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毅《体坛周报》专栏 发自马尼拉
在整个执教生涯里,扬纳基斯也许从未遇到过这样的局面。在决定胜负的生死时刻,他无法把队里的任何一名组织后卫放到场上。在对哈萨克斯坦的那一战里,刘晓宇受伤,陈江华和郭艾伦已经失去了他的信任。扬纳基斯最后的决胜阵容,是一个无后卫阵容,这对一名视后卫为场上最高指挥官的欧洲教练而言,就像开了一辆无人驾驶的汽车,在茫然中冲向终点。
亚锦赛迄今5场球,中国男篮三名后卫场均总共3.3次助攻。如果把对马来西亚的“投篮训练课”剔除在外,助攻数字总和则下降到场均2.3次。十年一觉后卫梦,2002年“中国男篮后卫最差论”在印第安纳世锦赛上由彼时尚在一线采访的新华社记者大徐提出,刘炜挨了十年骂,到了2013年,中国男篮的后卫不但仍是场上最薄弱的位置,反倒让人思念起刘炜;更在亚洲水平上也不如所有主要竞争对手(伊朗、韩国、菲律宾、中华台北)。在看了伊朗队7号卡姆拉尼闲庭信步、指挥若定的表演之后,一位已经退役的中国男篮老将发来微信说:伊朗小国寡民,联赛规模这么小,人家的后卫是怎么练的?其实大家更想问的是,中国地大物博,联赛越来越火,可10年以来,咱们的后卫是怎么练的?
10年来,中国篮球有世界水平的内线,也有过亚洲顶尖水平的锋线,但从来没有过一位能称得上指挥官的组织后卫。我想说的是,这正是后卫和场上其他任何位置培养和遴选时的不同。第一,后卫的身高和身体素质与常人最相近,在初期最难简单地根据身体天赋推断未来的发展,因此一位杰出后卫的诞生,必须建立在相当大的人才基数上;第二,一名后卫的成熟,也是一名指挥官的成熟,需要培养的时间最长。三年出中锋,五年出前锋,往往十年才出后卫。一名出色后卫往往得至少经历两位以上优秀教练的悉心调教,才能走向成功。
就是这两点,正中中国篮球如今的死穴。再没有哪个国家的篮球培养体系,像中国篮球这样把身高放到不可思议的重要位置上。一度不少青年队选材时测骨龄,长不到1米95的不要。按照这个标准,钱澄海、吴昕水、宫鲁鸣、阿的江、范斌、李晓勇,根本打不了篮球。整个中国篮球的人才培养,长久在病态的短视之中。听说有好苗子先问能长多高;在山东和东北,盛产篮球人才之地,最基层教练的最大目标是把孩子卖进富饶的珠三角职业队,拿到可观的输送费,而只有拥有绝对身高的孩子才能卖上价钱;职业队的二三线队教练们为了出成绩和体现自我水平,只重点培养在短时间内就能冒尖的运动员,几乎都是内线。因为这一切,体教分离的体制让绝大多数只有常人身高的孩子不敢用人生冒险,只能放弃成为一名职业运动员的梦想。所有这些,决定了中国篮球的唯天赋论和唯短期目标论。这里有大把的内线从小被开采,但就是没有诞生杰出后卫的土壤。自三大中锋的时代起,中国男篮长久是一部没有好司机的豪华战车,从未开到人们期待他们能开到的终点。
其实,何止是后卫之殇。中国男篮本身的发展也一样,短视、缺乏耐心、无视未来,决定了过去5年男篮的每一次重要选择。自2008北京奥运会的高峰值后,眨眼5年,时间不算长,但在运动员的职业生涯里也不算短。又一个奥运周期已过,上一个奥运周期后就应该启动的新老交替还没有真正开始。每一次比赛,都因为所谓的追求成绩而不敢输入新血,结果无论成绩还是锻炼价值,都一无所获。一败涂地的伦敦奥运之旅没有带上王哲林,否则王哲林不会在亚锦赛上如此紧张和稚嫩;亚锦赛在明知易建联已经受伤的情况下,又没有带上李慕豪,12人里有6人打过北京奥运会,只有王哲林一名真正的新人。当掌控整个中国篮球的最高机构如此短视,又怎能苛求下面的俱乐部和基层培养体系目光长远,十年树木?
再往下说,又何止是中国篮球。整个中国都沉浸在浮躁、短视、追求短期政绩、忽略长久民生建设、缺乏信仰和责任的焦虑之中。小到体育——辽宁全运会即将在本月底开幕,每四年一度的全运会,就是地方体育局捕捞政绩的汛期,已经越来越像一个怪胎。每一届全运会的财政投入都不亚于一届奥运会,世界上只有我们这一个国度,可以每四年就举办一届奥运会。大到民生,GDP蹿升,房价飞涨,地方政府快马加鞭,一切都为了在任期内体现功绩,而在任内无法收获的长久计划大多被搁置。我们的国度飞速地奔驰,高楼拔地,却少有人回头看一眼民众的步伐;我们是一个属于精英的国度,仅为极少数拥有特殊天赋的精英们运转着,无暇顾及潜藏着更多天才的众生。这多像我们的男篮,手里捏着大把的中锋,拥有号称世界第一的平均高度,却没有人放低目光,沉下心来,用坚定的信心,培养一个能够让中锋更加轻松、让全队找到方向的后卫。
组织后卫,只是中国男篮场上的一个位置;篮球只是体育的一角;体育只是浩瀚中国的一隅。说到此处,无法再写,只能收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