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师营满族镇隶属齐齐哈尔市昂昂溪区管辖。位于齐齐哈尔市境南部,东南与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毗邻。镇政府驻地距市区9公里。
水师营满族镇之水师营之名清朝而定,水师营是清代的军事建制。水师,即水军、水兵。营,便是军营。
齐齐哈尔水师营的建立,肇始于清政府抗击沙俄侵占雅克萨城(今黑龙江省呼玛县黑龙江与额木尔河交会口东岸,俄罗斯阿尔巴津诺)的战役之时。十七世纪中叶,沙俄殖民军侵入中国黑龙江流域,他们以尼布楚(今俄罗斯涅尔琴斯克)、雅克萨为据点,四出骚扰。康熙二十三年(1684),清廷命都统彭春、副都统郎谈、黑龙江将军萨布素率军进围雅克萨,予以收复。其间,因八旗步兵、马队在黑龙江江面难以展施威力,乃奏调南方水师,采取水、陆联合作战方略,清廷即派銮仪卫銮仪使林兴珠率领由他教练的500藤牌兵(台湾人),又令厦门水师提督陈汶环率领所部由海上经辽河转陆上至宁古塔(今辽宁宁安),再从吉林乌拉(今吉林)征调自耕户和流人充当水手,又调拨战船百只,组成黑龙江水师,在黑龙江城和齐齐哈尔建立水师营。这支队伍,除在水上作战外,还负担往雅克萨前线运送粮食、军械和兵员的任务。
雅克萨之战胜利结束后,陈汶环被授为黑龙江水师营总管,驻黑龙江城。后随黑龙江将军迁驻墨尔根,再迁至齐齐哈尔。水师营是以福建水师为骨干的汉人部队,当年就有家属从南方随军前来。驻扎在水师营镇区域,并开始屯垦,形成附近各屯。水师营因为得名。
清康熙年间,水师营一带已有小阿勒街屯、大巴尔虎屯、小巴尔虎屯等,隶属齐齐哈尔副都统管辖。清末,先后隶属黑水厅和龙江府管辖。中华民国时期,隶属龙江县管辖。东北沦陷后期,水师营一带,分隶大民村和小阿拉街村。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6月,划归龙东县管辖。1948年3月撤销龙东县,复归龙江县,隶属第十一区管辖。1951年7月,划归齐齐哈尔市,隶属农村区管辖,1954年10月改隶榆树屯区。1956年5月,并村划乡,设置水师营乡。1958年12月,改称和平人民公社水师管理区。1961年8月,并人大民农业分社。1962年从大民农业分社划出设置水师营农业分社,1965年改为水师营公社,隶属郊区管辖。1973年划归昂昂溪区管辖。1984年1月,改为水师营乡。1990年9月,改设水师营满族镇。
1993年被国家林业部列为全国22个治沙试验示范基地之一。
1994年被国家计委列为百个农村小城镇建设试点单位。
1997年撤乡建满族镇。
2000年被国家体改委列为国家级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
2005年被评为省级文明镇。
2010年被评为省级生态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