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志未酬的商鞅,终于见到了求贤若渴的秦孝公。第一次,商鞅对秦孝公大讲“帝道”,劝他要“顺天而成”,秦孝公几度瞌睡,责备景监竟推荐这样的“妄人”;五天后,商鞅又向孝公推销“王道”,类似儒家一派的治国理论,他依然不感兴趣。有了前两次的试探,商鞅第三次极力宣扬“霸道”,终于合了秦孝公急于富国强民的心意。
没有看过连续剧《大秦帝国》的人,似乎不理解它为什么会未播先热。为什么春秋战国的历史故事可以在当下取得人们这样的共鸣?
也许我们早已经习惯了秦国雄视天下的强国姿态,习惯了秦王嬴政一统天下的丰功伟业。我们对秦的了解也多限于寥寥的“商鞅变法”、“焚书坑儒”、“孟姜女哭长城”等历史片断。但曾经有这么一个时代,秦国陷入四面楚歌之绝境,辎重耗尽,兵源匮乏,国力虚弱。而六国虎视眈眈,时刻准备分秦。当一心要富国强秦的年轻君主赢渠梁,遇上誓要一展抱负的法家士子商鞅,一幕改变秦国、甚至影响中华文明发展进程的历史上演了。
没有看过连续剧《大秦帝国》的人,似乎不理解它为什么会未播先热。为什么春秋战国的历史故事可以在当下取得人们这样的共鸣?
也许我们早已经习惯了秦国雄视天下的强国姿态,习惯了秦王嬴政一统天下的丰功伟业。我们对秦的了解也多限于寥寥的“商鞅变法”、“焚书坑儒”、“孟姜女哭长城”等历史片断。但曾经有这么一个时代,秦国陷入四面楚歌之绝境,辎重耗尽,兵源匮乏,国力虚弱。而六国虎视眈眈,时刻准备分秦。当一心要富国强秦的年轻君主赢渠梁,遇上誓要一展抱负的法家士子商鞅,一幕改变秦国、甚至影响中华文明发展进程的历史上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