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粹德国在二战前对40毫米博福斯高炮并没有太大兴趣,大部分德军军官骄傲地认为Flak-36型88毫米重型高炮和Flak-38型20毫米轻型高炮构成的防空火力组合已经近乎完美。但德国空军中一些头脑清醒者认识到这种组合具有很大的火力空白,而最适合用来弥补这种空白的就是40毫米博福斯高炮。1938年3月12日,奥地利与德国合并。此前,奥地利已从博福斯公司取得了M36型40毫米博福斯高炮的特许生产权。合并时,奥地利刚刚生产完24门,另有26门接近完工状态。
合并后,虽然德国空军希望能够将剩余的40毫米博福斯高炮全部生产出来装备德军防空部队,但德国陆军却执意要利用奥地利所有兵工厂为陆军生产需要的地面野战火炮。直到1939年5月1日,在德国空军元帅赫尔曼•格林的亲自过问下,奥地利部分兵工厂才重新开始为德国空军生产40毫米博福斯高炮,德军将其改名为Flak-28(Bofors)型40毫米高炮。与M34型40毫米博福斯高炮相比,Flak-28(Bofors)型唯一的改动在于安装了德国哥慈(Goerz)公司制造的瞄准具。
到1940年7月,随着大部分西欧国家为纳粹德军所侵占,这些国家的40毫米博福斯高炮特许生产厂家也全部落入德军之手。不过,其中仅有挪威康斯堡(Kongsberg)兵工厂始终在为德军专门生产40毫米博福斯高炮,其余厂家均被德军要求生产其他火炮。在1942年10月1日的《德国空军装备报告》中,记载了德军防空部队装备有340门40毫米博福斯高炮。到1944年6月时,康斯堡兵工厂又为德国空军新造了94门并维修了234门。
德国海军也大量使用了40毫米博福斯高炮。到1941年7月1日为止,德国海军装备了247门Flak-28(Bofors)型40毫米高炮,它们被广泛地安装在海岸防空炮台和各种辅助舰只上。1942年12月1日,德国海军增购了800门Flak-28(Bofors)型40毫米高炮,但当时挪威和匈牙利的生产厂家难以达到如此之高的产量,到1944年7月为止,只完工了578门。这批高炮成为了德军舰艇的标准防空武器。大约60艘后期型德军高速鱼雷艇(简称S挺)将其作为主炮,许多德军大型战舰比如“欧根亲王”号重巡洋舰,也纷纷用Flak-28(Bofors)型40毫米高炮替换了原先的37毫米高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