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老客栈吧 关注:14贴子:316
  • 5回复贴,共1

有关安与骑兵的博客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摘自博客


IP属地:美国来自iPad1楼2013-08-01 08:28回复
    第一次见到“安与骑兵”是今年的“七夕”,在西三环巴沟的万柳华联购物中心,因了节日的原因,央视“非常6+1”节目组在这里举办了一场海选。
    我们在二楼冷眼旁观着一楼这华丽的热闹,节目组的工作人员大声喊着一个号码,稍显拥挤的人群里,一个扎着“道士头”的年轻男子,穿群而过走到台前领取号码牌。在北京这样的城市,看到许多蓄长发的男子,扎道士头的却是第一次见到,若不是他身上穿着一件黄颜色的polo衫,我会疑心他是金庸小说里穿越而来的武林高手。这个男子有着标准的五官,浓眉大眼,个子很高,体型适中。你该想到这是一个多么个性的男子!
    那天参赛的选手很多,男女老少,通俗美声,儿歌快板,各色的表演都有。其实人到了一定的年龄,就会有这样一种感受和分辨的能力,某些东西,你只要听了,看了,就可以分辨出优秀与否。在这参差不齐的表演进行的时候,我也看得兴趣索然,正待离开时,在后场的选手里看到了刚才那名男子。在他旁边是一位着装极具异域风情的女子,她就是安。还有一个类似小木箱的乐器。
    待到他们登台后,架好话筒,摆好乐器,他们介绍自己:“我们是‘安与骑兵’”。女子着一件青黄色的雪纺材质的修身T恤,一条波西米亚风格子图案长裙。长至腰际的浅色长直发从头顶中分,一根类似皮草绳的带子绑系在额头上。这是一身非常标准的波西米亚女郎装扮,女子白皙的皮肤,姣好的五官,以及身上散发出的那种清冷孤傲的气质,和这套衣服相得益彰。在这个波西米亚风满街盛行的时代,我从来没有见过一个人可以把这种服装穿的这么具有流浪的味道。我远远的看着她,站在台上的根本就是一个从遥远的神秘中走来的吉普赛女郎,唱着神秘而热情的歌,自由的穿行在属于自己的音乐世界。男子则怀抱吉他,轻轻弹奏。女子的手下拍打的是一个自制的木箱手鼓,一个倒的20平方厘米的梯形椎体的木箱,没有盖子,底面面积最大朝上,也是演奏时击打的地方,中间接一根杆,落到地上是三根脚的支架。箱子的正前一面,用彩色的颜料写着他们的名字---安与骑兵。箱子左侧挂着一个月牙形的蓝色物体,上面缀着金属片,也是演奏时用来拍打的,与木箱上的节奏相互辉映。
    男子对着麦说道:“我们带来一首自己的原创歌曲《三年三天》。”吉他声起,女子安然的打起手鼓,轻柔开唱道“等了三年又三天,等到太阳落西山”,独特的嗓音,独特的唱法,平淡的浅吟低唱里,你听出的却是满满的深情。忽而听到一句类似于京剧唱腔的歌声“可周家儿郎做知县,俺爹起贪念”,身材娇小的女子居然爆发出如此具有穿透力声音,一种热血冲顶的感觉令我瞬间头皮发麻,这强大的心灵震撼让我愣在原地。男子接着用京剧腔唱到爹爹角色“娃吖,你就被等了,都三年了。他的心早就变了,不如啊你就嫁给周知县,有吃有穿,不用再等不用再等三年”。女子接着打起手鼓唱到“等了三年又三天,等到太阳落西山。算了三年又三天,何时再见面”,音乐戛然而止,女子的脸上依然是一如开始的平静。评委问,还有其它的流行歌曲吗?男子从容答道:“我们只唱自己的歌”。二人走下台去。我鼓掌,只招致周围人群冷漠的目光。节目组的两个类似制片人的男子立即过去,将自己的名片发给了骑兵(男子),然后留下了安的电话。再然后,安与骑兵消失在人群后面的大门外。
    歌词摘录于此:
    三年三天
    ------安与骑兵
    等了三年又三天,等到太阳落西山。
    算了三年又三天,何时再见面。
    我等哥哥整三年,心都不曾变。
    哥哥你是否还挂念,妹在山里面。
    你说等你就三年不会多一天,
    我又等了你三天就像过三年。
    如果你还不出现,我心到不变。
    可周家儿郎做知县,俺爹起贪念。
    爹爹说:娃吖,你就被等了,都三年了。
    他的心早就变了,不如啊你就嫁给周知县,
    有吃有穿,不用再等不用再等三年。


