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汉服吧 关注:48贴子:681
汉服,即汉族传统民族服饰、又称汉衣冠、华夏衣冠、汉装、华服,是从黄帝即位(约西元前2698年[1])至明末 (公元17世纪中叶)这近四千年中,以汉族(及汉族的前身华夏族)的礼仪文化为基础[2],通过历代汉人王朝推崇周礼、象天法地而形成的具有独特华夏民族文化风貌性格、明显区别于其它民族传统服装的服装体系。[3]汉服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民族服饰之一[4],是汉民族传承五千多年的传统民族服装,以《诗经》、《尚书》、《周礼》、《礼记》、《易经》、《春秋》、大唐《开元礼》和其他经史子集为基础继承下来的礼仪文化,体现了汉族千年不变的民族特色,并通过周礼和中华法系影响了整个汉字文化圈。日本、朝鲜、越南均曾颁布法律效仿华夏的冠服制度。[5]汉服包括衣裳、首服、发式、面饰、鞋履、配饰等共同组合的整体衣冠系统,浓缩了华夏文化的纺织、蜡染、夹缬、锦绣等杰出工艺和美学,传承了20多项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了锦绣中华的美誉,反映了汉族的文化礼仪,汉文明的核心是礼仪文化,而礼仪文化植根于服制,正如孔子所著《易·系辞传》曰:“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汉服的基本特征是交领、右衽、系带、宽袖,又以盘领、圆领等为其有益补充,一般不在显眼处使用扣子(至明代才开始于部份款式的服装显眼处上使用钮扣)。中国历史上有过几次少数民族政权禁止汉服的时期,最终直接导致汉服从人们日常生活中消失。公元1129年,金朝政权下令禁民汉服,又令髡发,不如式者杀之。后来海陵王首先宽松了政策:诏河南民,衣冠许从其便,最后结果反而是金人服饰汉化。满清初期,满族统治者执行剃发易服政策,即所谓“留头不留髪,留髪不留头”,严厉禁止人民穿着汉服,杀害大批拒绝剃发易服者,从此汉服从人民生活中消失。当代,社会上重新出现了复兴汉服的热潮,希望透过复兴汉服让国人认识自身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1楼2013-08-14 22:22回复
    特点[编辑]复原的汉代交领襦裙穿道袍的男子
    汉服特点是交领右衽、以系带为主。交领指衣服前襟左右相交。汉服的衣襟一般是向右掩(左前襟掩向右腋系带,将右襟掩覆于内,称右衽),称为右衽;中国古代一些少数民族服装是向左掩,称为左衽。论语中记载孔子曾说,若无管仲尊王攘夷,就会沦为异族统治而“被发左衽”。[21]可见“右衽”这一特征对于汉民族的重要性。
    汉服一般用束带系扎,少用扣子。明代后期较多于显眼处使用纽扣,但与满清服饰有明显不同,见于女装及少数男装常服、军服、便服;满清服饰以布制盘扣为主,扣带很长,极为显眼,大量用于礼服、官服、常服等各类型、各身份人物所穿的服装。
    汉服虽然是平面剪裁,但用料远远大于覆盖人体的需要。在裁剪之时,看上去虽然是平面直线的,但是穿在人的身上,配合以束腰等手段,就会随着人体的结构,呈现出不同的线条,无论从正面、侧面、背面看,都十分动人,和环境共同成为灵动的艺术品。这与中国文化中重视人与自然的共融关系,“万物与我为一”可谓互相辉映。因此汉服不仅重视人体的各个侧面的线型,而且还注重人与环境之间,继而成为服饰的特色。汉族传统服装中,贵族服饰的大袖,不仅是袖径的宽大,袖子的长度也十分长。官员与老人的袖子延至手后,可以挽回相当的长度。汉服袖径宽大时可达四尺,这种宽大的剪裁,使得汉服在穿着起来之后,可以形成如行云流水般的流线,随风而动,但毫不拖拉,给人洒脱飘逸、仙风道骨的感觉。
    汉服具备独特的形式,其典型特征是交领右衽、系带无扣,但实际上仍有其他款式。汉语里和衣服相关的词汇,通通是汉服的特点。汉服的结构分为10个部分:领、襟、裾、袂、祛、袖、衿、衽、带、系。[22]一套完整的汉服通常有三层:小衣(内衣)、中衣、大衣。小衣包括汗衣(汗衫)、犊鼻裈。中衣包括上衣下裤、中单、曲领等。大衣即外衣,如深衣、圆领袍、衣裳、袴褶、裙襦,还有外套如半臂、褙子等。此外,还有配饰如袜、帔、革带、玉带、銙等等。剪裁结构[编辑]
    古代布帛是人民向国家上交的税收之一,幅宽二尺二寸。[23]传统的汉服通常用幅宽二尺二寸(50cm左右)的手工布缝制。[24]取两幅相等长度的布,分别对折,作为前襟后裾,缝合后背中缝。前襟无衽即为直领对襟衣。若再取一幅布,裁为两幅衽,缝在左右两襟上,则为右衽。前襟的中缝称为裻。裾的长度分为要中,膝上,脚背上。袖子与襟裾的接缝称为袼,袖口称为祛。


