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吉吧 关注:146贴子:15,141
  • 38回复贴,共1

主吧的一个帖子想听听大家的看法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就是“悠然见南山yr ”这位蚂蚁发的帖子 下面我把它的帖子 黏贴出来 大家看看
对于吧里宣扬佛教的人们,我想说一点。你们其中一些人老是说佛教的教条、道理如何能劝人向善,佛教的内涵如何体现在音乐中等等。但我要说,你们忽略了作为个体的人的本性。和央吉玛有着同样的生活环境的人,我想在西藏、林芝还有很多,但我武断地说央吉玛绝对是特别的、独一无二的。
佛教能让人淡泊名利、一心向善,但是还要看个人的本性如何。有些人虽然信佛,但是也有看不破名利、内心不定、容易被纷繁世界所扰的吧。有些人不信佛,但是言行、品德可能也有比普通佛教信徒还要高尚许多的。
我个人认为,央吉玛的本性很善良、真诚,同时她对于理想的追求很纯粹,这种纯粹能让她看清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是音乐还是名利。因为她信佛的原因,所以你们喜欢从佛教的观点来谈论她为什么这样淡泊名利、坚持理想,我也觉得她个人的思想很好地融合了一些佛家的理念。但我要说,你们可能不是一个有理想追求的人,这里我说的“理想追求”是指一个人对一件事感兴趣,并且愿意花一生的精力来从事这件事,乐在其中,从事这件事是他/她人生旅途中的主线、主轴,这件事通常都是精神层面上的,比如音乐、绘画等等艺术,文学、历史、数学、自然科学等等学术研究,或者各种改进社会、保护自然环境的社会活动等等…… 如果没有这样的经历,可能无法理解为什么那些人为了理想愿意舍弃其他的东西,再怎么高谈阔论那些大道理,仍然无法触及实质。
说到音乐,这是和一个人自身的艺术修养、天分、天性有很大关系的。你到寺庙里去找一些和尚、尼姑们来做音乐,即便让他们花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来学习创作音乐,不见得能创作出多好的音乐。虽然不反对你们自我解释说央吉音乐里的佛教内涵,但请不要片面,也要更多地考虑一下创作者的本性和自身的音乐修养、历练。
你们对她音乐的解释也都是局限在有经文、佛咒的那些歌曲上面,她没有经文、佛咒的歌曲也有一些,比如,悲歌、岗堆雅拉(虽然这两首是门巴老调,算不上原创),黑色的山,空,“耶嘿”,海底世界等。你们的解释也多是根据经文、佛咒的意思而引申出来的,但是音乐重在乐曲的旋律,这是有别于和尚念经的,下次能否也试着通过对旋律的感受来解读一下音乐?
不同的人看事情会有不同的观点,以上是我以自己的思考观点发表的言论,希望能让读者看到另一面的视野。
大家怎么看?本来以为会有很多人回复 这样我就可以看到大家怎么想的了 没想到没几个回复


IP属地:浙江1楼2013-09-03 11:45回复
    自己先顶一个!


    IP属地:浙江2楼2013-09-03 11:45
    回复
      2025-07-27 02:17:0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佛性也不仅仅是共性,而是体现在个体中!就和性格一样,不能说性格相像的人,就只能是一副模样。


      IP属地:陕西4楼2013-09-03 11:55
      收起回复
        有些人不信佛,但是言行、品德可能也有比普通佛教信徒还要高尚许多的。
        ===================================================
        很多儒家的道家的乃至党员,言行品德都很高尚,但是佛子追求的不只是这些。佛家追求的是解脱,是智慧。品德高尚的人如果不求解脱,依旧出离不了六道轮回,依旧生生死死反反复复。所以佛说,利益世界上的所有人,不如读诵一句大乘经典。(这话让那些人听了肯定又是对牛弹琴,牛不入耳。)


