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棱吧 关注:45贴子:3,197
  • 17回复贴,共1

《陌棱给你讲礼记》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礼仪,是一个民族文明与否的代表,一个民族的礼仪就像衣服一样是民族的标签。服装是民族的外观,而礼仪就是民族的内在。华夏民族五千年源远流长民族文化博大精深,三百年前一直是周边民族心中最文明高贵的民族。衣冠上国,礼仪之邦指的就是华夏汉族。左传里解释华夏,是这么说的:有章服之美谓之华,有礼仪之大谓之夏。如果没有了服装和礼仪,我们就不配自称华夏。如今汉服同袍们遍布全球以身作则的宣传我们的民族服饰以此为切入点想要复兴汉族,而我们也不能太过专注于衣冠而忘记了本来目的的礼仪。所以从今天开始我会在空间上开始讲解《礼记》,每日一则解说我们华夏汉族博大精深的礼仪。《礼记》有七个部分,每个部分讲完我都会总结成日志发表。有不对的地方欢迎指正,喜欢的朋友欢迎转载分享。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3-08-14 23:10回复
    咳咳,直接复制黏贴了有些词就无视吧。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3-08-14 23:11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哈哈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3-08-15 01:09
      收起回复
        【每日一礼】〖礼器篇〗(二)礼,释回,增美质;措则正,施则行。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如松柏之有心也。这段话的意思是说礼可以消除邪恶,增加美好的品质,安置起来则很稳妥,施用起来则很圆通方便。对于人来说,礼就像竹箭有外皮,松柏有内心一样重要。礼记这段话告诉我们礼在人们的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不仅使人品德增加,而且对人际交往很有帮助。我们都知道竹子内心是空的,需要外层青皮的包裹才显得漂亮,松柏外皮是粗糙的,但内心的树干确是正真有用的东西。礼对于人来说就像竹筠松心一样重要,不仅修饰外表,而且强大内心。〖不学礼,无以立。欢迎转载学习 〗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3-08-17 23:55
        回复
          【每日一礼】〖礼器篇〗(三)二者居天下之大端矣,故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故君子有礼,则外谐而内无怨,故物无不怀仁,鬼神飨德。这段话的意思是说,这二者(上文所说的竹筠松心,指外表和内心)是天下万物的根本,所以寒暑更替一年四季都不会改变其挺直的躯干和繁茂的叶子。所以如果君子像这样寒暑更替也不改变自己的有礼,像这样外表和善而内心没有怨恨,那么万物没有不心念他的仁德,即使是冥冥中的鬼神也欣赏他的德性。这告诉了我们君子有礼,要做到时时刻刻守礼不忘礼,不仅外表要和善,内心也要没有同样和善没有怨恨这种不好的情绪。这样与人交往人们就能感觉到你的仁德有礼,并且冥冥中也能积攒人品。〖不学礼,无以立。和陌棱一起每日一礼。欢迎转载分享学习。〗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3-08-17 23:56
          回复
            【每日一礼】〖礼器篇〗(五)礼也者,合于天时,设于地利财,顺于鬼神,合于人心,理万物者也。这句话的意思是:从礼的实质上看,它是合于天时,设于地利,合乎人心,它是顺乎天道的,是管理万物的。这段话告诉我们,礼并不是违逆天道的,礼是生于天时地利人和之中的。它与万物都融洽相处,因此礼是可以用于所有事情的。汉人自古的处事方法便是顺应自然天人合一,汉人的智慧不是破坏自然挑战天道,而是顺应天道寻求自身所需,像水一样柔韧的力量,所以华夏五千年传承至今。汉人的礼也是一样,不强求不违逆,坚持自己的道义适应于万事万物。〖不学礼,无以立。和陌棱一起每日一礼。欢迎转载学习分享。〗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3-08-19 13:34
            回复
              【每日一礼】〖礼器篇〗(六)是故天时有生也,地理有宜也,人官有能也,物曲有利也。故天不生,地不养,君子不以为礼,鬼神弗飨也。这段话的意思是:只有如此(前文说的合乎天时地利人和顺鬼神理万物)才能因天时而生生不息,因地理而各得所需,因人体而各显所能,因物宜而各具其效用。所以,凡是天时所不生的,地上所不长的,君子不用之作为礼,因为那样,也不为鬼神所享用。这段话告诉我们,只有顺应天道才能生生不息各显所能,凡是与天道违逆的,不是大自然允许存在的,都是不能用在礼上的。因为那样与自然是不融洽的,天地冥冥之中也是不会接受的。就像现在中国的食品化学,各种添加剂和合成品,这些都是不顺于自然的。现在最受欢迎的都是纯天然,因为那是合乎自然的,所以是健康的。除此之外像南柑北枳,柑橘在北方是无法生长的,违逆天时地利的强求是不合礼的,所以生长出来的果子也是不能够食用的。〖不学礼,无以立。和陌棱一起每日一礼。欢迎转载分享学习。〗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3-08-19 13:36
              回复
                23333陌棱给你讲故事,今天讲一个小鸭子的故事


