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被天下吧 关注:95贴子:3,447

【聊天专用】摇摇发现木有水贴这不科学!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三姐我知道嫩不会怪我起这种耳鼻题目的!!!
此贴用于德州赵氏族吧的水贴,因为我们现在要有格式了嘛,所以除了存戏啊晋级存档啊丹青独白啊表白啥的,其他事儿都来这里吧。
我是知心黑萌姐姐扶摇赵小五!


1楼2013-08-24 17:11回复
    @赵扶熙 @赵扶鹛 (果然读眉0 0) @赵扶安 @赵扶颜 @赵扶赜(老六你欺负文盲姐姐
    @赵成寒
    @赵成泽 @赵成珏 @赵成萧 @苏墨烬 @赵景令 @祁无双 @秦落柒
    还有谁们 求补充有无漏圈


    2楼2013-08-24 17:16
    收起回复
      我要。流产的剧情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3-08-25 20:22
      收起回复
        @北雁初i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3-08-31 20:35
        收起回复
          我还以为可以随便发帖的呢


          5楼2013-08-31 21:04
          收起回复
            http://tieba.baidu.com/p/2512517618族谱该更新了,六妹晋级贞惠了,唉我去更一下?
            @赵扶安 @赵扶熙


            6楼2013-09-01 15:31
            回复
              再就是翰墨书坊现在无人在宫外长期看管,@赵景令 爹您给看着呗,帮女儿缴税呗,窝们这铺子要和二姐的酒楼一样玩到一星二星的@祁无双 你不定哪天就伴读了,呸不用你
              或者还有哪位兄弟姐妹愿意接管,下次晋级一星店铺,可以把店主名字替换成你。


