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与生活吧 关注:3,038贴子:32,015
  • 4回复贴,共1

(3-1213)(商学院 卢思宇 24120846)(丁建略心理学与生活)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献给亲爱的度受~


IP属地:广东1楼2013-09-02 18:54回复

    一开始听说要在贴吧上交作业时,我还暗地里兴奋了一下,心说我玩贴吧这么久写几篇作业还不是信手拈来,于是就一直拖着。因为作业是不能马马虎虎随便写一下就过去的,那样不经过心灵的码字至少我是不会接收的。直到听了丁老师的这节课,我才意识到,是该写点什么的时候了。
    整节课下来收货颇多,但直戳我内心的始终也就那么几个字而已。
    不幸是个大坏蛋。
    说实话我并不完全认同这句话,之所以写它只是因为通过这句话折射出太多的意义。
    包括那些埋藏在我内心深处的。
    其实幸与不幸,说到底,只是源于我们内心罢了。这世上并没有真正绝对的幸与不幸。
    人,做为一个单个存在的个体总是在追求幸运,逃避不幸。这是人的本性,人人都在追求幸运、追求幸福、追求完美。但真正的幸是什么?真正的不幸又是什么?
    那些真正拥有幸福的人,也许物质生活并非是尽如人意的。他们可能还没有你我起其中的一些人过得好。但是,他们懂得发现幸福,那些知道苦中作乐,知道满足的人,才是最幸福的。而那些明明已经高高在上的人,拥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利与享不尽的荣华富贵,却依旧会觉得自己是不幸的。古时时如此,现今亦是如此。
    很多人并不清楚究竟自己有多少幸福,直到失去了才想起极力挽留。
    有些人更悲惨,他们可能平平淡淡了此一生,连失去幸福的机会都没有,又何来认识幸福,抓住幸福。
    真正幸福的人是知道自己幸福的人,即使他们没有名与利,但他们却是乐观的活着,佛教里的禅宗即是如此。不求荣华富贵,只求我心淡泊。
    我在一本书上看到,很多西藏人不求多余的东西,整日整日的朗诵经文,这种生活是幸福的。物质的享受是远不如精神感受的。那些用钱财来衡量一个人的幸与不幸的人,本身就是不幸的人。钱是重要的,但与生命的品质、生命的快乐相比是无比渺小的。很多人拥有无尽的财富,至上的权力,却依旧得不到快乐,快乐的大敌是名利心。我不相信整日勾心斗角的人会快乐;我不认为天天投井下石的人会幸福。或许会有人认为这个世界是胺脏的,所以只能胺脏的活在世上。但胺脏是由内而外的,恶魔会产生地狱,地狱却不一定产生恶魔。那些内心纯净的人无论身在何处,他们都是好人。
    然而,幸与不幸并不是绝对对立的,每个人都是幸与不幸的结合体。
    一个人的财富、名望、幸福是写在脸上的,或许自己并不清楚自己所拥有多少幸福,但别人是一目了然的。而一个人的痛苦、悲伤、不幸是装在心里的,所谓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所求即是如此。这些不幸只有自己明白,旁人是无法体会的。正如蚂蚁只知道鸟儿飞翔的快乐,却不知鸟儿随时被猎人射落的恐惧。而同样,鸟儿会向往蚂蚁的安定日子,却不知安定的背后是一生卑微。
    人生在世,经历的幸与不幸实在是太多,有时候,我们根本没法断定,这件事到底是幸运的,还是不幸的。这种判断的理念来源于内心。所以,很多事情,你说他好就是好,说不好就是不好,谁也无法反驳你什么,真正的幸与不幸是来自于内心的。
    到了我们这一代,很多人只看到头顶上的人的幸运,却看不到脚下人的悲惨,世人同情心越来越淡的原因即是如此。看不见别人的苦于难,谈何同情?
    对于现如今的纷杂社会,我实在不想多谈。
    回归到幸与不幸的话题,我只能说,自己的幸福是自己掌握的。不要只看自己失去的,若是只关注失去的悲痛,却忽略了眼前的幸福,那么它一定会悄悄溜走。待到后来才意识到,便是一切都已成空。
    明白自己幸福的是隐者,明白自己和别人的幸福和不幸的是智者;明白别人不幸的是仁者,不知道自己幸福却眼红别人幸福的是恶者。这个世界上的人无非在幸与不幸中转化而已。


