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战报吧 关注:47贴子:3,576
  • 2回复贴,共1

【法新社】关注李娜风波:媒体成为她的另一敌人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法新社关注李娜风波:媒体成为她的另一敌人

腾讯体育[微博]2013-08-22 23:44
[导读]法新社表示,在经历了两次备受争议的新闻发布会后,本届美网对李娜而言,不仅需要面对女子网坛各路好手的强力挑战,来自于国内媒体的压力也将成为她“不得不面对的敌人”。

李娜在中国媒体环境中所引发的争议也引起了外国媒体的关注
腾讯体育讯 北京时间8月22日,还有不到一周的时间,网坛本年度最后一项大满贯赛事——美国网球公开赛将燃起战火,法新社特别关注了中国网球巨星李娜,撰文描述了这位网球巨星在中国媒体环境中所引发的争议,以下是全文选译。
美网开赛在即,中国的超级巨星李娜将竭尽全力,争夺个人职业生涯第二座大满贯女单冠军奖杯。在经历了两次备受争议的新闻发布会后,本届美网对李娜而言,不仅需要面对女子网坛各路好手的强力挑战,来自于国内媒体的压力也将成为她“不得不面对的敌人”。
据统计,有近1.16亿观众见证了李娜2011年在罗兰加洛斯封后的辉煌,法网夺冠使得李娜成为亚洲网坛历史上首位单打大满贯冠军得主。从此以后,李娜成为中国球员中的“里程碑”式人物。
然而“直率”或者说是“特立独行”的性格,却使得李娜在以举国体制为主导的中国体育界显得格格不入。
在今年法网第二轮爆冷不敌马泰克的赛后新闻发布会上,一位来自于新华社的记者向李娜提问道,输球后对于中国的球迷有什么要说的吗?“我输掉了比赛,仅此而已,难道我需要对他们三拜九叩,道歉吗?”李娜以这样的方式在巴黎回应。
一个月后的温布尔登,当李娜赢得了比赛,顺利晋级温网(微博)女单16强后,这位记者再次问了相同的问题,而这次李娜的回应更加激烈:“他怎么还敢在这?难道他不害羞吗?”
李娜的回应在中国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一时间她被卷进了舆论的漩涡之中。“输掉比赛没什么,下次你可以赢回来。但是你真的需要提升的,是你的礼貌和行为。”一位名叫Dibayin的人在网民在网上评论说。
本赛季再度闯进澳网(微博)决赛的李娜,已经形成了与大多数中国球员不同的个人风格,那就是“独立”。2008年,李娜开始了“单飞”的职业化道路,自己成立团队,自己选择教练,以及掌握绝大多数获得的比赛奖金。
她的支持者也表示,作为中国网坛目前唯一的顶尖球员,李娜在赛场中的表现被中国媒体密切的关注,这也使得她不得不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而面对如此咄咄逼人的提问,李娜的支持者也认为,她的表现实属正常。
尽管如此,李娜的表现仍与西方的其他体育明星并不相同。在西方,大多数的体育明星会经常注意自己的公众形象,毕竟要依靠它获得商业价值,从而完成广告代言获得利益。
一位在伦敦工作的新华社记者向法新社记者透露,对于李娜的表现,他感到“震惊”,李娜这种回答“无疑反应过度”。“作为中国最著名的网球运动员,在如此重大的新闻发布会上,她完全可以有选择性地回答问题。”他补充道。
“许多人都只能‘请’她回答问题,这让李娜产生一种轻视甚至瞧不起新闻媒体的感觉。在这样的媒体环境中,显然李娜已经被“宠坏”了。当她回应记者的提问时,她表现出来的方式是非常不专业的,她真的太幼稚了。”这个记者如是说道。
李娜敏感的自尊心似乎并不能应对这种状况。“当她赢得比赛的时候,她的态度很好,并且善待媒体。但是如果她输了,她的坏脾气暴露无遗。”另一位新华社的体育专家表示,李娜有一个“软弱的性格”。
2011年罗兰加洛斯的女单封后,使得李娜成为了当之无愧的中国英雄。在李娜辉煌的战绩带动下,网球在中国迅速发展,一跃成为这个国家第三大最受关注的运动。但去年李娜在参加某站比赛时,表示自己“并非代表国家参赛”,这一言论也曾引发了中国的一番网络大论战。短短几日内,“自我还是国家”的争论甚嚣尘上。甚至还有消息指出,李娜在家乡武汉星光大道的铜像将要被移除。
不过,还有一些中国记者表示,媒体应该尊重李娜的性格。“双方面都应该留有一些余地,毕竟李娜是我们目前最伟大的运动员,她是唯一一位在大满贯单打比赛中获得冠军的选手。”一位记者表示,“参赛压力实在太大了。所以我们应该理解她,毕竟不良情绪的宣泄有助于缓解比赛中产生的紧张。”(宋震)