              7楼2013-09-01 15:34
              收起回复
                今晚莫名的( ˇˍˇ )不高兴 来蹭小伙伴们


                8楼2013-09-06 22:02
                回复
                  @李容昭 大吧酷爱过来把这个设为精品


                  9楼2013-09-08 15:32
                  回复
                    存图




                    10楼2013-09-14 14:00
                    收起回复
                      存档!
                      彼得·曼斯菲尔德爵士,FRS(英语:Sir Peter Mansfield,1933年10月9日-),英国物理学家,皇家学会会员,诺汀罕大学教授。由于在核磁共振成像的研究,他与美国科学家保罗·劳特布尔一起获得了2003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彼得·曼斯菲尔德:英国科学家。曼斯菲尔德1933年出生于英国伦敦,1959年获伦敦大学玛丽女王学院理学士,1962年获伦敦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1962年担任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物理系助理研究员,1964年到英国诺丁汉大学物理系担任讲师,现为该大学物理系教授。除物理学之外,曼斯菲尔德还对语言学、阅读和飞行感兴趣,并拥有飞机和直升机两用的飞行员执照。他进一步发展了有关在稳定磁场中使用附加的梯度磁场的理论,为核磁共振成像技术从理论到应用奠定了基础。
                      200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保罗·劳特布尔和英国科学家彼得·曼斯菲尔德,以表彰他们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领域的突破性成就。他们的成就是医学诊断和研究领域的重大成果。
                      学术生涯
                      1959年,伦敦大学玛丽女王学院理学士
                      1962年,伦敦大学物理学博士 1962-1964年,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物理系,副研究员
                      1964年,英国诺丁汉大学物理系,讲师
                      1968年,英国诺丁汉大学物理系,高级讲师
                      1972-1973年,海德堡马普医学研究院高级访问学者
                      1979年,英国诺丁汉大学物理系,教授.
                      编辑本段荣誉和奖赏
                      1983年,医学磁共振学会金奖
                      1984年,威尔康姆奖章
                      1987年,皇家学会会士
                      1988年,欧洲磁共振奖
                      1990年,穆拉德奖章
                      1993年,英国放射医学院荣誉院士
                      1993年,授勋
                      1995年,欧洲放射医学大会和欧洲放射医学协会金奖
                      编辑本段科研概况
                      保罗·劳特布尔(PaulLauterbur)和英国科学家彼得·曼斯菲尔德(PeterMansfield)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领域取得了突破性成就,他们的成就是医学诊断和研究领域的重大成果。 正确而及时的诊断对于患者而言至关重要。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的普及挽救了很多患者的生命。这种方法精确度高,可以获得患者身体内部结构的立体图像。根据现有实验结果,它对身体没有损害。200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表彰的就是这一领域的奠基性成果。这两位获奖者在如何用核磁共振技术拍摄不同结构的图像上获得了关键性发现,这些发现导致了在临床诊断和医学研究上获得突破的核磁共振成像仪的出现。
                      斯伯里
                      美国神经心理学家,用测验的方法研究了裂脑病人的心理特征,证明大脑两半球的功能具有显著差异,提出两个脑的概念。
                      个人简介
                      斯伯里 | Roger W .Sperry
                      斯伯里(August
                      20,1913—April 17,1994.),
                      荣誉
                      曾荣获国家科学奖,1960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1971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1981年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又译为:斯佩里)。
                      割裂脑
                      斯佩里(R.W.Sperry)。他把猫、猴子、猩猩联结大脑两半球的神经纤维(最大的叫胼胝体)割断,称为“割裂脑”手术。这样两个半球的相互联系被切断,外界信息传至大脑半球皮层的某一部分后,不能同时又将此信息通过横向胼胝体纤维传至对侧皮层相对应的部分。每个半球各自独立地进行活动,彼此不能知道对侧半球的活动情况。这一手术于1940年由Van Wagenen 和Herren首先在临床上对慢性顽固性癫痫病人使用,获得较理想的疗效,癫痫发作几乎完全消失。1961年斯佩里设计了精巧和详尽的测验,在作割裂脑手术的人恢复以后,进行了神经心理学的测定,获得了人左右两半球机能分工的第一手资料,发现两半球机能的不对称性(asymmetry),右半球也有言语功能,从而更新了优势半球的概念。裂脑人的每一个半球都有其独自的感觉、知觉和意念,都能独立地学习、记忆和理解,两个半球都能被训练执行同时发生的相互矛盾的任务。斯佩里的研究,深入地揭示了人的言语、思维和意识与两个半球的关系,成绩卓著,获得了1981年度诺贝尔医学奖。
                      奇特的裂脑人
                      有一种脑部疾患叫做“癫痫”,疾病大发作时病人会突然丧失意识,倒地,全身肌肉发生强烈的抽搐,并伴有咬舌、流涎、尿失禁等症状。美国诺贝尔奖获得者斯佩里为了医治此病,将患者的连接大脑两半球的主要神经纤维“胼胝体”切断,使一侧大脑半球的病灶所产生的神经电暴不能扩散到另一半球去。手术后患者的病情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而且也未出现不良的后遗症,如人格和智力的改变等等。然而经过这样手术的人,毕竟与常人有所不同了,他们实际上成了有两个独立的大脑的所谓“裂脑人”。
                      大脑也有两个半球
                      优势半球
                      正常人的大脑也有两个半球,但是由于胼胝体的连接,左、右两个半球的信息可在瞬间进行交流,因此,正常人的大脑是作为一个整体而起作用的。人们很早就知道大脑两半球在机能上有分工,左半球感受并控制右边的身体,右半球感受并控制左边的身体。1861年,法国医生布罗卡发现患有失语症的病人,其大脑左半球颞叶有损伤。这个部位后来就被称为“布罗卡”区,它涉及人的说话功能,是运动性语言中枢。以后人们又继续发现了左半球的其他一些部位与书写、阅读等功能有关,只有少数左利手(俗称左撇子)的人语言中枢在右半球或分在两个半球上。由于大多数人的语言中枢位于左半球,大脑左半球就被人们称为优势半球。
                      功能分工
                      从1961年开始,斯佩里等人对“裂脑人”长时间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例如,在一个实验中让一个“裂脑人”坐在挡住他双手的屏幕前,视线凝视屏幕中心的一点,然后在屏幕上用0.1秒的时间闪现“帽带”这个词(“帽”呈现在左半屏幕,“带”呈现在右半屏幕),由于呈现时间短得“裂脑人”的眼睛来不及移动,“帽”就传递到了右半球,“带”就传递到了左半球。当要求“裂脑人”说出他看到了什么时,他只回答说看到了“带”字。进一步要求“裂脑人”说出“带”的种类,他只好猜测是“胶带”、“音乐磁带”、“捆人的带子”等等。这表明语言中枢在左半球。如果在左半屏幕闪现一个物体的名称,从而使这个词传递到右半球,“裂脑人”虽然不能说出物体的名称,但能用左手从一堆他看不见的物体中选出这个物体。表明虽然右半球有一些语言的功能,但语言中枢位于左半球。
                      斯佩里的研究以及其他的一些研究表明,人的大脑两半球存在着机能上的分工,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左半球是处理语言信息的“优势半球”,它还能完成那些复杂、连续、有分析的活动,以及熟练地进行数学计算。右半球虽然是“非优势的”,但是它掌管空间知觉的能力,对非语言性的视觉图像的感知和分析比左半球占优势。还有的研究表明,音乐和艺术能力以及情绪反应等与右半球有更大的关系。对于正常人来说,大脑两半球虽然存在着机能上的分工,但是大脑始终是作为一个整体而工作的。
                      I