                IP属地:浙江10楼2013-08-24 17:51
                收起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每日一礼】〖礼器篇〗(七)居山以鱼鳖为礼,居泽以鹿豕为礼,君子谓之不知礼。故必举其定国之数,以为礼之大经。这段话的意思是:生活在山上的人用山上不生长的鱼鳖作为礼,或者居住在水滨的人用水滨不生长的鹿豕作为礼,君子都认为这是不懂得礼的表现。因此一定是以其立国的的情形作为礼的原则标准。这段话告诉我们,礼并不是越稀少罕见越珍贵,反而常见自然的才是合礼的。因为违背自然规则就是违背了礼的原则。礼是为了使人们生活轻松自由的,而不是让人们为此颠沛流离的。像那些成天搜罗山珍海味品尝奇珍异兽的暴发户,都是不知礼的,真正知礼的人是可以和自然和谐相处的。那些为了统治者私欲而压迫民众的国家其实不知礼的,真正知礼的国家民众是安居乐业的。〖不知礼,无以立。和陌棱一起每日一礼。欢迎转载分享学习。〗【每日一礼】〖礼器篇〗(八)礼之大伦,以地广狭;礼之厚薄,与年之上下。是故年虽大杀,众不匡惧,则上之制礼也节矣。这段话的意思是:礼之大体,要看国土大小而定;礼之厚薄,要看年成的好坏。因为有了这种原则,所以遇到十分凶损的年成,而群众也不必担心,因为他们相信上者之制礼是有分寸的。这告诉我们礼并不是不变通的,我们的礼要依据实际情况施行。礼的本质是使人更好的生活于社会。〖不学礼,无以立。和陌棱一起每日一礼。欢迎转载学习分享〗【每日一礼】〖礼器篇〗(九)礼,时为大,顺次之,体次之,宜次之,称次之。这段话的意思是:制礼的要点,最重要的是时代环境,其次是伦理分际,再其次是所祭祀的对象,再其次是行为意义,最后是恰当的配合。这告诉我们礼是讲究恰当合适的,其中最重要的是时代,之后的伦理、对象、意义、配合,都是不可缺少的。制定礼是需要万全考虑的。〖不学礼,无以立。和陌棱一起每日一礼。欢迎转载分享学习。〗【每日一礼】《礼器篇》(十)-(十三)尧授舜, 舜授禹;汤放桀,武王伐纣,时也。《诗》云“匪革其犹,聿追来孝。”天地之祭,宗庙之事,父子之道,君臣之义,伦也。社稷山川之事,鬼神之祭,体也。丧祭之用,宾客之交,义也。羔豚而祭,百官皆足;大牢而祭,不必有余,此之谓称也。这段话的意思是:例如尧传位给舜,舜传位给禹;殷汤赶走夏桀,武王讨伐商纣,过程结果的不同都是因为时代的不同。《诗经》说:“并不是急切的施展自己的谋略,而是为着追求前世的勋业来实践孝心。”关于天地的祭祀,宗庙的侍奉,父子的相处,君臣的道义,这些都是伦理之事。至于社稷山川以及鬼神的祭祀,因为对象的不同祭祀礼节也不同,这是得体。至于丧事鹤祭祀的开支用度,宾客往来交际的费用,各有其得当的意义,这是属于‘义’,有行为规范的。再如小到一羔一豚的祭祀而参与执事的人所分享的都很满足;大到三牲的祭祀,也不见得 多余,这是叫做‘称’,是恰当的分配。这段话利用举例解释了制礼的要点:时、顺、体、义、称分别是什么意思,它更深入的告诉了我们礼是什么,礼是根据时代的要求而制定的教导人们为人处世的行为准则。礼关乎人伦、道义、祭祀、交际……是可以用于各方各面的行为准则、道义准则。【每日一礼】《礼器篇》(十四)诸侯以龟为宝,以圭为瑞;家不宝龟,不藏圭,不台门,言有称也。这段话的意思是:诸侯将龟作为宝贝,将圭作为吉祥物,而士大夫则不宝贝龟,不收藏圭,不建造有宫观的建筑,这是适合身份的。这段话告诉我们礼对于不同身份的人是有不同要求的,现代社会没有了贵族阶级,但是也是有不同的身份的。比如生活在农村的以土地为宝贝,生活在城市的以才能和好的工作为宝贝。家首都的建筑是宏伟而华丽的,但地方行政的建筑是以实用为主的。这都是现代社会中适合不同身份的礼。【不学礼,无以立。和陌棱一起每日一礼。欢迎转载分析学习。】


