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勒西山情吧 关注:5贴子:16
  • 0回复贴,共1
阿细人不仅靠甜白酒解渴提神,而且也用它来敬神祭坟。秋收完毕,每一个阿细家庭都要舀两碗包谷籽交到主持下一年祭龙节(“龙”指“龙树”,是保佑人畜平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丽的女神)祭祀仪式的桩家手里,捂出甜白酒后也不能尝,不论酸甜装罐封口,到过蜜技嫫节那天才开封搅成水酒祭大龙树。于是,口渴的大人喝甜白酒解渴,不会喝高度酒的小孩喝甜白酒助兴。在老毕摩作法的铃声中,他们酒碗高举过顶绕几圈,口中念念有词,还互相淬酒祝福,为家人为朋友祈求蜜技嫫神保佑平安,一起分享那份浓浓的乡情。
在祭龙节祭祀中,有的村寨不论甜白酒是甜是酸,有了就算是给神敬了献了。然而,有的村寨则不然,竟然以酸为佳,并且是越酸越好,他们认为酸酒可以祛风湿,更有利于舒筋活血,同时也意示全寨老小好吃好在,全寨老小无病无痛。
阿细人过清明节不是去“扫墓”,而是去“祭坟”,高度酒和甜白酒更是不可或缺的祭品。在那万木葱绿的阳春三月,阿细人的后来人顶着烈日,坐在老祖先的合葬墓(阿细人以合葬为荣)前与先人共餐,他们用高度酒和甜白酒演绎一场“阴间阳间共一时”的真实场面。于是,那称颂祖德的酒歌,惊飞了近处歌唱春天的布谷鸟;那缅怀祖先业绩的酒香,熏飞了盘旋于蓝天上的苍鹰。
祖先灵魂的无时不在、无处不有,是阿细人祖先崇拜观念的一个重要特征。为此,祖灵已成为阿细人家庭中看不见、摸不着却又无时不在、无处不有的重要成员之一。因而,在有酒有肉的饭桌上,阿细人不是首先吃饭菜,而是先端起来酒碗,嘴里一边说着“西呃——西呃——”(祭列祖列宗的意思),一边把酒碗往左耳旁举一下往右耳旁举一下,然后大大地喝一口。
大凡阿细人家,都有一张巨大的供桌。这种特制的供桌长两米、高一米五左右,是阿细人供奉列祖列宗的地方,供桌上的香炉和供碗常年不动,酒碗常盈,酒香常飘,以表阿细人“丰粮要祭祖,丰酒要敬神”的灵神崇拜。更有意思的是,阿细人的酒桶酒罐,装甜白酒的大土罐也放置于供桌的下方,表示与供桌同在,与祖灵同在,以便让祖灵随时感受到酒香,同时也让祖灵看到“我们喝醇酒,我们食美味”的美好生活。
在阳光灿烂的阿细跳月的故乡,阿细人有客人必有酒宴,有宴必有酒歌,唱酒歌成为阿细人日常生活和节庆活动中不可或缺的民族风俗。有时,为了喝一口酒,阿细人也要唱一首酒歌。阿细人的酒歌原来是毕摩唱的经词,是献给神灵的酒经。在“阿细府祭贺”的祭祀活动中,毕摩不仅在开始要唱酒歌,在即将结束时也要唱酒歌,赞美酒的纯美、赞美酒的飘香,哪怕喝的只有一种酒,也要唱“喝的十二种,吃的十二样”。阿细人有敬神唱的酒歌,有祭火唱的酒歌,有迎接贵宾唱的酒歌,有亲朋好友相聚唱的酒歌,有自娱自乐的酒歌……大凡节庆之时,阿细人有个重要的举措,那就是用酒祭祖敬神敬贵宾唱酒歌。
阿细人的“酒歌”不是借以除困解乏的劳动歌谣,而是劝人饮酒的“将进酒”:“欢迎你,远方的客人来参加阿细祭火盛典,我们火火红红端起酒杯,请你喝上一碗甜蜜的祭火酒,祝你身体健康!新年快乐!万事如意!喝了这碗祭火酒,带回全家欢乐!工作顺利!幸福安康!阿细祭火,永远欢迎你!干——!干——!”
阿细人不仅要唱酒歌,而且还要跳酒舞。跳酒舞的蹈具就是酒碗、酒罐、酒桶。他们端着酒碗、抱着酒罐、拎着酒桶而舞:
“赛罗哩赛、赛罗哩赛,赛罗哩赛、赛罗哩赛,喝祭火的美酒,喝一口美酒……赛罗哩赛、赛罗哩赛,赛罗哩赛、赛罗哩赛,干——!干——!”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3-08-23 00:56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