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秋天,不是麦收的季节。
我们无处寻找金色的麦地去体验守望。
但是我们是时代的目击者,目击一代青年迷惘的成长,在没有学会走路的时候就开始奔跑,在没有学会说话的时候就开始歌唱。这是匆忙的一代,文化革命和知识爆炸一天天催促着我们的成长,今天扮演长发青年,明天要学会上网。然而时代不会因为谁的不满而停步,更不会因为谁的愤怒而失去它自己的方向。如果生活是塞林格笔下的麦田,那我们这一代就是在麦田里奔跑的孩子。
早在五十年代,做为小说的《麦田守望者》曾经影响美国一代青年的精神,而在九十年代的中国,做为乐队“麦田守望者”并没有想去扮演时代的导航员,在如此各行其事的年代,摇滚乐已经失去了它滋生时所具有的精神力量。因此在我们的“麦田守望者”发表第一张专辑的时候,我们首先该认清他们这个群体并不是什么代言人,他们不过是时代的亲历者,幸运的是他们碰巧因为喜欢音乐走到一起。
九四年夏天,当我第一次在北京酒仙桥的民房里看萧玮和苏阳他们排练的时候,他们还没有自己的作品,也没有自己的方向,大家在狂燥中释放着青春,不求回报。后来吉它手刘恩的加入带来了有关创作的欲望,于是原先的乐队解体,组成了一个没有长发成员的新乐队。
有一段时间,新的乐队并没有进入运作状态,萧玮从印刷学院毕业后分配了工作,苏阳也是一个不太踏实的上班族,刘恩还在北工大辛苦地当学生,乐队的经理人简巍正准备毕业论文。我们有空就在一起听音乐,聊各自的感受以及音乐以外的趣事,那时候在音乐方向上他们已经有了比较清晰的想法,就是想做“朋克”(PUNK)。等到九四年入冬的时候,他们已经在北工大找了一个不错的排练室,也找来了留着长头发的大乐来弹贝斯。就在那个被我们称作“小木屋”的排练室,他们排出了第一首自己的作品《天黑天亮》。
刘恩是一个创作力极其旺盛的乐手,他们把发掘灵感叫“挖宝石”,每次刘恩发掘一个音乐动机,就弹着木吉它唱给大家听,萧玮和苏阳来鉴别那是否是可以打磨出来的精品。在“挖宝”的过程中,刘恩有时也会被四溢的灵感搞得昏头胀脑,整出一些令大家感到迷惑的东西,苏阳就会和颜悦色地拍拍他的肩:“我看你还是哪儿挖的就埋哪儿吧。”大家一阵狂笑中,刘恩皱皱眉跟着傻笑两句,随后不定在什么时候又给大家带来惊喜。
他们排练的第一首比较完整的作品是《风景》,我记得当时大家把这首没有填词的歌叫“U2”,因为前奏凌利的吉它象极了U2。刘恩那时候在创作上受U2影响极深,而对PUNK这种概念还是由萧玮和苏阳带来的,他们在一起排练过一些西方PUNK年代的经典作品和一些近年走红的新式PUNK作品,在扒带的过程中学习那种表达方式。英国的SEX PISTOL 、THE CURE、THE JESUS & MARY CHAIN 和 RAIDOHEAD,以及美国的RAMONES 对他们有着深刻的影响。在乐队成立初期,他们的音乐中还有一些当时正红的GRUNGE痕迹,象后来被废掉的《身上有汗》就有明显的NIRVANA影子。
“麦田守望者”首次公开亮相是在北京一家酒吧,当时虽然受到相当的注目,但是他们的PUNK曲风还不那么容易被喜欢“黑豹”和“唐朝”的乐迷们接受,甚至被人贬得一文不值,这对刚刚组建的乐队来说着实感到了一些压力,大家一度情绪低落,锐气骤减。这样的经历就象是我们青春期那些不可缺少的成长片段,不断地在否定过去的同时对新的发现表示惊喜。北京著名乐评人王晓峰是对“麦田守望者”表示赞赏的第一位圈内人士,而后来“红星生产社”的企宣詹华和摄影师聂筝的掌声却将“麦田守望者”从低落的情绪中彻底解放出来。
九五年的夏天,乐队在圆明园画家村租了一间民房排练,那是一段乐队集中整理作品和苦练技术日子,苏阳辞去了工作,每天闷在屋里练鼓,而生活全靠大学时代的死党刘宇周济(这家伙后来成了“红星”的录音师)。贝斯手大乐那时要靠疯狂加班来换取一些倒休时间来排练,刘恩则经常要往返于北工大和圆明园,萧玮干脆以各种奇怪的借口不去上班。现在想起来,那是一段真正的乐队生活,简单而执著。也是这期间,“麦田守望者”开始和“红星”接触,并得到当时已经签约“红星”的老牌乐队“眼镜蛇”乐队的肯定,被她认为是一支“超越了形象和技术的乐队”。的确,他们没有任何摇滚标志,贝斯手大乐也剪去了长发变成了一个乖孩子,而刘恩简洁的吉它演奏更是被一些注重技术的人士称做“不会弹琴”。然而当“麦田守望者”在舞台上将你的激情调动起来以后,你哪里还有时间去想那些形式主义的东西。