IP属地:浙江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楼2013-08-23 00:13回复

    Sim Chi Yin/VII Mentor
    Program for the New York Times
    李娜和丈夫姜山在北京郊外的匠心之轮网球中心场边。她每天与卡洛斯-罗德里格斯在此训练。
    在温网第四轮与11号种子罗贝塔-文奇交手前几小时,李娜似乎又对丈夫不满了。他们在一块训练场地热身,姜山打出一记模仿文奇的大力反手削球,李娜面露不快,反手回球下网,做出正手击球的动作。后来,姜山一记抽球越过了李娜,她愤怒回应,打出一记力量十足的得分。“有时候,”事后李娜单眉耸起说,“我觉得我老公就是想惹我生气。”
    不过,比赛一旦开始李娜就不会再丢球。她轻易地化解了文奇的削球,轻松闯入八强。“我感觉很好,还能再打三个小时,”她说。她创造了自己在温网的最好成绩。小威、莎娃和阿扎伦卡出局之后,李娜的下一个对手4号种子A-拉德万斯卡成了排名最高的选手。李娜曾在1月的澳网轻松拿下对手。
    李娜团队感到胜算很大,没人料到,当天中
    共官方喉舌《人民日报》对她展开了攻击。“当体坛明星的个性已经让世风良俗难以包容,”该报编辑写道,“又有谁来约束这种可怕的任性?”(译注:原文照搬)
    尽管中国企图让李娜成为国家雄心的象征,但她已经言明只为自己而不是为祖国打球。“当人们说我代表国家的时候,”她后来对我说,“这顶帽子对我来说太大了。”李娜独立的经历使她深得中国年轻一代的共鸣,他们称她为娜姐。除了(国家、体育和媒体的)领导之外,中
    共六十余年来驱使民众的方式已经受到了根本性的挑战。
    李娜说她没看过《人民日报》的社论。在赛事进行中罗德里格斯尽可能不让她接收媒体的报道,姜山像个哨兵守护她,不让可能影响情绪的文章接触她。不过,当报道刺痛她时,姜山还是努力安抚她。“中国有句话:‘英雄都是毁誉参半的’,”他说。“我劝她忘掉责难、压力和期望。但忘掉很难。我们只是凡人。”
    当我提到中国媒体时,李娜故作轻松:“过去的我很受负面报道的影响。现在我只是想,也许媒体觉得我不够有名,想帮我出名。”她的笑声空空荡荡。
    李娜成了中国的避雷针,在体育界和社会上激起了自由还是爱国的大讨论。《人民日报》社论问世后,网络争论占据了中国的微博,她的球迷愤怒地捍卫她只做自己的权利。“一开始,人们的期望影响了我,但我后来意识到他们只是把自己的梦想投射在我身上,”她说。“我不是圣人,我也是个凡人。我有起有落。惟一能做的就是做好自己的工作。”她补充道:“我真的真的认为我只是个运动员,只能代表我自己。”
    在李娜所说的“第一次退役”一年多后,前女排运动员、新上任的中国国家体育总局网球运动管理中心中任孙晋芳去武汉探访了她。李娜回忆,孙晋芳对她说:“我听很多人说过有个李娜打球很好,但突然退出了。所以我决定自己来看看。”22岁的李娜正第一次享受到日常生活的快乐:在大学新闻系上课,与姜山自由交往,甚至和同学们打一打校内网球,同学们都不知道她是什么人。
    “你为什么不为自己打球?”孙晋芳问她,这让她十分意外。从来没有一个官员对她这样说话。但孙晋芳没有说明,“为自己打球”需要在一个全方位管辖球员生活的体制里——指定教练、训练和比赛日程,以及抽取65%的运动员奖金。即使是这样,李娜还是在2004年中断了学业(她最终在五年后毕业)回到球场,并未受到世界排名或巨大期望的影响。


    IP属地:浙江4楼2013-08-25 00:37
    回复
      2025-05-28 21:59:20
      广告
      团队帮李娜减少负面新闻影响 娜姐只当是帮她出名
      2013年08月25日02:00 京华时报
       京华时报[微博]讯(记者毛烜磊)正在备战美网的中国金花李娜[微博]日前接受《纽约时报》杂志采访,再度谈到了法网赛后发布会引发的争议。李娜在采访中强调自己只是一名普通运动员,不能代表国家,只能代表自己。
        今年法网,李娜第二轮意外出局。赛后发布会上,有记者问:“这是你参加法网以来最差的战绩,能否对中国球迷说点什么?”李娜答道:“我需要对他们说什么吗?三叩九拜吗?向他们道歉吗?”这番言论事后引发争议,李娜一度被抨击为“任性无底线”。
        时隔两个月,这一事件仍是大洋彼岸关注的热点,《纽约时报》采访时再度提到了这些评论和质疑。对此,李娜再度强调,自己只是一名普通的运动员:“我不是一个圣人,我和所有人一样,也是一个普通的人,我也会有状态起伏跌宕的时候。我能做的就是关注自己的工作本身,能代表的也就是自己。当人们说我是代表国家,这种言论就像是‘高帽子’,对我来说实在太大了。刚开始我会被每个人的期望所影响,这些言论经常困扰我。而现在,我已经认识到人们只是将他们自己的想法强加在我的身上,我会轻松地想,可能他们(一些媒体)认为我还不够有名,所以想帮我成名。”
        事实上,对于媒体观点各异的评论,李娜团队一直非常谨慎,希望尽量减少负面新闻对李娜的影响。教练罗德里格斯一直全力阻止李娜在比赛期间去阅读这些报道,甚至主动和记者们沟通,以减少负面言论。而作为丈夫兼教练的姜山,也会在李娜看到负面言论时尽力宽慰妻子。姜山表示:“我会告诉李娜,任何英雄都是毁誉参半的,要忘记这些言论和压力。当然,我也明白,作为一名正常人,要做到这些并不容易。”


      IP属地:浙江本楼含有高级字体9楼2013-08-26 00:1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