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园阿趴吧 关注:31贴子:2,111

〖勿忘国耻〗那些年,我们失去的国宝!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来吧,继续镇楼!一个国家都不会放过!


通过百度相册上传1楼2013-08-03 18:53回复
    如果要问除中国之外,哪个国家收藏中国文物最多,那答案必然是日本。日本自隋唐以来,一直以中国为文化母国,虚心学习,并大量输入各种艺术品,经过数百上千年的时光,到现在留下了相当一批珍宝。而且,近代以来列强入侵,中国文物大量流失海外,其中得到中国国宝最多的,也还是深谙中国文化的日本人。然而,我们都知道很多国宝在海外,真要数个一二三四,却知者寥寥了,所以我先总结一下日本收藏的中国十大国宝。


    2楼2013-08-03 18:56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十:《菩萨处胎经》五贴
        等级:国宝
        价值:人间传世最古老的写经
        年代:西魏大统十六年(550年)
        质地:纸
        流入日本时间:古代(唐代)
        收藏地:京都知恩院
        这卷经书来头极大,它是人世间手手相传的最古老的经卷,而且可能也是世上仅存的西魏墨迹,价值无可估量。此卷为西魏大统十六年陶仵虎写造,字大如豆,书法为北碑一派,笔意自如,全无石刻方拙之态,其超凡入圣之处,实有不可思议之妙。这个宝贝我见过一次,是在京都国立博物馆的敦煌国际大展上,当时俄罗斯将其掠夺的敦煌写经一举展出,但是都是考古所出,多有残破。日方展出了几件唐朝时候流入日本的写经,精美至极,特别是这份菩萨处胎经,完全就是压场的宝物,精美的纸张,稳健的笔意,一看就是难得一见的神品。


      3楼2013-08-03 18:57
      收起回复


        八:《无准师范像》
          等级:国宝
          价值:宋代人物画代表作
          年代:南宋,1238年
          质地:纸
          流入日本时间:古代(南宋)
          收藏地:京都东福寺
          禅师的肖像画,在日本人称为顶相。唐宋禅宗的很多门派在中国都衰落了,但是在日本却一直流传了下来,于是宋代的禅宗艺术品大多也保存在日本。禅门的肖像画主要是师傅给弟子的,上面有题字,证明师承。无准师范是宋理宗的国师,径山寺主持,南宋佛门的领袖,这幅肖像画特别重视面部的表情细节,不经意的传达了禅师智慧风趣的风范,是宋代肖像画的代表作,而且明清以前的人物肖像画,也无一幅能出其右。


        5楼2013-08-03 19:02
        回复


          七:猛虎食人卣
            等级:无
            价值:商周青铜器精品
            年代:商晚期
            质地:青铜
            流入日本时间:近代
            收藏地:京都泉屋博古馆
            虎食人卣是中国商代晚期的青铜器珍品,也是日本藏中国青铜器中最重要的两件之一(另一件为永青文库的狩猎纹铜镜),通高35.7厘米,造型取踞虎与人相抱的姿态,立意奇特。它和许多出土于湖南的商代后期的青铜器一样,纹饰繁缛,以人兽为主题,表现怪异的思想。这件作品究竟是要表现老虎吃人的凶猛,还是人兽和谐的天人合一,历来说法不一,但可以确定的是,商代青铜器中很少有比这件更奇异复杂的了。


          6楼2013-08-03 19:22
          回复

            三:汉倭奴国王金印
            等级:国宝
              价值:日本朝贡史上的最珍贵实物
              年代:东汉建武中元二年(57年)
              质地:黄金
              流入日本时间:古代(东汉)
              收藏地:福冈市博物馆
              《后汉书 光武帝本纪》和《后汉书东夷传》中记“建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倭奴国奉贡朝贺,使人自称大夫,光武赐以印缓。”这枚金印后来不知所踪,直到1784年,才在九州的福冈,由名叫秀治和喜平的二位佃农,在耕作挖沟时偶然发现。金印印面正方形,边长2.3厘米,印台高约0.9厘米,台上附蛇形钮,通体高约2.2厘米,上面刻有“汉委奴国王”字样,清晰的说明了倭国是汉朝的附属,是中日外交史上最珍贵的文物。


