绕了一圈反射星云特有的蓝色晕雾。在哈伯太空望远镜为这星云中心区所拍摄的特写影像里,可以见到新生恒星所发出的喷流和雕塑出之云气柱。三裂星云的跨幅约有四十光年。
            M20NGC6514)也叫三叶星云三裂星云,是发散和发射混和型星云,它的彩色照片非常美丽,可以看见它桃红色和亮蓝色的部分。用小型望远镜看,它更加难以捉摸-由遮掩物质形成的暗沟把这个星云分为三个区域,所以它被称为三叶星云。在星云的中心还有一颗耀眼的三合星 - HN 40。M20相距地球五千光年,其中炽热年轻的恒星被尘埃和气体所包围。它位于人马座。
            观测资料
            J2000 epoch
            类型 发射星云/反射星云
            赤经 18h 02m 23s
            赤纬 −23° 01′ 48〃
            距离 5200光年(1600 pc)
            视星等 (V)+6.3
            视大小(V) 28′


            IP属地:广东本楼含有高级字体27楼2013-09-25 23:31
            回复
              2013 年 7 月 26 日
              IC 1396内的象鼻星云

              影像提供与 版权: Juan Lozano de Haro
              说明: 就像是星系版原来如此故事(Just So Story)内的插画,位在仙王座的象鼻星云,蜿蜒穿过交织著年轻星团和发射星云的IC 1396。 只不过,这条象鼻的长度超过20光年! 这张组合照片所使用的影像数据,是透过窄波段滤镜拍摄的,以记录游离化的氢、硫以及氧原子发出之辐射。 在所组合出的影像中,被恒星风吹袭而成的脊状结构,标示出成团冰冷星际尘埃及云气的边界。 这些黝黑卷须状的云气,含有大量造星的原料,而不透光的尘埃也藏住内部的原恒星。 相对昏暗的复合天体IC 1396 complex,离我们约有3,000光年远,延伸了超过五度的大片区域。 这幅精彩的特写影像,呈现了大约是满月四倍宽度的二度天区。


              IP属地:广东本楼含有高级字体28楼2013-09-25 23:33
              回复
                2013 年 7 月 27 日
                阿塔卡马沙漠上空的夜云

                影像提供与版权: Yuri Beletsky (Las Campanas Observatory, Carnegie Institution)
                说明: 雷雨云有时也会造访智利的阿塔卡马沙漠 (Atacama desert),纵然它是地球最干燥之地。在当地上个月冬季时所拍的这幅全景影像中,夜空中除了有乌云飘过当地天文住民较喜欢的宇宙星云之前方,也有黝黑尘埃云因遮挡在银河中心繁星和星云的前方,而以剪影的形态现踪。影像右下方则有南天才得见大麦哲伦星系,而远在2百公里外的都市灯光,造成了右侧地平线上的那片晕光;明亮的老人星则在散布黝黑云彩的空中熠熠生光。
                阿塔卡马沙漠(Atacama Desert),是南美洲西海岸中部的沙漠地区,在安第斯山脉和太平洋之间南北绵延约600英里(近1000公里),总面积约为70,000平方英里(181,300平方公里),主体位于智利境内,也有部分位于秘鲁、玻利维亚和阿根廷。介于南纬18°~28°之间,南北长约1100公里,从沿海到东部山麓宽100多公里。在副热带高气压带下沉气流、离岸风和秘鲁寒流综合影响下,使本区成为世界最干燥的地区之一,且在大陆西岸热带干旱气候类型中具有鲜明的独特性,形成了沿海、纵向狭长的沙漠带。


                IP属地:广东本楼含有高级字体29楼2013-09-25 23:37
                回复
                  2013 年 7 月 29 日
                  土星、泰坦、土星环与烟霾