    IP属地:美国来自iPad2楼2013-08-02 10:46
    回复
      等了三年又三天,等到太阳落西山。
      算了三年又三天,何时再见面。
      看着这首歌词,我仿佛在读《诗经》。类似于《卫风氓》,或者《子衿》的故事。或如《子衿》,男子和女子情投意合,许下终身,男子被征至戍边打仗,三年未归,女子在家苦苦等候,“终日思君”,在信息交通都及不发达的时代,除了等候她什么也做不了。相思最是甜蜜,却也最能熬人。女子形神消瘦,望穿秋水,等了三年又三天。男子也许早已战死沙场,马革裹尸,女子却不知,阴阳两隔却她还被自己的等待甜蜜着。爹爹劝女儿改变心意,嫁给已做知县的周家郎,女儿不应,只是继续的等。故事抑或是类似于《氓》的,女子是弃妇。她与男子是糟糠夫妻,贫贱相扶,男子寒窗苦读,女子侍奉左右。男子进京赶考,一朝成名中状元,皇帝册封他为驸马,命与公主成亲。男子半推半就,虽然想着女子,却又抵制不了眼前功名利禄的诱惑,终于抛弃了女子。女子在家苦苦等候,她没有秦香莲的勇敢,奔赴京城与公主抢夫。她能做的只是在家苦苦等候已经如爹爹所说的已经变心的那个他。我希望这首歌讲述的故事是前一个,虽然悲凉,却很凄美。
      当然我想说的不是这首歌本身,是安与骑兵的出现带给我对自由的渴望的觉醒。印象里最早的关于自由的想法是文学带来的,在文字的世界里看到了世界各地的风景,人物和故事,那时候我常常会看着身边走过的人想,如果我是他(她),我的生活会是怎样?后来慢慢长大,离开家去外地上学。高考填报志愿时,我唯一的想法就是出省,那时候我一直憧憬和渴望着来北京,一直梦想着考上中国传媒大学。最终,我没能去北京,也没有考上中国传媒大学。我来到了福建,看到了我未曾期待过得大海,然后被它蛊惑了,深刻的爱上了这个城市。对于北京的渴慕,在两年前的暑假来玩过一次后就没有了,这是一个很明显不属于我的城市,我也不再对它抱有想法。我只是冷眼旁观的看着它的拥堵,它的古老与现代,它的厚重的历史,它的满负重荷的人群。
      曾经极度羡慕三毛那样的女子,可以任性的去到撒哈拉沙漠,体味异域的生活,用笔记录自己走过的痕迹,有一个相爱的人,过着简单但却从容的生活。幸福也许总是要付出代价的,荷西在意外中死了,三毛也自杀了。他们的幸福很短暂却永恒,每每读到三毛说,每晚都会和荷西十指相扣而眠时,我总会感动的想掉眼泪。那是关于流浪最单纯最持续的憧憬。直到现在依然如此。仍然记得,高中时王道伟写在本子上得那几句简单的话“一个仗剑天涯的梦想,一句春暖花开的承诺,一场千里之外的邂逅”,这些年无论他走多远在做些什么,我总会把他想象成一身白袍,仗剑独行,北风吹起翻飞的头发,牵着马永远朝着远方独行的浪子。我也羡慕那样的境界。
      看到安的时候,我的脑海里跳出了关于吉普赛人的形象素描,我只在电影里见过他们,神秘的,热情的,在街头巷尾,自娱自乐的唱着跳着。安与骑兵子参加河南卫视《你最有才》节目时,被巫启贤批评说音乐小众,不够优秀,安很激动的说,这是我们自己的音乐,我们会坚持走下去,从最初只有十几个听众,到现在的100个,将来我们要开10万人的演唱会。安的骄傲和倔强,是对自己音乐的极度热爱,和对音乐梦想的坚持,执着。看到这里的时候那种热血冲顶的感觉又一次让我头皮发麻,我忽而觉悟到,真正的自由不是位置的转移,城市的变换,不是大漠黄沙里的独行,不是山水里的游弋穿行,真正的自由是心灵的流浪。纵然因生存所迫,我们停驻在某一个城市,心却依然在一直前行。