            10楼2013-08-03 19:25
            收起回复

              二:曜变天目茶碗
              等级:国宝
              价值:传世孤品
              年代:南宋
              质地:陶瓷
              流入日本时间:古代
              收藏地:东京静嘉堂文库
              这是一个神异的文物,其实就单品而论,它完全可以排到第一的。这个茶碗是宋代黑釉的建盏(福建建阳窑),是宋人斗茶用的,但是这个样子的,莫说举世无双,就连考古发现的大量瓷片中,也没发现任何一个类似的。我曾经见过这个宝贝,当时它被单独陈列,底座不断旋转,在一片漆黑中,一个个光圈闪耀着妖异的光芒,而且随着光线角度的不同,光环的颜色会变幻不定,看着就让人敬畏莫名,完全不像是人间烧出来的瓷器。日本人形容这个碗,都是用“碗中宇宙”这种词,说里面仿佛是深夜海边看到的星空,高深莫测。这种曜变天目碗据说有两只,流传到日本之后,立马就都成了王公贵族争相追捧的宝物,其中一只被织田信长所得,毁于本能寺之变,剩下一只是德川家康传下来的秘宝,后来被三代将军家光赐给了春日局(有兴趣的可以去查查这些人的来头,都是日本史上最出名的人物了)。这个碗在明治年间被三菱总裁岩崎小弥太所得,但是他说,这是天下的名器,不是我配用的,所以一生都
              没用它喝过茶。


              11楼2013-08-03 19:27
              回复
                日本盘点完了等有人回复在更贴吧……………………………………………………



                通过百度相册上传13楼2013-08-03 19:30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我回了!快更 我还等着看 ===========希望是五个人 一辈子


                  14楼2013-08-03 21:43
                  回复
                    来吧,继续更贴…………………………………………



                    通过百度相册上传15楼2013-08-04 10:01
                    回复


                      《永乐大典》
                      《永乐大典》初名 《文献大成》,是我国古代编纂的一部大型百科类书,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全书包括正文22877卷和目录60卷,装成11095册。 《永乐大典》在书籍中可以称得上是庞然巨著,每本相当于现在普通书籍的两倍大小,全部用毛笔工楷书写,总字数约3.7亿字,体积达40多立方米。
                      《永乐大典》完全是保存古代的典籍,在编篡时,不改古书的一字,是对传统文化一次空前规模的系统整理,也是世界上最早、最宏伟的百科全书。它被誉为古代类书之冠,同时也对后人了解历史原貌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永乐大典》作为明初以前珍品秘籍集大成的旷世大典,比法国狄德罗主编的百科全书和著名的《大英百科全书》还要早三百余年。它是一部古今中外所罕见的大型书,是中国古代最成熟、最杰出的“百科全书”。因此, 《永乐大典》不仅在中国古代文化遗产中名声显赫,在世界文化史上也享有崇高的地位。
                      创作年代:1403-1408年
                      流失时间:1860-1900年
                      收藏地:大英博物馆、英国图书馆、剑桥大学图书馆、牛津大学图书馆、伦敦大学东方语言学校等地


                      16楼2013-08-04 10:02
                      回复

                        康熙玉如意
                        制造时间:清康熙年间
                        流失时间:1860年
                        现藏地: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如意是随佛教自印度传入的佛具之一。

                        康熙玉如意
                        最初原型结合如意的头部呈弯曲回头之状,被人赋予了“回头即如意”的吉祥寓意。
                        如意造型的变化和发展在清代达到最高水平,不仅在数量上大大超越前代,而且更加注重材质、工艺及纹饰。清代如意的形制十分丰富,单柄首就有葵瓣、云头、莲花、灵芝等不同样式。
                        珍藏在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中的这件如意是臣子吴敬进献给乾隆的,表达了他希望天下太平、五谷丰登的祈愿,更主要是对皇帝的歌功颂德。
                        玉如意,历次拍卖会上的拍卖价格非常惊人,动辄以百万论身价。不说皇家御用如意,就连普通如意端头如同灵芝草形状,图案呈心形或云形带长把的,按玉料成色分,价格都在十万到几十万元之间。


                        19楼2013-08-04 10:05
                        回复

                          龙门石窟的精华——帝后礼佛图
                          制造年代:始建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前后
                          流失时间:20世纪30年代
                          现藏地:被盗凿的帝后礼佛图包括两部分,其中的北魏孝文帝礼佛图现藏于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文昭皇后礼佛图现藏于美国堪萨斯市的纳尔逊艺术博物馆

