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辰著:《黄帝与中华文明》
绪 论
本书的写作,旨在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轨迹,探讨中华民族文明起源及其重要的历史原因。
研究历史,是为现实服务的。研究和探讨中华民族文明起源的问题,是为中华民族现在和将来的高度文明建设,从中华民族的客观历史兴衰中提供一种多方面历史借鉴,一句话,就是要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的历史性复兴服务。这,是中国历代史家治史所一贯秉持的严肃态度与历史责任,不论他能与不能。舍此,为了著书而述史,为了述史而研究,便毫无意义。
民族的发展与历史振兴,需要从民族历史兴衰的经验教训中取得借鉴,其理至为简明。譬如,一个人要在这个社会上很好地生存、发展,只有既客观地知道自己的优点与缺点,又了解生存环境诸种条件对己的有利与不利,更善于洞察事物客观发展之趋势,他才能够在实际生活中,时时注意扬己之长,避己之短,学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审时度势,制定正确的目标,运用正确的方法,不失时机地把握住稍纵即逝的历史机遇,做好要作的每一件事情,从而创造出较好的生存环境,做出很好的业绩。反之,既无自知之明,又缺乏对客观环境的实际了解,只凭自己的主观愿望和想象去办事,那就如同“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一样危险,难免摔得鼻青脸肿。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国际竞争与 发展,必然要引起文化全球化的竞争、激荡、交流与融合,因为,政治、经济本身就是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激烈竞争的国际大环境中,要达到发展自己,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目的,同样需要知己知彼,有一种历史与文化上的自觉性,这是一个与兴亡存废息息相关的极其重要的大问题!但这比一个个人要做到“知己知彼”就难得多了。作为一个民族的“知己”,就需要正确地了解自己的民族历史,民族历史文化,以及民族历史文化的优劣和造成文化优劣的客观历史原因。只有如此,才能够正确地处理好历史文化的批判与继承问题,才能够真正继承和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批判和抛弃那些非科学的、落后的文化糟粕,才能够使全民族通过吐故纳新的先进文化建设,得到“强身健体”,在世界性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激荡、融合过程中,始终保持自己的民族文化特点与个性;作为一个民族的“知彼”,就需要充分了解其他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文化、以及文化优劣与原因。只有如此,才能够在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交流之中,清楚地知道自己应该向人家学什么,怎样学,拒绝什么,如何抵制。如此,才能够在全球性的文化交流、激荡、竞争、融合风潮中,不患“伤风感冒”,既能学到各国各民族先进、优秀的文化以提高自己,又不受某些腐朽、没落文化的侵害。
作为一个民族,在国际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的相互交流、激荡、竞争、影响、融合、发展过程中,其“知己知彼”所包含的内容极为广泛,民族历史文化只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所以,我们不能够认为自己已经做到了“知己知彼”。即使只就历史文化方面而言,我们也不能够有这种错误的认识。实践早已一再地证明,由于种种原因所致,我们对自己的历史、文化、文明发展进程等,都存在着不少模糊的认识,有些甚至是错误的认识。
一、关于历史问题。
按照中国历史记载及传统认识,是轩辕黄帝肇造了中华文明的国家之制,组织了各方面的人才进行一系列学术研究和治理国家,施行文明教化,开启了中华文明的历史。如:史传黄帝命仓颉整理增创文字,用之于述史记事;令羲、和等进行日、月、星辰之观察,开展天文学研究;使大挠、容成造甲子,定历法,以利于顺时而树;让伶伦等铸钟、制定音律,以利于乐器合奏,陶冶人之性情;请岐伯、雷公等研究医药,创建中医学理论,以有益于防病、治病;黄帝亦造舟车、立典章、并分封百官治理中华各地,以使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各方面都得到发展;黄帝正妃嫘祖,倡导养蚕、以发展纺织业,收“垂衣裳而天下治”之功…… 正因为如此,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尊黄帝为文明始祖,历代都将祭祀黄帝列为国家大典,并认为中华文明的历史至今已有近五千年之久!
