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军事思想(上)
一、诸葛亮军事思想的来源和军事著作
诸葛亮军事思想有广泛的来源。首先,来源于刘备集团兴复汉室的战争实践。社会实践包括战争实践本来不被东汉以家尚经学为传统的儒生所重视,但是自从群雄蜂起、酿成末世之祸以后,这些稽古的儒生便被看成是不达时务的俗士。这时,出现了一批关心时局的士人,风气逐渐改变为谈世事喜说纵横,识时务者誉为俊杰。诸葛亮便是在这一风气变化中涌现出来的俊杰,是新派中的佼佼者。他在荆州学派影响下,养成简明求实、重视时务、淡泊宁静、身体力行的学风。在探讨刘备集团如何发展力量、战胜中国最强大势力曹魏的实践中,形成了他的军事思想。由于刘备集团实践的核心问题,始终是以弱胜强,因此这个问题便形成了诸葛亮军事思想的主题。其次,诸葛亮生于孔子家乡和儒学发达的鲁地,邻近管仲所在的齐地,他的军事思想较多地受到儒家和法家的影响。他汲取儒学中以“德”为中心的有用思想,扬弃其君权神授、亲亲等级和谶纬妖妄。儒学对其军事思想的影响哟两个突出表现:一个是在战争观上,坚持“王者之兵”和人谋取胜。二是在用兵时使用正兵较多,使用奇兵较少,不大善于运用权谋诈术。法家思想的影响,表现在主张以法治军。主要是吸取法家关于明法、富国强兵、敢于从下层选拔人才等思想,而不大用其权、术、势等思想。他的兵学还受到其他学派思想的广泛影响。他当政后写申、韩、管子、六韬,推荐给太子刘禅作必读教材,说明他取法较杂。历来学者也认为诸葛亮在儒家思想的基础上杂采诸家,兼收并蓄。朱熹称“孔明学术亦甚杂”,叶适以为他“本王心行霸政,以儒道挟术数,为申、商、韩非而不自知”。诸葛亮家乡邻近的齐地,是太公吕尚、司马穰苴、孙武、孙膑的封地或家乡,是兵学发达之地。这一有利条件便利诸葛亮吸取兵家思想。从军事实践上看,诸葛亮不仅学习了兵家权谋,大约也较全面地精研了兵形势、兵阴阳、兵技巧。
诸葛亮的军事思想,记载在他的军事著作中。由于他的影响较大,“宋以来兵家之书,多托于亮”,这造成了诸葛亮军事著作的真伪问题。今考可信者,有《诸葛亮集》中的军事部分。《诸葛亮集》在诸葛亮死后40年开始编辑,是在西晋中书令张华推荐下,由阳平令陈寿奉诏编成。该集24篇,今篇目尚存,文多亡佚。《北堂书抄》、《太平御览》等唐宋类书,辑有其军事思想若干条。考《诸葛亮集》篇目中,“南征”“北伐”“计算”“兵要”“传运”“军令”上中下8篇,显然是谈军事;其他“权制”“综核”“杂言”“贵和”“法检”“科令”等篇,对军事也应该有所涉及。诸葛亮军事著作可信者,还有《诸葛亮兵法》。《隋书·经籍志》注称,“梁有《诸葛亮兵法》五卷,亡”。清人侯康认为:“《通典》一百五十六引诸葛亮‘兵法’,一百五十七引诸葛亮‘兵要’,《御览·兵部》亦屡引诸葛亮‘兵法’‘兵要’,大约即一书而异名耳。《御览》复引诸葛亮‘军令’,亦当出此书。”
诸葛亮军事著作可疑者计有:《便宜十六策》一卷,《武侯八阵图》一卷,等。《便宜十六策》,宋郑樵《通志·艺文略》始见著录、《宋史·艺文志》杂家类载《武侯十六计》一卷,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疑附托者所为。按该书第九策《治军》有四句话同《太平御览》卷三一三引诸葛亮《兵法》文字发生重叠,第十四策《斩断》与《太平御览》卷二九六所引《武侯兵法》400余字大略相同,但两处文字都经过窜改,此卷也许是真伪杂糅。《武侯八阵图》,载于《通志·艺文略》、《宋史·艺文志》。按诸葛亮八阵图自中唐即失传,宋神宗君臣反复探讨该阵图真相亦疑不能明,此卷显系伪书。此外,可疑的还有宋志所载的诸葛亮《占风云气图》一卷、《兵书》七卷、《兵书手诀》一卷、《文武奇编》(《便宜十六策》的异名)一卷,基本都是托古之作。侯康《补三国艺文志》指出:“《通志·艺文略》又载诸葛亮《十六策》、《将苑》、《平朝阴符二十四机》、《六军镜心诀》及后世所作《新书》。皆出依托。”其中《将苑》50篇,在中国兵书中最早把为将之道著为专书。清初姚际恒断其为伪书。《四库全书总目》也认为:“考此书诸家不著录,至尤褒《遂初堂书目》乃载其名,盖伪书之晚出者,…… 委巷之谈,均无足与深辨者耳。”《将苑》一书多名。陶宗仪《说郛》作《新书》,明弘治间改名《心书》。《四库全书总目·心书》条认为:“考五十篇内之文,大都窃取孙子书而附以迂陋之言,至不足道,盖妄人所伪作”。陶宗仪把《将苑》称作《新书》后,又另有一内容全异的《新书》出现。康熙四十四年兵部尚书张鹏 编辑诸葛亮文集《诸葛忠武志》,除载《心书》50篇外,又载《新书》14篇,张指出该《新书》“多用七书(《武经七书》)中语”。按张氏所辑《新书》不仅最为晚出,并大量征引《武经七书》,有杂有后世用语,把列阵称为“布阵”,作伪之迹尤其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