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岁的姚明,还在去他的理想国的路上。 姚明和他的休斯敦火箭在路上 火箭在拥有姚明的第一个赛季仍然没有打进 季后赛,那是他们连续第四个赛季。于是小个 子,秃头,肿眼泡的主教练杰夫.范甘迪代替了鲁 迪.汤姆贾诺维奇,他在新赛季开始指挥启用了新 标志和新球馆的休斯敦火箭。 对于以半场攻防和使用中锋见长的范甘迪而 言,最重要的事情,是他开始指挥姚明。 范甘迪比姚明早到休斯敦几个月。等姚明回 到休斯敦,范甘迪已经在这里扎下了营盘。 他把汤帅的办公室腾空了,搬到走廊边上的 一间小办公室里,说在那里更容易集中精力。原 来汤帅的那间办公室在火箭的训练基地西线网球 俱乐部的二楼,虽然算不上豪华,但也宽敞惬 意。姚明有一次走到二楼,推开那间房门,只看 到依旧还挂在墙上的1994年和1995年夺冠欢庆的 照片。 他带来了新的教练组,每一个人都是当年的 纽约嫡系,包括传奇中锋帕特里克.尤因。原来的 教练组里,有的人去其他城市谋了新差,有的人 还在家等待机会。汤帅的智囊团里唯一留下的人 是个叫韦尔什的白人教练。他以前是真正的助理 教练,比赛前总会站出来给大伙儿鼓劲儿,但现 在不再有他说话的地方。去客场的时候,他拎着 包,总是悄悄的跟在大队人马的后面。 另一位曾在汤帅手下工作过的是体能教练安 东尼.法尔松。他曾在夏天的8月来过北京。当时 对外界的说辞,是来看看姚明的身体状况,为他 制订一下后面的训练计划。而事实上,法尔松只 在饭桌上见过一次姚明,聊的几乎都和篮球无 关。菜过五味,法尔松拿出一个大信封,从里面 掏出三封信来——原来这一程,只是为了送三封 信给姚明,范甘迪亲笔一封,两位主要的助理教 练每人一封。 在姚明还没到饭店之前,我和法尔松闲聊。 我问他:“范甘迪和鲁迪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法尔松说:“大家都认为范甘迪是一个工作 狂。他不停的工作,而且要求别人也和他一样。 以前鲁迪对一些年轻球员会比较放得开,他会指 定一个大的方向,然后由球员们自己去任意发 挥;而范甘迪是,我要求你怎么做,你就必须怎 么做。他更加严格,在球场上,他要求队员们必 须按他说的办,一点都不能错。” 我说:“所以你就被派到这儿来了?” 法尔松苦笑着摇摇头,说:“没办法,这就是 工作。” 这是一个30多岁,但看上去像50的小老头。 万里送书,好不辛苦。法尔松只在北京停了3 天,时差刚倒过来,就飞回了休斯敦。法尔松言 谈里颇有点无可奈何,汤帅在的时候,从没让他 这么干过。他说自己和球队的合同就剩两年了, 再干两年就回家抱孩子。 范甘迪和汤帅的确太不一样。他很少笑,常 常用下嘴唇含着上嘴唇,双眼深如鹰隼。休斯敦 的人们这十几年来已经习惯了汤帅的笑容。火箭 广播电台的老播音员华纳从前总喜欢趴在新闻发 布会的桌子上对汤帅提问,汤帅会对他咧开大 嘴,然后说:“又是你,我的朋友。”但现在不会 了。范甘迪端坐在桌子后面,和他一样秃脑门的 老华纳只是把手里的录音棒伸过去而已。 所以在开始的那段日子里,范甘迪有时只微 微一笑,就让人受宠若惊。大前锋莫里斯.泰勒在 训练之后竟然会专门对记者说:“范甘迪今天笑 了。”但姚明说:“我没发现啊,他一直板着脸 么?”也许只有姚明一个人,没有在大清洗和大变 化之后的那种肃杀中感到威胁。我在电话里跟他 开玩笑:“不可能,难道范甘迪只对你一个人笑不 成?” 有一天,姚明坐在休息室里他的衣橱前。前 一天的比赛之后,范甘迪刚刚骂过弗朗西斯打球 太独,休斯敦为这事儿炒得天翻地覆。那时候更 衣室里都是美国记者,在那边围着弗朗西斯。姚 明用他们都听不懂的中文说:“现在这个时候,我 绝对不能说话。” 他当然不能,他也不需要说话。这支休斯敦 火箭队正在成为另一个姚之队。让姚明渐渐成为 进攻的轴心和主导,让他可以像大梦奥拉朱旺一 样每场可以触球50次,让火箭队的攻势从他手下 发动,就是范甘迪的风格和目标。 在波特兰,他们的第一个季前赛客场。球队 在比赛前一天晚上就住进了波特兰环城大河之畔 的酒店。按照汤帅时的规矩,球员要到比赛当天 下午四点钟以后再集中,这之前的那个晚上,正 是进城寻开心的好机会。如果玩到半夜或者天明 回来,也可以一觉睡到下午,耽误不了打球。大 伙儿领完房卡,正盘算着晚上去哪儿HAPPY,范 甘迪就站在酒店的大堂里发了话。 他说:“我希望你们今晚都好好休息。明天早 上8点钟,你们都要起床,我们一起吃早饭。然 后我们再一起吃午饭。” 这是姚明从小就喜欢了的管理办法,这几乎 就是为姚明设计的东西。但美国人也许从来没见 过这一套,他们你看看我又我看看你,可他们必 须咬牙去接受。弗朗西斯已经习惯了那种轻松的 生活,但那样的日子再也没了。范甘迪说了狠 话:“任何人都得适应我的要求。如果有五个人达 到了我的要求,我就用这五个人打球。” 这句话换一种方式说,是“任何人如果不适 应,要么坐着,要么滚蛋”。 自然,一切都并非那么简单。姚明要走到人 们期待的那个地方,或许需要3年,或许5年。姚 明说:“什么事情我都喜欢循序渐进,水到渠成。 ”但毕竟,很多改变都在渐渐的真实起来。 他穿着火箭队的新球衣,两侧肋下的条纹将 他的身影拉得更长。他从华美的更衣室里走出, 穿过狭长的通道,站在全新的丰田中心的球场 上。这不再是康柏中心,这里将通往他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