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人著作《淮南子》有关吴越事件的记载基本上袭取了先秦诸子的资料。《道应训》说:“越王勾践与吴战而不胜,困于会稽,忿心张胆,气如涌泉,选练甲卒,赴火若灭,然而请身为臣,妻为妾,亲执戈为吴兵先马走,果禽之(吴王夫差)于干遂。故老子曰‘柔之胜刚也,弱之胜强也’。天下莫不知,而莫之能行,越王亲之,故霸中国。”
《论衡·定贤》云:“勾践欲雪会稽之耻,拊循其民,吊死问病而民喜。自有所欲为于它而伪诱属其民,诚心不加而民亦悦。”
由此,后人基本上沿袭了这种对勾践的定论。从吴越之争最终的结果来看,他光复了越国,打败了夫差,灭了吴国,单就这一点而言,勾践无疑是最后的胜者。因此,勾践是历来公认的大英雄。至于荀子等把越王勾践抬高到齐桓、晋文之列,如就任贤而能专这一件事看来,还说得过去,但若论容人之量,则勾践远不如齐桓、晋文。对于范蠡所说勾践“不可与之共安乐”却很少提到。
在论吴、越关系和对夫差、勾践的评价上,先秦诸子的著作比《吴越春秋》等东汉人的著作重要些。特别可以引起我们注意的是他们都没有说勾践如何行“仁政”,如何发展生产,而只是说他在权谋上比夫差高明而已(茅论p289)。
说越国“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就可以灭吴,这原是伍子胥谏夫差不听后的愤慨之言。越国君臣有没有定下这样的两个十年计划,史无明文。但勾践从返国到最后灭吴,确实化了将近二十年的时间(公元前四九二年返国,公元前四七三年夫差自杀,吴亡)。只是“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具体内容如何,《左传》、《国语》、《战国策》及先秦诸子都没有谈到。据此可以推想:勾践自耕、夫人自织的传说,在东汉时代大概还在会稽民间流传。可是正像计倪所说,这不是发展生产的有效措施,这只是一种鼓励而已。
《国语·越语》上:勾践返国后,颁布了一套法令以奖励生育:“命壮者无取老妇,令老者无取壮妻;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男子二十不取,其父母有罪;将免(分娩)者以告,公令医守之,生丈夫二壶酒,一犬,生女子者二壶酒一豚;生三人者,公与之母(乳母);生二人,公与之饩。……”这些奖励生育(提倡早婚也包括在内)、积蓄人力的方法,自先秦以来,就被认为是“十年生聚”的注解;事实上,所谓“十年生聚”,其主要点亦不过如此而已。
《墨子·兼爱中》第十五:“昔越王勾践好士之勇,教驯(训)其臣,和合之焚舟失火,试其士曰:‘越国之宝尽在此’。越王亲自鼓其士而进之。士闻鼓声,破碎乱行,蹈火而死者,左右百人有余。越王击金而退之。”
《韩非子·内储说上》:“越王问于大夫种曰:‘吾欲伐吴,可乎?’对曰:‘可矣。吾赏厚而信,罚严而必。君欲知之,何不试焚宫室,人莫救之。乃下令曰:‘人之救火者死,比死者,比胜敌之赏;不救火者,比降北之罪。’人之涂其体,被濡衣而走火者,左三千人,右三千人。此知必胜之势也。”“越王虑(谋)伐吴,欲人之轻死也,出见怒鼃,乃为之武。从者:‘悉敬于此?’王曰:‘为其有气故也。’明年之请以头献王者岁十余人。由此观之,誉之足以杀人矣。”“越王勾践见怒鼃而式之。”
《论衡·定贤》云:“勾践欲雪会稽之耻,拊循其民,吊死问病而民喜。自有所欲为于它而伪诱属其民,诚心不加而民亦悦。”
由此,后人基本上沿袭了这种对勾践的定论。从吴越之争最终的结果来看,他光复了越国,打败了夫差,灭了吴国,单就这一点而言,勾践无疑是最后的胜者。因此,勾践是历来公认的大英雄。至于荀子等把越王勾践抬高到齐桓、晋文之列,如就任贤而能专这一件事看来,还说得过去,但若论容人之量,则勾践远不如齐桓、晋文。对于范蠡所说勾践“不可与之共安乐”却很少提到。
在论吴、越关系和对夫差、勾践的评价上,先秦诸子的著作比《吴越春秋》等东汉人的著作重要些。特别可以引起我们注意的是他们都没有说勾践如何行“仁政”,如何发展生产,而只是说他在权谋上比夫差高明而已(茅论p289)。
说越国“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就可以灭吴,这原是伍子胥谏夫差不听后的愤慨之言。越国君臣有没有定下这样的两个十年计划,史无明文。但勾践从返国到最后灭吴,确实化了将近二十年的时间(公元前四九二年返国,公元前四七三年夫差自杀,吴亡)。只是“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具体内容如何,《左传》、《国语》、《战国策》及先秦诸子都没有谈到。据此可以推想:勾践自耕、夫人自织的传说,在东汉时代大概还在会稽民间流传。可是正像计倪所说,这不是发展生产的有效措施,这只是一种鼓励而已。
《国语·越语》上:勾践返国后,颁布了一套法令以奖励生育:“命壮者无取老妇,令老者无取壮妻;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男子二十不取,其父母有罪;将免(分娩)者以告,公令医守之,生丈夫二壶酒,一犬,生女子者二壶酒一豚;生三人者,公与之母(乳母);生二人,公与之饩。……”这些奖励生育(提倡早婚也包括在内)、积蓄人力的方法,自先秦以来,就被认为是“十年生聚”的注解;事实上,所谓“十年生聚”,其主要点亦不过如此而已。
《墨子·兼爱中》第十五:“昔越王勾践好士之勇,教驯(训)其臣,和合之焚舟失火,试其士曰:‘越国之宝尽在此’。越王亲自鼓其士而进之。士闻鼓声,破碎乱行,蹈火而死者,左右百人有余。越王击金而退之。”
《韩非子·内储说上》:“越王问于大夫种曰:‘吾欲伐吴,可乎?’对曰:‘可矣。吾赏厚而信,罚严而必。君欲知之,何不试焚宫室,人莫救之。乃下令曰:‘人之救火者死,比死者,比胜敌之赏;不救火者,比降北之罪。’人之涂其体,被濡衣而走火者,左三千人,右三千人。此知必胜之势也。”“越王虑(谋)伐吴,欲人之轻死也,出见怒鼃,乃为之武。从者:‘悉敬于此?’王曰:‘为其有气故也。’明年之请以头献王者岁十余人。由此观之,誉之足以杀人矣。”“越王勾践见怒鼃而式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