                  影像提供与版权: Cassini Imaging Team, SSI, JPL, ESA, NASA
                  说明: 这可不是日蚀。 这张影像是土星卫星和土星环的热闹景象。 位居照片中间的圆形物体是泰坦,它是最大的土星卫星,也是太阳系里令人好奇的天体之一, 其中间黑色圆形是泰坦的固体核心。 其周围明亮的环是泰坦的外层烟霾,这些气体散射太阳光,以致装载在卡西尼太空船的相机能捕捉到它的存在。 横切整个影像的是几乎侧视的土星环。 泰坦右下方的小点是土卫二—恩克拉多斯(Enceladus)。 这张照片是对着太阳方向拍下的,泰坦和恩克拉多斯则以剪影的方式呈现其表面; 土星环看起来也像是以负片效果呈现。 现在如果你真的、真的很靠近地看恩克拉多斯,你可以看到向影像下方喷发的水冰烟柱。 水冰烟柱促使科学家在未来提出登陆恩克拉多斯的计划,探索水冰烟柱,并寻找外星生命存在的迹象。


                  IP属地:广东本楼含有高级字体31楼2013-09-25 23:40
                  回复
                    2013 年 7 月 30 日
                    哈伯望远镜与钱德勒望远镜的爱斯基摩星云

                    影像提供与版权: X-ray: NASA/CXC/IAA-CSIC/N. Ruiz et al.; Optical: NASA/STScI
                    说明: 在1787年,天文学家威廉.赫歇尔发现了爱斯基摩星云。 编号为NGC 2392的爱斯基摩星云,从从地面看出去,很像是一颗载着爱斯基摩毛皮兜帽的人头。 在2000年时,哈伯太空望远镜从太空为它拍摄了一张可见光波段的照片; 2007年,钱德勒X射线望远镜为它拍摄了X光波段的照片。 上图是可见光、X光波段的合成影像,自中央高温气体发射出X射线以粉红色代表,这张X光波段影像上周才公诸于世。 发现爱斯基摩星云具有非常复杂的云气结构,直至现在,这些结构的成因仍然不完全清楚。 不论如何,爱斯基摩星云是个如假包换的行星状星云, 上面影像中的云气是一颗类太阳恒星,在一万年前所抛出来的外层气壳。 影像中清楚可见的星云内层丝状结构,是被强烈恒星风带出的的中心星物质,而外层碟状区,有许多长度一光年左右的奇特橘色 丝状物。 爱斯基摩星云是我们银河系内的天体, 位在双子座的方向,离我们约有三千光年远,而大小约有1/3光年。
                    爱斯基摩星云(Eskimo Nebula,NGC 2392),亦称小丑脸星云,是位于双子座的一个行星状星云,距离地球约2,900光年远,由英国天文学家威廉·赫歇尔在1787年发现的;使用小型望远镜就可以看见。
                    观测数据
                    (历元 J2000.0)
                    赤经 07h 29m 10.7669s
                    赤纬 +20° 54′ 42.488〃
                    距离 ≥2,870 ly (≥880 pc)
                    视星等(V) 10.1
                    视大小(V)48〃 × 48〃
                    物理参数
                    半径 ≥0.34 光年
                    绝对星等 (V)≤0.4



                    IP属地:广东本楼含有高级字体32楼2013-09-25 23:47
                    回复
                      2013 年 7 月 31 日
                      130年地球表面温度的变化
                      视频来自:ku6视频

                      影像提供与版权: GISS, NASA
                      说明: 地球的表面温度是如何变化? 地球科学家收集全球超过1000个气象站,自1880年以来的气象温度资料,并结合近代卫星资料, 来帮助了解这个变化。 这部影片生动地描绘研究结果,以1900年代中期各地平均气温为基准,展示130年全球的气温变化。 在这张全球地图里,红色代表气温上升,蓝色代表气温下降。 相较过去的130年,结果显示 地球的表面温度平均上升将近摄氏一度,而许多高温记录都发生在近几年。 全球气候变化在近几年更显得重要,因为它与严峻气候、 海平面上升息息相关。


                      IP属地:广东本楼含有高级字体33楼2013-09-26 09:44
                      回复
                        2013 年 8 月 2 日
                        北回归线