                          北魏孝文帝礼佛图
                          帝后礼佛图的内容分两部分,北段雕刻的内容是孝文帝头戴冕旒,身穿衮服,在诸王、中官及手持伞盖、羽葆、长剑、香盒的近侍宫女和御林军的前导和簇拥下,缓缓行进的场面。
                          南段构图与北段相似,刻着文昭皇后莲冠霞帔,一手拈香,后随两个戴莲冠的贵妇,在众宫女的前导、簇拥下迎风徐行,方向与北段相对。
                          与云冈石窟的浮雕相比,帝后礼佛图已经开始摆脱古印度的犍陀罗风格,而加强了本土的艺术语言色彩。作品变得单薄平浅,高浮雕的圆润光影不复存在,线条成了艺术形式表现上举足轻重的角色。人与人的空间、人体的曲折起伏都用线勾勒,特别是衣纹的处理,格外舒展流畅、疏密有致,颇有汉代画像破以线求形的神韵,表现出中国民族文化与外来佛教艺术的很好融合。
                          龙门石窟在宾阳洞中被挖去的“帝”和 “后”两组礼佛图,是整个雕像群的中心和最精彩的部分。此外,从图中人物的衣冠发式和伞盖、羽葆等仪仗制度看,孝文帝推行汉化的政策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因此,这件作品也具有重要的历史文献价值。
                          所以,无论从艺术史、宗教史的角度去考察,还是从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去估量,帝后礼佛图都是当之无愧的国宝。


                          20楼2013-08-04 10:06
                          回复
                            青铜器象尊

                            名称:青铜器象尊 年代:殷商晚期 收藏地:法国吉美亚洲艺术博物馆
                            法国是继英国之后欧洲收藏中国文物的第二大中心。在法国,国家图书馆、池努奇博物馆和枫丹白露宫均收藏大量中国文物。卢浮宫博物馆收藏中国文物达3万件以上,尤以原始社会的彩陶器、商周青铜器、瓷器为主,收藏量达6000多件。
                            法国国立图书馆收藏敦煌文物达1万多件,包括北魏的绢写本、隋朝的金写本、唐代的丝绣本、唐代金书、明万历刻本、大清万年地图、圆明园的40景诗绢本等。其中敦煌书画的三种唐拓本均为孤品、稀世珍宝。
                            吉美亚洲艺术博物馆的典藏中,青铜器象尊属最为罕见的稀物。从该尊背部的开口形状判断,其原先应有一个盖,遗憾的是顶盖已失,象鼻也大部分被毁,但它仍不失为目前世上所知的动物型尊中最大的一件。
                            如同同时代的大部分尊的风格,象尊应该属于殷商晚期的作品,甚至可追溯到西周初期。传说该尊出土于湖南长沙,但无处查证,不过其自然写实的造型和纹饰风格使得专家判断更倾向于“它出自长江流域中部盆地的工匠之手”。
                            如称该尊为镇馆之宝,可能不为夸张,而其背后也不乏坎坷经历。 1903年6月,法国收藏家卡蒙多伯爵以3000法郎将其收入手中。卡蒙多过逝后,该尊被转入卢浮宫,成为国家不可转让变卖的财产。
                            不幸的是,1914年卢浮宫远东分部将其归入 “缅甸或高棉的雕塑”中;到1922年,象尊才找到自己的正式位置,被纳入“中国雕塑”范围。 2004年,象尊曾被借到上海博物馆,首次与中国观众见面。


                            21楼2013-08-04 10:06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圆明园四十景图咏

                              名称:圆明园四十景图咏 年代:清 收藏地: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
                              《圆明园四十景图咏》集中再现了圆明园盛时景观,被业内专家称为“迄今为止最权威、最全面展现圆明园盛时景观的精品艺术画册”。该作品现藏于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
                              《圆明园四十景图咏》是乾隆元年(1736年),乾隆皇帝令宫廷画师沈源、唐岱依据圆明园实景绘制。当时圆明、长春、绮春,三园共计约有百余处景群,但昔日仅绘制此四十景,更突现出此四十景的显要与华盖群芳。
                              这套四十景彩绘图册直到乾隆十一年(1746年)四月才最终裱成呈进,前后历时十一载有余,足见其成图之不易。
                              《圆明园四十景图咏》记载了圆明园昔日之辉煌,是人们了解、认识圆明园原有风貌最直观、最形象的文化遗存,亦可称之为国宝。 “四十景图”以写实的手法描绘了圆明园鼎盛时期建筑和园林的风貌;“四十景诗”则以叙和诗的形式揭示了圆明园四十景的历史、政治和文化内涵。


                              22楼2013-08-04 10:0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