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告别应该永远会是我印象最深的一场演唱会,远超Viva Live。当年在场的人给他唱要我怎么忘了他,他流泪,然后唱巴斯光年,他倒了一头的矿泉水转过身唱不下去,拼了命想止住眼泪回过头还是死活发不出声音。
我第一次看的时候光跟着触动。第二次看的时候冒出的想法是,这孩子比所有人都更少年人。他比同龄人还要重情重义,他到底有多歉疚,多想报答,面对位置的前途到底有多茫然,我们能感受个大概,却永远猜不出这小孩面对那么多期许时铺天盖地的复杂心绪。
其实因为我最初听无形并不算喜欢,所以一直对巴斯光年有抵触。直到后来看演唱会,看他唱“试试跌下的滋味”。他终究尝过,很痛很难。
那几年是多事之秋,他遇到很多莫名其妙的情况。就好像是因为他天生便有许多其他人没有的附加元素,所以老天对他格外感兴趣,给他凑了更多起伏跌宕。说不上待他不公,但确实有种拔苗助长的势头。
那段时间他说了很多被收入谢氏语录的话,有很多原则性的东西他一直延续至今,有很多对当年自己的评论却已不知不觉变化了。我不知道他还记不记得当时他缓缓道出的那句高处未算高低处未算低,我只知道许久之后他谈起那件事,说“前几天刚去法国领奖,回来就这样,当然会有忽然跌入谷底的感觉”,讲得轻松自然。
那是我真正觉得他开始成长为一个男人的时刻。之后再经过了这些年,如今的他大概再也不会一瞪眼把媒体逼退三分了,也不会再在舞台上轻轻低吟“送给你”然后撕心裂肺的唱让爱一切成空。是真的放下了,也真的云淡风轻了。年少时的痛开始结疤,回过头去,承认自己犯过错误、承认自己逞强过不肯低头过,然后可以放得下,然后能温和地回头,忽然发现一路荆棘已遍地繁花。
对当年的谢霆锋和如今的谢霆锋,我是没有偏爱的。岁月有其痕迹,人无需装纯净。我喜欢他当时激情燃烧的锐利,也喜欢如今平和下来的那种心境。因为少年心性收敛了起来,他如今大概不会再写末世纪的呼声的那份心气——公平地讲,17岁的谢霆锋比如今所有搞创作的20几岁的快男们都有才气有霸气的多;但也因为他更淡然、更聪明、更懂生活,他会一直相当不错地生活下去,不至于像他欣赏的无数艺人,走向极端,在烟花最美的时候消散殆尽。
有得有失,不过是不同的人生阶段而已。我只庆幸,生命如此不安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谢霆锋这个普普通通的年轻人,终究经得起拔苗助长,成长成了一个坚韧的男子。
当年的巴斯光年,谢生只困在前半句;如今终于也能颇有体会的去回味那句,“落地以后以双脚去继续历奇。人间的风景也很美”。终究不需要做年少时傲然的不食人间烟火的孩子,活的接地气一点又有什么不好。
若非如此,今日值得我码字的大概不是他。那样,生命仍然精彩;只是若不是他,该多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