                  11楼2013-08-27 19:59
                  回复
                    【每日一礼】
                    〖礼器篇〗(七)居山以鱼鳖为礼,居泽以鹿豕为礼,君子谓之不知礼。故必举其定国之数,以为礼之大经。
                    这段话的意思是:生活在山上的人用山上不生长的鱼鳖作为礼,或者居住在水滨的人用水滨不生长的鹿豕作为礼,君子都认为这是不懂得礼的表现。因此一定是以其立国的的情形作为礼的原则标准。
                    这段话告诉我们,礼并不是越稀少罕见越珍贵,反而常见自然的才是合礼的。因为违背自然规则就是违背了礼的原则。礼是为了使人们生活轻松自由的,而不是让人们为此颠沛流离的。像那些成天搜罗山珍海味品尝奇珍异兽的暴发户,都是不知礼的,真正知礼的人是可以和自然和谐相处的。那些为了统治者私欲而压迫民众的国家其实不知礼的,真正知礼的国家民众是安居乐业的。〖不知礼,无以立。和陌棱一起每日一礼。欢迎转载分享学习。〗
                    【每日一礼】
                    〖礼器篇〗(八)礼之大伦,以地广狭;礼之厚薄,与年之上下。是故年虽大杀,众不匡惧,则上之制礼也节矣。
                    这段话的意思是:礼之大体,要看国土大小而定;礼之厚薄,要看年成的好坏。因为有了这种原则,所以遇到十分凶损的年成,而群众也不必担心,因为他们相信上者之制礼是有分寸的。
                    这告诉我们礼并不是不变通的,我们的礼要依据实际情况施行。礼的本质是使人更好的生活于社会。〖不学礼,无以立。和陌棱一起每日一礼。欢迎转载学习分享〗
                    【每日一礼】
                    〖礼器篇〗(九)礼,时为大,顺次之,体次之,宜次之,称次之。
                    这段话的意思是:制礼的要点,最重要的是时代环境,其次是伦理分际,再其次是所祭祀的对象,再其次是行为意义,最后是恰当的配合。
                    这告诉我们礼是讲究恰当合适的,其中最重要的是时代,之后的伦理、对象、意义、配合,都是不可缺少的。制定礼是需要万全考虑的。〖不学礼,无以立。和陌棱一起每日一礼。欢迎转载分享学习。〗
                    【每日一礼】
                    《礼器篇》(十)-(十三)尧授舜, 舜授禹;汤放桀,武王伐纣,时也。《诗》云“匪革其犹,聿追来孝。”天地之祭,宗庙之事,父子之道,君臣之义,伦也。社稷山川之事,鬼神之祭,体也。丧祭之用,宾客之交,义也。羔豚而祭,百官皆足;大牢而祭,不必有余,此之谓称也。
                    这段话的意思是:例如尧传位给舜,舜传位给禹;殷汤赶走夏桀,武王讨伐商纣,过程结果的不同都是因为时代的不同。《诗经》说:“并不是急切的施展自己的谋略,而是为着追求前世的勋业来实践孝心。”关于天地的祭祀,宗庙的侍奉,父子的相处,君臣的道义,这些都是伦理之事。至于社稷山川以及鬼神的祭祀,因为对象的不同祭祀礼节也不同,这是得体。至于丧事鹤祭祀的开支用度,宾客往来交际的费用,各有其得当的意义,这是属于‘义’,有行为规范的。再如小到一羔一豚的祭祀而参与执事的人所分享的都很满足;大到三牲的祭祀,也不见得 多余,这是叫做‘称’,是恰当的分配。
                    这段话利用举例解释了制礼的要点:时、顺、体、义、称分别是什么意思,它更深入的告诉了我们礼是什么,礼是根据时代的要求而制定的教导人们为人处世的行为准则。礼关乎人伦、道义、祭祀、交际……是可以用于各方各面的行为准则、道义准则。
                    【每日一礼】
                    《礼器篇》(十四)诸侯以龟为宝,以圭为瑞;家不宝龟,不藏圭,不台门,言有称也。
                    这段话的意思是:诸侯将龟作为宝贝,将圭作为吉祥物,而士大夫则不宝贝龟,不收藏圭,不建造有宫观的建筑,这是适合身份的。
                    这段话告诉我们礼对于不同身份的人是有不同要求的,现代社会没有了贵族阶级,但是也是有不同的身份的。比如生活在农村的以土地为宝贝,生活在城市的以才能和好的工作为宝贝。家首都的建筑是宏伟而华丽的,但地方行政的建筑是以实用为主的。这都是现代社会中适合不同身份的礼。【不学礼,无以立。和陌棱一起每日一礼。欢迎转载分析学习。】


                    12楼2013-08-27 20:01
                    回复
                      11L是抽了嘛_(:3」∠)_


                      13楼2013-08-28 13:36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