我们无处寻找金色的麦地去体验守望。
但是我们是时代的目击者,目击一代青年迷惘的成长,在没有学会走路的时候就开始奔跑,在没有学会说话的时候就开始歌唱。这是匆忙的一代,文化革命和知识爆炸一天天催促着我们的成长,今天扮演长发青年,明天要学会上网。然而时代不会因为谁的不满而停步,更不会因为谁的愤怒而失去它自己的方向。如果生活是塞林格笔下的麦田,那我们这一代就是在麦田里奔跑的孩子。
早在五十年代,做为小说的《麦田守望者》曾经影响美国一代青年的精神,而在九十年代的中国,做为乐队“麦田守望者”并没有想去扮演时代的导航员,在如此各行其事的年代,摇滚乐已经失去了它滋生时所具有的精神力量。因此在我们的“麦田守望者”发表第一张专辑的时候,我们首先该认清他们这个群体并不是什么代言人,他们不过是时代的亲历者,幸运的是他们碰巧因为喜欢音乐走到一起。
九四年夏天,当我第一次在北京酒仙桥的民房里看萧玮和苏阳他们排练的时候,他们还没有自己的作品,也没有自己的方向,大家在狂燥中释放着青春,不求回报。后来吉它手刘恩的加入带来了有关创作的欲望,于是原先的乐队解体,组成了一个没有长发成员的新乐队。
有一段时间,新的乐队并没有进入运作状态,萧玮从印刷学院毕业后分配了工作,苏阳也是一个不太踏实的上班族,刘恩还在北工大辛苦地当学生,乐队的经理人简巍正准备毕业论文。我们有空就在一起听音乐,聊各自的感受以及音乐以外的趣事,那时候在音乐方向上他们已经有了比较清晰的想法,就是想做“朋克”(PUNK)。等到九四年入冬的时候,他们已经在北工大找了一个不错的排练室,也找来了留着长头发的大乐来弹贝斯。就在那个被我们称作“小木屋”的排练室,他们排出了第一首自己的作品《天黑天亮》。
刘恩是一个创作力极其旺盛的乐手,他们把发掘灵感叫“挖宝石”,每次刘恩发掘一个音乐动机,就弹着木吉它唱给大家听,萧玮和苏阳来鉴别那是否是可以打磨出来的精品。在“挖宝”的过程中,刘恩有时也会被四溢的灵感搞得昏头胀脑,整出一些令大家感到迷惑的东西,苏阳就会和颜悦色地拍拍他的肩:“我看你还是哪儿挖的就埋哪儿吧。”大家一阵狂笑中,刘恩皱皱眉跟着傻笑两句,随后不定在什么时候又给大家带来惊喜。
他们排练的第一首比较完整的作品是《风景》,我记得当时大家把这首没有填词的歌叫“U2”,因为前奏凌利的吉它象极了U2。刘恩那时候在创作上受U2影响极深,而对PUNK这种概念还是由萧玮和苏阳带来的,他们在一起排练过一些西方PUNK年代的经典作品和一些近年走红的新式PUNK作品,在扒带的过程中学习那种表达方式。英国的SEX PISTOL 、THE CURE、THE JESUS & MARY CHAIN 和 RAIDOHEAD,以及美国的RAMONES 对他们有着深刻的影响。在乐队成立初期,他们的音乐中还有一些当时正红的GRUNGE痕迹,象后来被废掉的《身上有汗》就有明显的NIRVANA影子。
“麦田守望者”首次公开亮相是在北京一家酒吧,当时虽然受到相当的注目,但是他们的PUNK曲风还不那么容易被喜欢“黑豹”和“唐朝”的乐迷们接受,甚至被人贬得一文不值,这对刚刚组建的乐队来说着实感到了一些压力,大家一度情绪低落,锐气骤减。这样的经历就象是我们青春期那些不可缺少的成长片段,不断地在否定过去的同时对新的发现表示惊喜。北京著名乐评人王晓峰是对“麦田守望者”表示赞赏的第一位圈内人士,而后来“红星生产社”的企宣詹华和摄影师聂筝的掌声却将“麦田守望者”从低落的情绪中彻底解放出来。
九五年的夏天,乐队在圆明园画家村租了一间民房排练,那是一段乐队集中整理作品和苦练技术日子,苏阳辞去了工作,每天闷在屋里练鼓,而生活全靠大学时代的死党刘宇周济(这家伙后来成了“红星”的录音师)。贝斯手大乐那时要靠疯狂加班来换取一些倒休时间来排练,刘恩则经常要往返于北工大和圆明园,萧玮干脆以各种奇怪的借口不去上班。现在想起来,那是一段真正的乐队生活,简单而执著。也是这期间,“麦田守望者”开始和“红星”接触,并得到当时已经签约“红星”的老牌乐队“眼镜蛇”乐队的肯定,被她认为是一支“超越了形象和技术的乐队”。的确,他们没有任何摇滚标志,贝斯手大乐也剪去了长发变成了一个乖孩子,而刘恩简洁的吉它演奏更是被一些注重技术的人士称做“不会弹琴”。然而当“麦田守望者”在舞台上将你的激情调动起来以后,你哪里还有时间去想那些形式主义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