      IP属地:美国来自iPad3楼2013-08-02 10:47
      回复
        我站在村口张望,望着通往外面世界的弯弯曲曲的小路,期待的眼神里,希望他的出现。我俩青梅竹马,两小无猜。
        十七岁那年上俺家提亲,被爹赶了出来,说他一没房二没车,还没什么一技之长,整天游手好闲,拿什么可以给我幸福。
        可俺就是喜欢他,和他在一起很开心很快乐,而且有人找我麻烦时,总是他站出来替俺解围,保护俺。从小到大,玩过家家,老是俺扮他的新娘,还煞有介事的把草编戒指戴在俺的手上。所以别的小孩老是起哄,说俺是他的媳妇。每当那时,俺的脸都红红的,心里却有异样的感觉,眼偷偷的瞟他,他只是呵呵的傻笑……
        当他走出家门时,俺从里屋追了出来,默默的跟在他后面走,尽管爹的喊叫在耳边回荡,可俺不管不顾。
        天黑了,星星很亮,远处不知什么在叫,俺很害怕。他终于开口了,说要走出村子,到外面闯一闯。等混出个样子来,再向俺爹提亲,看再怎么赶他。他说,你等我三年,三年的今天我一定回到你跟前。后来听人说第二天他就走了,俺没送。因为当晚回家被俺爹关了起来。
        三年来,上俺家提亲的人很多,我死活不同意,爹很生气,到后来绝食的办法也不管用了,我就以死抗争,爹实在没办法了,也不怎么管我了。
        可恶的是,周家来提亲了。爹说,周家的儿子做知县,有权有势有钱,嫁过去不愁吃不愁穿,一辈子荣华富贵。看爹见钱眼就放光,俺气不打一处来,满眼的势利,哪里还懂什么真爱。
        爹劝我,说别等了,三年没见面,他早变心了,不如嫁给周知县,有吃有穿……
        他说让俺等三年,不会多一天。今天都第三天了,三年又过了三天!可他还没出现。
        我站在村口张望,望着通往外面世界的弯弯曲曲的小路,期待的眼神里,希望他出现……


        IP属地:美国来自iPad4楼2013-08-02 10:48
        回复
          失落的民谣
          在这个音乐的时代,拿来主义已经成了不变的创作基础,空洞的歌词不断重复同一个主题。他们能另辟蹊径把民谣用自己的方式大众化,真的很不容易!
          其中我最喜欢三年三天这种叙事体歌谣,歌词简单,朗朗上口,我希望安与骑兵保持这种风格,把普通人的苦难和喜悦通过安的轻灵温婉和骑兵厚重悠扬的声音传诵四方。
          每一个伟大音乐人都有自己一生想用音乐去表达主题。这个主题会是爱,就像Michael Jackson,有可能是愤怒和不满,就像很多的摇滚歌手....... 但是中国当下太多的音乐人都不知道自己为止奋斗一生的音乐他的主题是什么,华丽的歌词空洞而乏味,不断的重复表达一个连听众都感觉无聊的主题,其实我个人是不喜欢听歌的,在我看来除去那优美的曲子很多的歌手的清唱简直是一种折磨。所以我相对歌曲来说更喜欢纯音乐——因为它们每一首都附有灵魂。安与骑兵的歌曲,只有两种乐器鼓和吉他。但是他们用这两种乐器告诉了我们他们每一首歌曲的灵魂,你听得到吗?
          民谣这个古老的音乐表达方式,最能掌握民众的言论,意向和他们的情感。我感觉安与骑兵的风格也最能并赋予民谣现代化的意义,他们可以用声音唱出当下普通人的哀愁,普通人的喜乐。而这也是最能打动人的地方。
          作为一个听众,其实我们时刻都在聆听,一声愤怒的嘶吼,孩子们愉快的笑声,劳动者辛酸诉说,政客们的夸夸其谈,社会上的各种不公........ 太多太多平凡的声音都可以用音乐表达。
          民谣已经失落了,今天听到了安与骑兵的诉说!


          IP属地:美国来自iPad5楼2013-08-02 10:50
          回复
            有点长回家慢慢看


            IP属地:宁夏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3-08-05 20:1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