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是否易忘,确实因人而异,和记忆力、学习方法、记忆方法有关。
比如,有些人是死记字根位置或对应字母,而有些人则是记住字根特征与编码规律。那么,显然后者的记忆层次要高一些,而前者则是单纯的表层记忆(几乎没有联想信息,很容易遗忘)。
就好比有些人记电话号码是多背几遍死记它,而有些人则设法分解成几节抑扬顿挫、朗朗上口的片段来记,有些人还编成有意义的谐音来协助记忆,有些人甚至还挖掘其中的数字分布规律来加深记忆。表面上看,后面的要多记很多东西,实际上它们记得快、也记得更牢。它们是属于不同的记忆层次(在脑神经网络中建立更多的节点和联系,便于记忆唤起)。
这也是有些人提倡的字根要靠理解记忆。哪怕是五笔,先了解一下五个区的字根分布规律,以及字根与传统部首的一些差异,对字根的记忆层次都是有帮助的,再强化记忆下那些特殊的、特例的字根和规则,或者根据个人习惯编一些顺口溜,记下那些困难的部分,就会事半功倍。
郑码也是如此,郑码的字根分布规律比五笔要强,但数量比五笔要多。所以死记难度高于五笔,但理解记忆难度低于五笔。而且多数是传统部首,都有一定文化内涵,符合一般人的部件认知,所以若靠理解记忆,相对会好一些。
再顺便说说山人全息码。其字根基本上全是传统部首(只有几个部首没收录),而部首就是造字的灵魂元素,汉字就是基于字根本义进行造字的。所以山人利用了这些部首的本义进行布局,比如只要是属于动物的部首都在K键。相对而言,记忆层次又提高一级。理解了字根的本义,就知道了属于哪个键,比死记要易记和难忘,虽然表面上好像要多学习字根的含义。但其实多数字根含义我们都是熟悉的,比如牛羊虫鱼,谁不知道它是动物,只有少数如“隹豕豸”有些人不太知道,当作生字,稍加学习就记住了。
有些冗余记忆,并非是“多余”记忆。这就好比,你记忆一个生字,多数人会把音、形、义一并记住了,而很少说只记怎么写就知足了,或者只记得怎么读,而不想知道什么含义。比如有人问我“隹”是什么意思,我答是短尾鸟的意思,但通常对方也会有兴趣多了解一下怎么读,甚至一些典故,增加更多的背景知识。这些“多余”的联想资料,都有助于记忆的唤起,使得掌握后不易忘记。就好比一个讲课生动的老师,可以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使得内容牢固记住。
山人除了字根布局是基于字根的文化内涵,而且取码规则是采用类似拼音那样的“零规则”,也就是不需要规则(没有前三末一或识别码之类的规则)。换句话说,你会输入字根,就一定会输入汉字和词语。这就减少了额外的记忆负担,很久不用,只要字根还记得,就能打出字或词。
山人的拆字规则,也很简单,两条基本原则与一条补充原则。大部分汉字都很直观,根本就用不上规则,只有少数你有疑惑时才需要用规则对照一下,以便知其然和所以然,加深记忆。
总言之,汉字编码的记忆量,包括字根编码(含归类与映射)、取码规则、拆分规则三大部分。只有力求每个部分都做到最少的记忆量,把枯燥变为趣味,才能保证整体的易记和难忘,从而让打字过程中思维更加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