                      11楼2013-09-16 22:19
                      回复

                          
                        《中国青年报》的读者朋友们:
                        你们肩负着中华的未来,你们身上正涌动着创新的血脉!
                        无论你在哪所学校,哪个城市,你都是与众不同的,都是独一无二的你自己!
                        而今天我分享给大家的一些故事或者经验,希望能够帮助你们更好地把握现在!
                        未雨绸缪,从现在开始,认真规划生活,努力提高自己。未来就在你手中!
                        祝福你们都能成就精彩的自己!
                        李开复
                          很高兴与这么多刚刚入学的大学新生交流,今天的演讲,希望和大家讨论一下,经过大学4年的学习生活,未来的你可能成为什么样子。
                          4年后,你们中的一些人可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困惑,可能陷入迷茫,也可能发现,你们距离自己的目标还存在许多不足。未雨绸缪,如果想避免4年后的困惑和迷茫,就必须从现在开始,认真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努力提高自己。
                          寻找兴趣和天赋,避免成为迷茫困惑的人
                          2010年,做校园招聘时,我们去了15所高校,发出了大约200份录取通知。然后,我一一打电话,看每个人是否愿意加入创新工场学习创业。我的第一个问题总是:“你有没有想过,在你人生的未来,创业是否是你真正想做的一件事。”
                          出乎我的意料,超过80%的顶尖毕业生给我的答案是:“不知道,没想过。”
                          这,就是一种迷茫。
                          大学4年,必须弄清楚自己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特别要知道,自己的兴趣在哪里,天赋在哪里。
                          该怎样寻找兴趣和天赋呢?我的建议非常简单:多尝试!无论是选修课程还是实习工作,无论是参加社团还是去网上求知,花足够的时间去尝试、体验,努力寻找天赋和兴趣所在。
                          当然,求知不能太功利。千万不要因为你的某个职业规划,就只去学那些“用得上、有帮助”的技能,否则,你可能会错失心中真正喜爱的事情。
                          拿我自己来说,我上大学时选修的课程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选课前觉得可能有兴趣,上课后却发现非常枯燥,听得昏昏欲睡。但我一点都不后悔花时间选这些课,因为这样的尝试会让人生的选择更少些。
                          第二类课程是上了几堂课、做了几次作业就爱不释手的课程。爱上一门课程的感觉特别好,这不可能第一次就撞上,我也是选了那么多自己不喜欢的课之后,才发现自己最喜欢的是计算机相关的课程。
                          第三类课程学的时候很感兴趣,但不知道以后有什么用。这没关系,就像乔布斯所说的,这都是人生中积累的点点滴滴,也许未来有一天,你会把这些点点滴滴串联起来。比如,当时我发现自己对哲学很有兴趣,但自己并不想做哲学家。虽然没有直接的用途,哲学类的课程还是教会了我如何思考,如何认识人生的价值,也成了我一生的指南针。
                          对于第一种课程,直接丢掉;对于第二种课程,马上去追随;对于第三种,先留着,以后总归会把它串联起来。
                        I


                        13楼2013-09-16 22:24
                        回复
                          学会学习和思考,避免成为应试机器
                            你们经过了十几年的应试教育,今天进入了大学,应该画上一个句号。希望你们能挣脱一切束缚,开始真正的学习和思考。
                            如何真正学会学习和思考呢?在大学期间,必须学会三种学习和思考的能力。
                            第一种也是最重要的一种能力,是自学的能力。在大学4年,要学会从一个被填充知识的人,变为自学知识的人。不能只会背诵,还必须要有理解的能力——这包括举一反三的能力,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的能力,无师自通的能力,等等。
                            该怎样培养自学能力?很简单,你必须学会问“为什么”。
                            第二种能力是从理论到实践的能力。不要只知道公式是什么,理论是什么,而且要知道在实际工作中如何运用。
                            这需要在学习时多问一个问题——“有什么用”。我女儿小时候非常不喜欢学数学,她觉得像指数之类的东西没有实际用处。直到有一天,我问她:“如果有100元存在银行,每年10%的利息,10年以后你会有多少钱?”当她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居然不是200元,而是259元的时候,她突然对数学有兴趣了。我当时就告诉她,指数,还有其他很多数学知识,都是非常有用的,关键在于融会贯通,知道如何将理论付诸实践。
                            第三种能力是批判式思维的能力。每一件事情,都有多方看法,不是只有一个非黑即白的答案,每个意见都值得了解和珍惜。不要被教条束缚,要学会用不同的观点来看问题。
                            怎么样培养批判式思维能力呢?建议你们每碰到一个知识点的时候,不但要学会问“为什么”,还要学会问“为什么不”,这会让你更深入地了解问题的本质。
                            我女儿以前参加辩论社时,问我:“应该怎么选择我所支持的观点?”我给她的建议是:“你永远要选择那个你不认可的观点。”按照我的话做了几次之后,她慢慢了解了,当你去辩论你所不认可的观点时,会有很多好处。首先,对方的辩论方向你已经了如指掌,知己知彼,更容易取胜;通过变换视角,你一定会很惊讶:你原先不认可的观点其实也有一定的道理;最重要的是,你会真心理解并相信多视角看问题的好处。这种练习可以让你更容易平衡不同的观点,成为一个有批判式思维的思想家。I


