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陆房大红袍花椒
“麻辣用花椒,东陆大红袍”。安站镇东陆房大红袍花椒栽培历史悠久,自东陆房建村就有栽培,距今已有530多年的历史,此后逐步发展壮大,现全村种植10万余株,年产干鲜花椒30多万公斤,远销海内外,为农家优良品种。大红袍花椒为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3~7米。树体黑棕色,瘤状刺,刺大而稀。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7~11片。圆锥花序顶生。骨荚果,果皮有疣状突起,花椒成熟时红色至红紫色。种子1~2粒,圆形或半圆形,黑色有光泽,立秋前后成熟采摘。穗大,每穗粒数在54~98之间,粒径2.6毫米。
特点:一是色红而艳,深红色,且晒干后不变色,比一般花椒色深;二是粒大,肉厚,味浓香。一般花椒果小,略带酸苦味,而大红袍花椒比一般花椒粒大、肉厚33%~25%,皮上有疣状突起,花椒含油丰富,因此香麻、味鲜;三是麻度强而持久,大红袍花椒9~10秒钟就出现麻味,而且香味持久。
炒菜时,在锅内热油中放几粒大红袍花椒,发黑后捞出,留油炒菜,菜香扑鼻;把大红袍花椒、植物油、酱油烧热,浇在凉拌菜上,清爽可口;腌制萝卜丝时放入大红袍花椒,味道绝佳。
大红袍花椒喜温,耐旱,适应性较强,但怕风涝灾害。宜在年降水量600毫米左右、海拔1000米以下低山丘陵区栽植。在深厚肥沃的中性或沙质土壤上生长良好,石灰性土壤中生长尤佳,结果多。大红袍花椒生长快,栽后2-3年结果,5年后进入盛果期。一般一株可产干椒3公斤,高产树可达5~6公斤。一亩地栽100株,可产干椒300公斤以上。
据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花椒坚齿、乌发、明目,久服,好颜色,耐老、增年、健神。”花椒味辛、性热,归脾、胃经;有芳香健胃,温中散寒,除湿止痛,杀虫解毒,止痒解腥之功效;主要治疗呕吐,风寒湿痹,齿痛等症。果皮含有挥发油,油的主要成分为柠檬烯、枯醇、牛儿醇。此外还含有植物甾醇及不饱和有机酸等多种化合物。【图片】
“麻辣用花椒,东陆大红袍”。安站镇东陆房大红袍花椒栽培历史悠久,自东陆房建村就有栽培,距今已有530多年的历史,此后逐步发展壮大,现全村种植10万余株,年产干鲜花椒30多万公斤,远销海内外,为农家优良品种。大红袍花椒为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3~7米。树体黑棕色,瘤状刺,刺大而稀。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7~11片。圆锥花序顶生。骨荚果,果皮有疣状突起,花椒成熟时红色至红紫色。种子1~2粒,圆形或半圆形,黑色有光泽,立秋前后成熟采摘。穗大,每穗粒数在54~98之间,粒径2.6毫米。
特点:一是色红而艳,深红色,且晒干后不变色,比一般花椒色深;二是粒大,肉厚,味浓香。一般花椒果小,略带酸苦味,而大红袍花椒比一般花椒粒大、肉厚33%~25%,皮上有疣状突起,花椒含油丰富,因此香麻、味鲜;三是麻度强而持久,大红袍花椒9~10秒钟就出现麻味,而且香味持久。
炒菜时,在锅内热油中放几粒大红袍花椒,发黑后捞出,留油炒菜,菜香扑鼻;把大红袍花椒、植物油、酱油烧热,浇在凉拌菜上,清爽可口;腌制萝卜丝时放入大红袍花椒,味道绝佳。
大红袍花椒喜温,耐旱,适应性较强,但怕风涝灾害。宜在年降水量600毫米左右、海拔1000米以下低山丘陵区栽植。在深厚肥沃的中性或沙质土壤上生长良好,石灰性土壤中生长尤佳,结果多。大红袍花椒生长快,栽后2-3年结果,5年后进入盛果期。一般一株可产干椒3公斤,高产树可达5~6公斤。一亩地栽100株,可产干椒300公斤以上。
据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花椒坚齿、乌发、明目,久服,好颜色,耐老、增年、健神。”花椒味辛、性热,归脾、胃经;有芳香健胃,温中散寒,除湿止痛,杀虫解毒,止痒解腥之功效;主要治疗呕吐,风寒湿痹,齿痛等症。果皮含有挥发油,油的主要成分为柠檬烯、枯醇、牛儿醇。此外还含有植物甾醇及不饱和有机酸等多种化合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