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梦吧 关注:28贴子:9,922

【落花☆幽梦】【转载】古代问题官员如何复出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通过百度相册上传1楼2013-08-13 14:03回复
    本文摘自:《百家讲坛(红版)》2012年5月刊
    作者:张程


    2楼2013-08-16 21:59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随着上海静安高楼大火案两名被免官员的复出,问题官员复出这一话题再次引起了舆论的广泛关注。
        其实,这一问题古来有之。古代常常有官员出了问题、犯了错误,被免去官职,可没几天又戏剧性地官复原职了。
        他们为什么能够前脚被免,后脚就换个衙门当官呢?


      3楼2013-08-16 21:59
      回复
          这点在有“官员天堂”美誉的宋朝更是突出。宋朝对官员极为优待,官员除了职务、差事之外,还有爵位、品级等。职务可以免,差事可以没有,但是其他内容组成的官身轻易不会动。
          而决定官员收入、待遇的主要是官身。而且,就算是免职了,也有不少虚职可做,比如掌管宫观、监督一些官办工程或者文化事业。
          更重要的是,宋朝还给免职官员制定了复出制度:“免职的官员,三年以后可以在原来品级上降两等起用;免职及‘官当’(用官身来抵徒刑)的官员,一年以后可以降一等起用。”
          这样的制度,几乎让所有的免职都成为了暂时。


        6楼2013-08-16 22:01
        回复
          不怕罢官,就怕不努力复出

            清代官员免职,有个专业名词叫“革职”。
            革职又分革职留任、革职、革职永不叙用三种。
            革职留任处罚最轻,名实不符;革职是真正的免职;而革职永不叙用处罚最重,等于判处了官员的仕途死刑,这样还能复出吗?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7楼2013-08-16 22:01
          回复
              能。清朝就有不少永不叙用的问题官员又被叙用了,专业名词叫“开复”。
              罢官免职并不可怕,怕的是没有运作复出的空间和不努力去运作复出。


            8楼2013-08-16 22:02
            回复
                乾隆前期的内阁大学士李侍尧长期担任两广总督,还担任过湖广、云贵总督和户部、工部、刑部的尚书,《清史稿》说他“见知高宗”。
                乾隆四十年(1775年),兵部因为广东治安太乱,弹劾李侍尧“武职弛纵”,乾隆却说:“侍尧向不姑息属僚,朕所深信。”可见两人关系相当铁。


              9楼2013-08-16 22:09
              回复
                  乾隆四十五年,李侍尧在云贵总督任上时,云南粮储道海宁指证其贪纵营私,是个隐藏很深的大贪巨恶。
                  李侍尧供认不讳。乾隆出离愤怒,将其革职,押赴北京治罪。和珅等人审理后,建议将李侍尧斩立决。乾隆念及几十年的感情,想网开一面,就让各省督抚商议。
                  江苏巡抚迎合乾隆心意,借口李侍尧精明能干、劳苦功高,为他求情。李侍尧遂被改判斩监候,挽回一命,不过住进了刑部大牢,并被抄了家。


                10楼2013-08-16 22:10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在一般人看来,李侍尧的官当到头了。其实不然。
                    第二年,甘肃回民起义,乾隆特旨赏给李侍尧三品顶戴,赴甘肃作战。不久,甘肃冒赈大案事发,总督被撤,李侍尧即接任。第三年,李侍尧便恢复原来品级,还加太子太保。


                  11楼2013-08-16 22:10
                  回复
                      奇迹是怎么发生的呢?首先得益于李侍尧和乾隆的关系。
                      李侍尧的确是大贪巨恶,但他贪污的大半都送给了乾隆。他进贡的“礼品”,历冠督抚之首,深得乾隆喜欢。所以一遇到难题,乾隆还是会想起李侍尧这个能干又讨他喜欢的奴才。


                    12楼2013-08-16 22:17
                    回复
                        其次,李侍尧栽大跟头和复出都与和珅有很大关系。
                        之前李侍尧与和珅同为大学士,李侍尧自恃年纪大、资历老,没把“直升机干部”和珅放在眼里,平日在言行上对和珅不尊重,得罪了他。
                        而资历浅的和珅也需要通过扳倒一两个前辈大佬来显示自己的能力,以便在朝野立威,因此总想找机会整一整他。
                        检举李侍尧的海宁就是和珅的人,可见要置李侍尧于死地的就是和珅。


                      13楼2013-08-16 22:19
                      回复
                          李侍尧被关入大牢后,主动降低姿态向和珅示弱,和珅这才决定放他一马。正巧第二年甘肃出乱子,给李侍尧、乾隆与和珅都提供了一个和解的机会,于是李侍尧就奇迹般地复出了。
                          之后,李侍尧做官虽不如之前那样风光顺利,且多次涉嫌贪渎大案,但乾隆都“为之曲赦”,让他得以善终。


                        14楼2013-08-16 22:19
                        回复
                            李侍尧的例子说明,只要有一丝运作的空间,就要努力去谋求复出。同时也说明,官员的复出故事背后往往有一系列复杂的权力操作。


                          15楼2013-08-16 22:19
                          回复
                            复出是权力斗争的结果
                              在鸦片战争中臭名远扬的琦善,曾上演过一幕“革职-复出-再革职-再复出”的活剧。
                              鸦片战争一度失利时,道光皇帝授琦善为钦差大臣,赴广东主持战争。不想,琦善到前线后瞒着朝廷和同僚,私自答应割让香港给英国,并商订通商章程。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6楼2013-08-16 22:20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琦善丧权辱国,立刻成了人皆可杀的卖国贼。道光震怒,下令将琦善革职抄家,并将其逮捕入狱。惹得如此天怒人怨,别说官运,琦善的性命也该休矣。
                                可是没几天他就被释放了,只是发配充军了事。


                              17楼2013-08-16 22:2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