    IP属地:广东3楼2013-09-14 13:25
    回复

      期待了好久的心理学课终于又来了,相信我说这句话时一点也没有不好意思真的,因为周六的到来意味着我们又可以写一次作业了。
      可是这节课换老师了,很明显这个老师没有丁建略老师幽默,讲课总是一本正经的。
      甫一开始,老师便给我们发了一张满是小字的纸,据说这是他前几天的经历,一句话概括就是被人忽悠然后花一百块钱买了一架望远镜。
      之后便开始给我们分析这其中的关系曲折。
      老师将过程分析的很透彻很明了。但我总是提不起兴致,果然缺了丁老师的幽默,上课很是无趣啊。
      接下来老师开始讲另外一个知识点,听完,我的心悄悄一颤,这也就是我为什么选了这节课写课后感悟的原因。
      本来是想把3次作业都留给丁老师的课的。
      只因为他说了一个词。
      那是一种每个人都拥有的,隐藏在内心深处的情怀。
      老师举了一个例子:一个男人贴出了一个广告,说是希望用家里儿子的一箱旧玩具换一个有小孩子的家里的一台旧空调。
      刚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有不少人都失声的笑了,我也不例外,心说,一箱破玩具,怎就换的了一台空调呢。
      于是老师在我们的笑声中讲了出来,说,其实这是一种每个人都有的心理。
      它的名字,叫做敝帚自珍。
      或许有些人根本没有意识到,在自己心中,有这么一种情感存在。
      那些被我们玩的破旧不堪的玩具,满身痕迹的画笔,已经翻烂了,却依旧固执的用线缝起来的漫画书,以及,每个人童年都有的,却不得不在长大之后搬走的,砖墙斑驳,上面爬满了爬山虎的老房子。
      敝帚自珍,那是我们对旧物的难以割舍的情怀。
      看《哈尔的移动城堡》时,虽然剧情十分引人入胜,但吸引我的始终是哈尔那用无数旧物堆砌起来的城堡。
      也许,我已经超脱了敝帚自珍的心理,形成了对一切旧物都感到欢喜的感情。
      我喜欢一切旧物,喜欢爸爸年轻时买的,年龄比我还大的书,喜欢妈妈20岁刚出头时的衣服,喜欢奶奶给我做的,放了好多年现在小睡时依旧盖着的印花被子,喜欢他们,是因为他们祭奠了我和家人回不去的年少时光。
      其实我也知道,这只是敝帚自珍的一种衍生情感。
      我从上学时起,就十分喜欢收集自己做过的卷子,一开始因为知识比较简单,收集卷子只是因为看到一堆100分会很开心。到后来老师让整理卷子上的错题,我懒得重新买本子整理,就把解题方法全部写到了卷子上。于是习惯就这样养成了。到了高中时,卷子更是一大摞,每次月考时收拾东西总要扔掉一大堆,让我心痛不已。倒不是因为它有多重要,只是习惯性的想要留住它们。也许别人看来一文不值的东西,偏偏都被我留下了。
      这种敝帚自珍的心理,潜藏在每个人心中,或许我们时时刻刻都被它控制着却从未被发掘,我们珍惜自己的一切东西,无论新旧,而且总是会下意识的认为别人也会和自己一样看中自己的一切,殊不知,那些满载着我们回忆的物品,在别人眼中,其实是根本没有多少价值,甚至是一文不值的。
      洋洋洒洒说了好多,说到底,这些不过是我个人偏见罢了,至于敝帚自珍,是也罢,不是也罢,总之这种略带个人主义情怀的感情很多时候最好不要在外人面前表现的过于强烈。因为有时自己认为应该珍惜的,别人或许根本不会把它当回事儿,伤了自己的心不说,过于的激动还会激怒他人。
      回到现实中,说起那箱旧玩具,若是有人拿它们和我来换一台旧空调,我是不会换的。无关敝帚自珍这种感情,也无关其他。


      IP属地:广东5楼2013-09-14 13:27
      回复
        灵动的文字


        7楼2013-09-29 23:20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