                          14楼2013-09-16 22:25
                          回复

                            培养情商,避免成为孤独、被动的人
                              所谓情商,就是和别人交流的能力、将心比心的能力以及得到别人信任的能力。以后进入业界你就会发现,这些能力都非常重要,特别是得到别人信任的能力。
                              培养情商的第一步是培养友情。读大学时一定要交几个要好的朋友。大学的友情不容易变质,往往可以受益终生。
                              第二,要培养自己的表达能力,也就是口才。不要认为自己很聪明、能够思考就足够了。希腊哲人说过,一个善于思考的人如果不善于表达,其实就等于一个不善于思考的人。
                              创业者想要成功,他必须影响他周围的人,如投资者、顾客、用户等等。一个有口才的创业者,可以更好地领导员工,可以激发员工的斗志和潜力。虽然只有口才是不够的,但我见到的每一个成功的创业者都有出色的表达能力。
                              第三,在校期间要多争取实习、实践的机会。
                              “我听到的会忘掉,我看到的能记住,我做过的才真正明白。”这句话告诉我们,必须去实践,才能明白一个团队是怎么工作、怎么设定目标、怎么达到目标的。只有学习如何跟人协作,才能增加你的情商,提高与人沟通的能力。
                              我在谷歌工作4年,在创新工场工作2年,在这6年的时间里,我没有雇用过一个没有实习经历的毕业生。
                              唯一掌握实际工作经验的方法就是去企业实习。如果找不到好的公司去实习,哪怕是到餐馆里端盘子都有价值。端盘子的时候,你有机会跟周围的人接触,这会让你成为一个情商更高的人。
                              除了实习,学生社团也是学习处理人际关系的好地方。社团其实是一个微观的社会,参加社团是进入社会的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式。
                              从大学第一天开始,你就必须从被动转向主动。要成为自己的主人,积极管理自己的学业甚至未来的计划。只有你能管理自己的未来。在今天的社会里,只有一个积极主动、不怕失败的人,才能在瞬息万变的竞争环境中赢得成功。只有善于展示自己的人,才能在工作里得到最多的机会。遇到挫折时,绝不能消极甚至放弃,你的被动其实就是弃权。你不去解决问题,也是一种解决;你不去作决定,也是在作决定——这只会让你成为一个被动的/消极的/不成功的人。I


                            15楼2013-09-16 22:25
                            回复

                              脚踏实地,避免成为浮躁贪婪的人
                                浮躁和贪婪,这两种负面的人生态度,我在年轻人身上一次又一次看到。
                                年轻人应当奋斗,不要将侥幸致富作为你的动力。在今天的社会里,创业也好,就业也好,一定要脚踏实地,通过努力学习达到目标。
                                千万不要浮躁,不要认为可以侥幸得到成功。那种侥幸的成功即便得到了,可能也是短暂的;就算不是短暂的,也是不值得的。
                                在创新工场,我们投资了一个团队,团队的负责人是美国名校毕业,才华横溢,口才也非常好,被团队一致推为领导者。但他希望能快速成功,快速出名。结果,他把更多的时间花在怎么出风头上,而不是脚踏实地把产品做好。最后,团队的产品做得非常不成功。团队成员一个接一个离开,最后他自己也不得不离职。
                                想创业的同学,一定不要太浮躁。一毕业就创业,失败的概率太大了。就算你有实习经验,你也不会深入了解财务、法务、运作、市场、技术、产品、用户……你不可能这么快成为全才。给自己至少几年时间,再去创业。最好的培训学习方法是加入一家创业公司,逐步累计自己的实力、人脉。当你觉得自己积累够了的时候,再开始创业。
                                在豌豆荚团队有一位北大的才女,名叫崔瑾。她的经历最让人感叹的一点是,她作为北大国际关系专业的毕业生,非常想学习创业。她先是去申请百度的职位,当时百度才刚起步,没有合适的职位,就跟她说,要来的话只能做前台,她答应了。今天,崔瑾经过在百度/奥美/谷歌的积累,学到了很多做事、做人的方法。她今天能够成为豌豆荚的首席运营官,很大程度来自毕业那一天的决定。她没有因为北大人可能会有的自豪感而拒绝接受一个前台的工作。
                                在脚踏实地的话题上,我想分享一句乔布斯的座右铭:求知若饥,虚心若愚。希望大家都能记得这句话。I


                              16楼2013-09-16 22:2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