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mui卡木易吧 关注:10贴子:481

回复:一叶一菩提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理念生活和人的生活之间,存在着一条鸿沟,只有诗的彩虹和爱情才能在上面架起桥来。(刘小枫)


16楼2013-08-17 13:19
回复
    一外国朋友昨晚在酒吧被姑娘搭讪,问他是否听说过Ang Lee? 这哥们碰巧是个电影迷,于是跟内姑娘聊了一晚上,从断背山到少年派,并深情追忆了李安的成功史,最后还买了两千多的安利产品。


    17楼2013-08-17 13:19
    回复
      2025-05-29 01:49:16
      广告
      和爸爸妈妈闲聊,一起回忆往事,突然发现爸爸妈妈爱用“那是你几岁时候的事情了”这句话来叙述与我同时变化,同时成长的人和物,霎时间感到很幸福。不管我们被形容得甚至可以忽略那般的渺小,世界上总会有那么两个人证明你曾来过。


      18楼2013-08-17 13:20
      回复
        一般人不能感受趣味,大半因为心地太忙,不空所以不灵。你的心界愈空灵,你也愈不觉得物界喧嘈。我生平不怕呆人,也不怕聪明过度的人,只是对着没有趣味的人,要勉强同他说些应酬话,就觉得真苦。你对着有趣味的人,你并不必多谈话,只是漠然相对,心领神会,便可觉朋友中间的无上至乐。——朱光潜


        20楼2013-08-17 13:21
        回复
          人们往往把交往看作一种能力,却忽略了独处也是一种能力,并且在一定意义上是比交往更为重要的一种能力。如果说不擅交际是一种性格的弱点,那么,不耐孤独就简直是一种灵魂的缺陷了。——周国平


          21楼2013-08-17 13:22
          回复
            如果你身上有个按钮,一按掉就会消除记忆,忘却那些或痛苦或揪心的事,你会不会按?神人答:不是会不会的问题,一定是:咦,这里有个按钮,按一下……咦,这里有个按钮,按一下……咦,这里有个按钮,按一下……


            22楼2013-08-17 13:22
            回复
              回来继续搬楼


              来自Android客户端23楼2013-08-18 09:24
              回复
                二战时,盟军请了一位科学家来研究该加强飞机哪块机身的防护。这位科学家统计了飞机的中弹区域分布图,发现机翼是中弹最多的部位,座舱和发动机则是中弹最少的。那么是不是该加强机翼的防护呢?事实是,能统计到的样本都是中弹后活着回来的飞机,而那些中弹后坠毁了的是不在统计范围内的。也就是说,机翼中枪只是轻伤,中弹最少的座舱和发动机才是致命部位,这里才是最需要加强防护的。这就是幸存者偏见(Survivor Bias),死人不说话,你看到的都是屠龙归来的英雄,没看到龙穴下的累累白骨。


                来自Android客户端24楼2013-08-18 09:24
                回复
                  2025-05-29 01:43:16
                  广告
                  吐槽泄愤之前,想想自己,以后会不会成为你现在鄙视的那类人。
                  前两天在微博上看到一则新闻,说是云南某地上百名警察维稳对一名无辜青年拳打脚踢,配了几张青年头破血流的照片,还有若干警察趾高气昂的姿势。心里那股无名之火顿时燃烧起来,评了句,警察如此,何不去死的话语。


                  25楼2013-08-20 16:00
                  回复
                    有时候见到一些不公的事实,尽管自己安分守己,不喜政治,但总会在心底难受。虽说事不关己,但谁又敢肯定,那些山头颤颤巍巍的碎石,会不会在某一天砸向自己,头破血流,甚至没了性命。所以大多数的时候我会回一两句正义的嘶吼,发泄心中的怨气。


                    26楼2013-08-20 16:00
                    回复
                      回完之后,各回各家,各安天命。
                      昨天上微博,看见有条新评论,点开,是老同学回的。他针对我那句“警察如此,何不去死”的言论,回了如下话语,“都没带警号,都是协警,一群小孩,工作丢不丢不重要,正式有编制的民警都会很重视自身言行的,都很谨小慎微,因为一个不小心铁饭碗就没了。”
                      我突然想起来,老同学是位警察。在他看来,那句话可能已经针对了他,或者伤及了他所从事的人民警察的职业。顿时觉得有些不妥,于是回了句,好警察还是很多的,只是任何行业都会存在几个败类。
                      回想起来,同学上大学的时候,是个游戏迷,那几年基本和游戏度过,可以说不问世事。毕业后,没找到满意的工作,回家考公务员,然后成了警察。符合现在很多大学毕业生的轨迹。


                      27楼2013-08-20 16:01
                      回复

                        成了警察后,同学开始在微博上发一些安全,法制,军警有关的信息,好像他的生活突然就变了,以前那个活在魔兽世界、DOTA里的男孩变得务实,开始关心一些以前从不涉猎的东西。像是迷途知返,浪子回头。我为他这样的改变而高兴。
                        对我来说,学校从来不能改变一个人,唯有社会。


                        28楼2013-08-20 16:01
                        回复
                          我又开始懊恼起来。以前的他如果看到这则消息看到我的评论,或者无视,或者点个赞。如今,他作为一名警察,定不能接受如此的话语,虽然没有针对的意思,但也总会觉得躺枪。
                          其实我们又何尝不是如此。
                          看见校长性侵女童的新闻,开始吐槽校长。看见瓜农被城管打死的新闻,开始咒骂城管。看见官员贪污养情人的新闻,开始鄙视官员。
                          可是你也不知道自己的未来会是什么样子,是否会成为一名校长,一位城管,一个官员,成为以前自己吐槽的那个样子。


                          29楼2013-08-20 16:02
                          回复
                            我只知道一旦你成为了校长,你不会想让自己和性侵这个词沾上边,也许哪天又看到类似的新闻,你定不会像当年那样斥责,只是心里想少数人而已,又给校长这个职业抹黑了。哪天你也考上了公务员,也不会像当初一样,觉得公务员就是吃吃喝喝,啥也不干,到处贪杯的人。哪天看到哪个公务员花天酒地打人骂人的新闻,你也定不会像当年那样义愤填膺,只是觉得自己工作忙碌,工资不高,倍感委屈。


                            30楼2013-08-20 16:02
                            回复
                              2025-05-29 01:37:16
                              广告
                              有时,我们就是会成为我们曾经吐槽过的那类人。以前不想做个公务员,现在却成了公务员,也忘了曾经自己也跟着吐槽过这类人,却再也听不得别人说公务员什么不是了。
                              以前无意做个校长,现在却成了校长,也忘了曾经自己也说过“校长,开房找我”之类的话语,却再也见不得别人写下“校长,开房找我”这样的字眼。好像冥冥之中自己已经抽丝剥茧,完成蜕变。
                              一旦我们成为了一类人,就不愿意听到别人说这类人的不是了。
                              所以每次厌恶一个角色之前,想想自己,以后会不会成为这个角色的一员。


                              31楼2013-08-20 16:0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