    3楼2013-08-14 22:25
    回复
      官员命妇服饰

      宋代将军公服像
      明代官员祭服复原
      官员服饰称为官服,上朝所穿的为朝服,宋代官员朝服配方心曲领,依等级戴进贤冠、貂蝉冠或解豸冠。明初朝服为青色衣缘的赤罗衣、赤罗裳,头戴梁冠。明代官员祭服为青罗衣、赤罗裳配方心曲领。官方祭祀时官员会穿祭服,宋明祭服会配方心曲领。
      公服为官员之制服,唐至明时公服皆为圆领袍,唐宋公服按照等级依次用紫、朱、绿、青色,戴展脚幞头[29]。明代公服按等级依次用绯、青、绿色,只在朔望日朝参穿着,其他日子则穿官常服。明代官常服缀有补子,又称补服,颜色不拘,有圆领、交领两种款式。命妇礼服为大衫霞帔,配翟冠。常礼服为缀有补子的圆领袍或袄裙。有功之大臣、命妇可获皇帝赐蟒服。

      唐代官员朝服

      宋代官员公服

      寇准蓝地撮晕花公服

      宋代女官服饰

      穿方心曲领的司马光


      6楼2013-08-14 22:40
      回复

        明代一品文官常服像

        明代二品文官常服像

        明代三品文官常服像

        明代二品武官常服像

        明代戴翟冠、穿补服命妇像

        蟒服

        明代戴梁冠、穿补服命妇像


        7楼2013-08-14 22:40
        回复
          军事服饰
          皮弁服、剑服、盔甲与战袍。

          岳飞、韩世忠军服

          宋朝甲盔

          甲盔

          莫高窟张义潮军队

          张义潮军队

          平番得胜图


          8楼2013-08-14 22:42
          回复
            士庶服饰

            士庶男子常礼服
            深衣为士庶男子礼服、祭服,宋代深衣及朱子深衣均为直衿、大袖,穿着时为交领右衽,明式深衣则为斜衿。襕衫亦为士人常礼服。
            先秦至汉代的直裾袍、曲裾袍为士庶礼服,男女皆可服。后世士庶男子常礼服及吉服多为袍服,女子常礼服及吉服多为襦裙。裋褐则是便服,男女通用,为上衣下裤,在体力劳动或体育运动时穿着。窄袖襦裙亦是女子便服。

            穿衣裤的宋代庶民妇女

            穿交领襦裙的宋代妇女

            宋代穿襦裙的妇女和穿裋褐的男子

            穿对襟襦、抹胸的宋代妇女

            穿袍服的宋代男子

            穿直身的宋代士人

            宋代庶民男子服饰

            明代士人服饰


            9楼2013-08-14 22:43
            回复

              穿裲裆的宋代小孩

              穿肚兜的宋代小孩

              戴幅巾(上)、风帽(下)的小孩

              《明宪宗元宵行乐图》中穿袄裙的女孩

              戴虎头圈帽、穿披风的明代小孩

              绣上老虎头的花形围嘴

              绣上“指日高升”字样和吉祥图案的儿童肚兜


              11楼2013-08-14 22:4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