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比例模型交流吧 关注:5贴子:22
  • 2回复贴,共1

十字军Mk3巡洋坦克(144比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44比例翻模板件。属于精细度、组合度都很好的一组板件。履带单独开模,镂空效果,给上色提供了便利;车体分为上下两部分,分别上色粘合后,刚好两侧和裙板之间可以放入履带,严丝合缝无需打磨;炮塔和炮管分开件,保证了炮管和炮盾的细节。余下的零件就是两个排气管、尾部邮箱和卷起的帆布。因为英国的巡洋坦克大多是铆接,虽然作战的时候弊端多多,但做成模型后效果很好,很容易给模型带来很强的立体感。
关于这款坦克的话题,后面再说。





1楼2013-08-16 19:35回复
    不管在真实历史和wot里面十字军坦克是多么薄皮不禁揍,你不得不承认这辆坦克是英军整个二战中用过的最具现代感的战车。但这种现代感和后来成为主战坦克先驱的T34、豹式比起来,还是差了很多。一项项说:
    十字军坦克有倾斜装甲设计,但只是炮塔两侧采用了这种设计,没有和T34、豹一样,全车倾斜装甲。而且要命的是,大概受限于炮塔底座,倾斜装甲出现了反向斜面,看着倒是很潮,但很有可能和后来虎王的保时捷炮塔一样,形成窝弹区(当然,以十字军的薄皮程度,多数时候用不着窝弹就穿了。。。);
    十字军坦克用了和T34一样的克里斯蒂悬挂系统,所以机动性非常好,在北非战场羡慕得意军据说要原样仿制。但问题在于,先不说这个悬挂系统比较占用车内空间,单说履带行走部分,为什么就舍不得用宽一点的履带呢?应付北非的沙漠还马马虎虎,到了东线,坦克的适应性大概不会比德军三号四号强到哪儿去;
    因为车体设计先天不足,坦克的改造余地接近于零。到了Mk3型,换了反坦克能力勉强跟上形势的6磅炮,车组成员却不得不因换炮减少一人。3人车组作战时的负荷量和从车长到通讯兵一应俱全的德系坦克完全不可同日而语。在战场上,这就不是劳动强度的问题而是战损率的生死问题了。相对技术完全说不上先进的美系坦克,因为一开始就车体设计较宽敞,驾乘舒适度和改造余地都远大于十字军之流,所以到了北非战场,就彻底让英国人自己的坦克退休了。




    3楼2013-08-16 20:04
    回复
      视频来自:优酷

      找个能看的十字军坦克彩色视频颇不易。博文顿坦克博物馆活动日这段还马马虎虎能看一下。当然,该博物馆的超级明星是那台虎1。


      4楼2013-08-16 20:0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