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伊莱克斯、夏普、西门子等跨国公司高管离职频现,而夏普虽为日资企业,但夏普中国在任用中国籍高管方面一直较为开放。在穆刚之前,曾负责创维营销工作的刘伟就于2006年起任夏普商贸中国有限公司家电本部副总经理,虽然后来转投清华同方,但刘伟力推的夏普“液晶之父”形象如今已深入人心。 在康佳发布公告的同时,另一家家电巨头也传来高层职位变动的消息,美的高管离职。18日上午美的集团内部发布了美的家用空调国内销售总经理陆剑锋辞职的文件,该职由王新亮接任。由此可见,伊莱克斯、美的等家电企业高管离职成为行业普遍现象。 从美的、伊莱克斯 高管离职看行业发展 美的集团国内市场部总监王金亮对本报记者表示,陆剑锋辞去原职位属正常的人事变动,与公司架构调整等大背景并无关系,“新的职位还没有确定,但肯定没有离开美的”,王金亮说,目前陆剑锋正处于休息状态。有分析称,美的空调在过去两年进行深度调整,今年销售已见起色。从美的一季度的业绩报告来看,美的前3月的毛利率为22.58%,同比上升2.2%,营收和净利全面恢复了增长,开始向“高质量、可持续的、盈利性的增长”转型的美的,可能要放弃规模高速扩张时的陆剑锋式风格。伴随着业务快速增长,青岛海尔这一股权激励机制似乎为盈利持续增长提供了长期保证。但这一计划因2007年年中证监会为期半年的上市公司专项整治而搁浅。原股权激励方案的审批直到2008年1月才真正恢复,这中间青岛海尔经历了两个大事件。4月份一季财报发布时,公司称已重启激励方案,不过由于在治理专项活动期间,原激励计划制定时所面临的环境有变,正积极制定新方案。但之后青岛海尔一直没公布新方案,反而“迎来”高管集体辞职事件。当时董事、副总经理张智春,副董事长王召兴,副总经理张世玉及独立董事王超均辞职,而前三人正是上述股权激励的重点激励对象。目前,青岛海尔董秘崔少华不愿对《第一财经日报》详谈激励方案取消原因。公司公告显示,根据证监会出台新文件,其中至少涉及预留股份一项,原方案条件明显不合。原方案中8000万股中的2000万股属预留股份,而新文件规定“如无特殊原因,原则上不得预留股份。确有需要预留股份的预留比例不得超过本次股权激励计划拟授予权益数量的10%”,而青岛海尔的预留数量达25%。6月30日国资委出台的《关于规范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征求意见稿)也让上述股权激励计划生变。在行权有效期内,激励对象股权激励收益占本期股票期权授予时薪酬总水平的最高比重,境内上市公司原则上不得超过40%,实际收益超出比重尚未行权的股票期权不再行使等规定,也让青岛海尔许多千万富翁难以诞生。业内人士猜测,在“业绩为王”的家电业,业绩的不尽如人意是高管走人的重要原因。而在目前金融危机的影响之下,备受冲击的家电行业也需要寻找合适的人选化“危”为“机”。美的、TCL、伊莱克斯 人事变动都是为了改善企业的经营状况。 几年前伊莱克斯高管离职,公司进行发展策略调整,后续发展引业内关注。其他家电公司在人事上也动作频频,展开新一轮的内部组织架构调整,日本东芝开利合资成立的生产压缩机的美芝公司、安徽美芝公司从机动装备集团调整到制冷家电集团管理。同时,,原隶属于生活电器事业部的早餐电器产品、料理电器产品、个人护理电器产品等业务划入旗下。精品事业部同时也将环境电器事业部原有的吸尘器业务整合入内,原电磁炉产品总经理黄元雄担任事业部经理。可以看出,这些家电公司,包括伊莱克斯人事变动都是在调整自身发展策略。 业绩重压 对于苏玉涛被免职,海信科龙副总裁张明也表示,由于外部经济环境和空调行业的衰退,以及科龙空调内部管理的问题,科龙空调2008年的销售没有达到目标,对于非常重视绩效的家电公司来说,在这样的情况下,通过高管人事调整,比如海信科龙、伊莱克斯 人事变动进行企业发展调整已成为业内普遍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