绪 论
本书的写作,旨在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轨迹,探讨中华民族文明起源及其重要的历史原因。
研究历史,是为现实服务的。研究和探讨中华民族文明起源的问题,是为中华民族现在和将来的高度文明建设,从中华民族的客观历史兴衰中提供一种多方面历史借鉴,一句话,就是要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的历史性复兴服务。这,是中国历代史家治史所一贯秉持的严肃态度与历史责任,不论他能与不能。舍此,为了著书而述史,为了述史而研究,便毫无意义。
民族的发展与历史振兴,需要从民族历史兴衰的经验教训中取得借鉴,其理至为简明。譬如,一个人要在这个社会上很好地生存、发展,只有既客观地知道自己的优点与缺点,又了解生存环境诸种条件对己的有利与不利,更善于洞察事物客观发展之趋势,他才能够在实际生活中,时时注意扬己之长,避己之短,学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审时度势,制定正确的目标,运用正确的方法,不失时机地把握住稍纵即逝的历史机遇,做好要作的每一件事情,从而创造出较好的生存环境,做出很好的业绩。反之,既无自知之明,又缺乏对客观环境的实际了解,只凭自己的主观愿望和想象去办事,那就如同“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一样危险,难免摔得鼻青脸肿。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国际竞争与 发展,必然要引起文化全球化的竞争、激荡、交流与融合,因为,政治、经济本身就是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激烈竞争的国际大环境中,要达到发展自己,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目的,同样需要知己知彼,有一种历史与文化上的自觉性,这是一个与兴亡存废息息相关的极其重要的大问题!但这比一个个人要做到“知己知彼”就难得多了。作为一个民族的“知己”,就需要正确地了解自己的民族历史,民族历史文化,以及民族历史文化的优劣和造成文化优劣的客观历史原因。只有如此,才能够正确地处理好历史文化的批判与继承问题,才能够真正继承和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批判和抛弃那些非科学的、落后的文化糟粕,才能够使全民族通过吐故纳新的先进文化建设,得到“强身健体”,在世界性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激荡、融合过程中,始终保持自己的民族文化特点与个性;作为一个民族的“知彼”,就需要充分了解其他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文化、以及文化优劣与原因。只有如此,才能够在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交流之中,清楚地知道自己应该向人家学什么,怎样学,拒绝什么,如何抵制。如此,才能够在全球性的文化交流、激荡、竞争、融合风潮中,不患“伤风感冒”,既能学到各国各民族先进、优秀的文化以提高自己,又不受某些腐朽、没落文化的侵害。
作为一个民族,在国际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的相互交流、激荡、竞争、影响、融合、发展过程中,其“知己知彼”所包含的内容极为广泛,民族历史文化只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所以,我们不能够认为自己已经做到了“知己知彼”。即使只就历史文化方面而言,我们也不能够有这种错误的认识。实践早已一再地证明,由于种种原因所致,我们对自己的历史、文化、文明发展进程等,都存在着不少模糊的认识,有些甚至是错误的认识。
一、关于历史问题。
按照中国历史记载及传统认识,是轩辕黄帝肇造了中华文明的国家之制,组织了各方面的人才进行一系列学术研究和治理国家,施行文明教化,开启了中华文明的历史。如:史传黄帝命仓颉整理增创文字,用之于述史记事;令羲、和等进行日、月、星辰之观察,开展天文学研究;使大挠、容成造甲子,定历法,以利于顺时而树;让伶伦等铸钟、制定音律,以利于乐器合奏,陶冶人之性情;请岐伯、雷公等研究医药,创建中医学理论,以有益于防病、治病;黄帝亦造舟车、立典章、并分封百官治理中华各地,以使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各方面都得到发展;黄帝正妃嫘祖,倡导养蚕、以发展纺织业,收“垂衣裳而天下治”之功…… 正因为如此,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尊黄帝为文明始祖,历代都将祭祀黄帝列为国家大典,并认为中华文明的历史至今已有近五千年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