                        影像提供与版权: Rogelio Bernal Andreo (Deep Sky Colors)
                        说明: 这座纪念碑位在台湾.花莲市与台中市的连线上。纪念碑二条分立的支柱,跨在称为北回归线 (Tropic of Cancer)的地球北纬23.5度纬度圈上。这道圈是太阳能通过天顶的最北位置,每年就只出现在北半球夏至的那一天。而北回归线的纬度,也正是地轴相对于公转轨道的倾角。北回归线英文名称则来自巨蟹座 (Cancer the Crab),因为在古时候,北半球夏至之时,太阳位在巨蟹座内,但受到地球地转轴进动的影响,现在夏至时,太阳位在金牛座内。在这幅星夜影像中,白色的纪念碑受到都市灯火的渲染,橘柱在北回归线北侧,而白柱在南侧。很显然的,南半球也有对应于北回归线的纬圈,称为南回归线 (Tropic of Capricorn)。


                        IP属地:广东本楼含有高级字体35楼2013-09-26 09:54
                        回复
                          2013 年 8 月 4 日
                          不停改造的木卫一表面

                          影像提供: Galileo Project, JPL, NASA
                          说明: 如同都市里的闹区以及任何自重的网站一样,木卫一的表面一直不停地在改造。这颗木星的卫星,拥有太阳系火山活动最活耀天体的头衔;它怪异的表面在岩浆流的影响下,不停改变和再生。这张高分辨率的组合影像,是用伽利略号探测船在1996年所拍摄的数据组合出来的,影像呈现了永远背向木星那面的木卫一。影像经过对比增强提交,以突显木卫一表面的亮度和颜色的变化,也呈现出小至2.4公里大小的表面结构。木卫一表面看不到陨石坑,这显示它表面火山沉积物的覆盖速率,远比陨石坑出现的速率要快。然而,推动这种火山活动的能源何在呢?一种可能的来源是木卫一绕这颗大质量气态行星运行时,由木星和其他伽利略卫星所引起的潮汐效应。潮汐作用加热木卫一的内部,推动主要喷出物是硫的火山活动。


                          IP属地:广东本楼含有高级字体37楼2013-09-26 10:11
                          回复
                            2013 年 8 月 5 日
                            地球再见
                            视频来自:土豆

                            找不到相应视频
                            像片提供: NASA/JHU Applied Physics Lab/Carnegie Inst. Washington
                            说明: 离开地球的景像何似?这种场景在八年前,当信使号太空船旋过地球前往内围的水星时,就曾传神且细致地记录过。在上面这则时序影片中,可见到地球 边自转边退至远处的景像;而受阳光照射的地球白昼面过于明亮,致使背景恒星都隐没了。现今,信使号太空船正绕行水星,并且刚完成水星全部表面的照相工作。然而,信使号偶然也会回首眺望地球。信使号是少数建造于地球、离开后永不复返的物体之一;因在信使号任务终结时,它将坠入水星表面。


                            IP属地:广东本楼含有高级字体38楼2013-09-26 10:15
                            回复
                              2013 年 8 月 9 日

                              奥地利.Albrechtsberg古堡上空的英仙座流星
                              影像提供与版权: Sebastian Voltmer
                              说明: 丛林中这座建于中世纪的Albrechtsberg古堡,位在奥地利.Melk镇Pielach河的北岸。在这幅摄于2012年8月12日清朗夜晚的西眺影像中,古堡上方笼罩着北半球的夏季星座,其中有宝瓶座 (Aquarius)、天鹰座 (Aquila)和暗淡、位在中右方的小小海豚座 (Delphinus)。影像也捕捉到一颗出现在古堡上方的明亮流星,它的央源可回溯到高悬在清晨天空中的英仙座。英仙座流星雨的来源,是史威福-搭托彗星 (comet Swift-Tuttle)彗尾中的尘埃微粒,当地球扫集彗尾所留下的尘埃微粒时,它们就会以每秒60公里的速度进入地球大气。在这个周末,英仙座流星将会再次闪耀在地球的夜空中。


                              IP属地:广东本楼含有高级字体42楼2013-09-26 10:4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