        IP属地:北京5楼2013-09-04 11:20
        收起回复
          音乐绘画这些艺术,属于世间法。虽然有些大师可以通过音乐绘画而开悟,但那样属于隔靴搔痒,不如直接修行悟道快。居然还说和尚尼姑做音乐如何如何,人家连家都不要了,金钱美色全都不追求,为什么要做音乐?人家的时间是用来修行的,不是搞世间法的。
          对于央吉玛来说,她应该首先是一个修行者,然后才是音乐人。因为修行才会指向解脱,音乐不会带来解脱。如果音乐大于修行,那她不过是一介凡夫,和沉溺轮回中的路人甲没什么两样。
          没有经文心咒的歌曲就是俗家歌曲了?笑话。《黑山》《悲歌》《岗堆雅拉》是普通的民族或流行歌曲?在唐朝,不是有禅语的诗才叫禅诗,一流的禅诗都是有禅意,无禅语的。就像大禅师的每句话都可能是机锋,不是非佛经佛语不可。


          IP属地:北京6楼2013-09-04 11:36
          收起回复
            对于一个歌手来说,一首歌的曲子(旋律)重要,但歌词同样重要。二者的关系类似于“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二者应该是紧密融合,密不可分的。央吉玛这方面是有不足的,从她频频忘词可以看出她对歌词的不重视。如果完全不需要歌词,想贝多芬莫扎特一样做个作曲家好了,为什么要做歌手?
            从佛家来说,文字也是一种般若,是智慧的载体。不是每个人都是靠禅定来悟道的。


            IP属地:北京7楼2013-09-04 11:41
            收起回复


              IP属地:浙江8楼2013-09-04 12:10
              回复
                旋律固然重要,但旋律不是一个音乐作品的全部。对佛教经文比较熟悉的吧友,他们鉴赏的重点当然会是经文部分的内容。音乐素养比较高的吧友,鉴赏的时候也自然会是偏向以旋律和节奏多一些。当然如果一个人既对经文熟悉,又有不错的音乐素养,能够鉴赏得更加全面那当然好。作为讨论,大家各抒己见各展所长本来就没什么问题。


                9楼2013-09-04 12:57
                回复
                  2025-07-27 02:11:0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基于那位蚂蚁结尾说的这句话“不同的人看事情会有不同的观点,以上是我以自己的思考观点发表的言论,希望能让读者看到另一面的视野。”我觉得是欣赏的视角不同,无伤大雅。但是我想提两点:
                  1.众所周知,门巴族的文化与藏传佛教文化密不可分,通过时间的积淀作为文化的一部分的门巴族音乐,已将其融入在音乐的精神内核,作为门巴人及学习门巴音乐的央吉而言,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在潜移默化中被影响,而这些价值判断是影响人一生的,这是根的问题,抛弃不了。
                  2.作者的意思应该是强调央吉的作品音乐元素丰富,不同于纯粹的佛教音乐,同时提到央吉与生俱来的音乐天赋,并以此来区分她的音乐与纯粹宗教音乐。我想说你可以在一首歌曲中发现她可能流行元素、摇滚元素或其它元素占据主导,但是从她的整体而言,要与门巴族音乐挂钩的话,那就无可厚非的可以从佛教的精神理念这个角度去剖析。
                  从辩证法的角度讲,二者是相互联系的,作者如果硬要将两者扯开,那是站不住的,有点像讨论“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他可以从自己的角度侧重解读央吉音乐的独特性,但是考虑严格区分两者,就实在没必要。


                  10楼2013-09-04 21:56
                  收起回复
                    想问一下:一般而言,我感觉为了说服异见着,是不是应该考虑换成他的立场去思考?如果仅从自己的角度说事,对方估计很难服。


                    11楼2013-09-04 22:12
                    收起回复
                      个人赞同楼主转的帖子的观点。。另外,翻翻回复看看大家都怎么认为的。嘎嘎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3-09-05 21:17
                      回复
                        再谈谈我对于世界、社会的期望和理想:
                        我理想中的社会是一个人类的审美水平普遍很高的社会,在此基础上道德观、价值观、思想文化、见解都很高,人类的食物、生活用品等不再通过以杀戮动物来获得原料,人与人之间都很真诚、友善,而不是虚伪、相互攀比、敌视。
                        我觉得实现这些要通过教育。有句话说“世间一切的罪恶都是源于无知”,这个“无知”不仅仅是指书本上的知识,它还包括道德上的、价值观上的、思想观念上的无知。这个教育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它能帮助人发掘自我,帮助人了解个人对于社会的意义。我觉得这样做能够实质上地改善社会。


                        14楼2013-09-06 13:1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