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百科的:
英仙座流星雨(学名 Perseids)是以英仙座γ星附近为辐射点出现的流星雨,也称英仙座γ流星雨。每年在7月20日至8月20日前后出现,于8月13日达到高潮。与双子座流星雨、象限仪座流星雨并称为年度三大流星雨。
母天体
其母天体是周期为133年的斯威夫特-塔特尔彗星。此彗星于1862年被路易斯·斯威夫特和塔特尔发现,之后意大利天文学家乔凡尼·斯基亚帕雷利(Giovanni Schiaparelli)提出它可能是英仙座流星雨的母天体。这也是彗星首次被认定为流星雨的母天体。当时预测1982年左右斯威夫特-塔特尔彗星回归,但却没有被观测到。1991年和1992年英仙座流星雨以往年2倍以上的规模爆发,因此推测母彗星也将回归,当年9月27日日本彗星专家木内鹤彦再次发现了斯威夫特-塔特尔彗星。
活动
在高潮时平均一小时可以出现30-60个流星,是一年中最大的活跃期。高潮的前后数日,每小时也可以出现10个以上。由于正值暑假,夜间气温也比较高,被称为最为容易观测的流星雨之一。
英仙座流星雨的流星,速度快,而且可能在流逝中途越发明亮。而且明亮的流星和火流星也较多,容易形成流星余迹。这是因为其对地速度为59 km/s,在流星雨中属于速度比较快的。因为相对明亮,所以在少云的时候也可以被观测到。
历史
英仙座流星雨最早的观测记录为公元36年,每小时观测到100个以上的流星。被公认为流星雨是在1837年,仅次于狮子座流星雨为第二个被命名的流星雨。截止19世纪至少有20次观测记录,特别是斯威夫特-塔特尔彗星被发现的1862年,在中国和日本均被观测到。在中国有记录显示,满月时曾连续四个夜晚出现,高潮时曾出现每小时4800个的“流星暴”。之后的1921年也有记录显示增多,最近几十年出现比较稳定。母彗星回归前后的1991年到1994年间可以观测到往年2倍以上的流星。
观测
英仙座流星雨已经被观测了2000年左右,第一笔已知的资料来自远东地区。在早期中世纪的欧洲,英仙座流星雨被称为圣劳伦斯的泪水,因为英仙座流星雨出现时间与3世纪基督圣徒圣劳伦斯(Lawrence of Rome)殉道的日子8月10日相近。
这个流星雨在每年的7月中旬出现,最活跃的时间在8月8日至14日之间,高峰出现在8月12/13日。在高峰期,每小时的流星数目高达60颗以上,横越整个天空,但受限于斯威夫特-塔特尔彗星的路径,这个流星雨只能在北半球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