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公平吧 关注:2,395贴子:12,698
  • 5回复贴,共1

漯河格瑞特国际小学招聘招生内幕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对于学生和家长来说,教育是神圣的;对于教育者来说,教育是良心工程。然而,这对于漯河格瑞特国际小学——小城镇里的私立贵族学校(名义是公立),她的招生招聘内幕打破了教育的圣洁,让人在惋惜的同时更多的是扼腕。为防止更多的学生、家长以及老师受骗,现将其真实的招生招聘内幕呈现如下:
招聘实况:3500元-6000元高薪?
2012年四月下旬,该校在无土地指标、办学手续尚未齐全的情况下(据校长介绍当时根本心里没底气),该校开始招聘教师,3500-6000元的薪资在当地是相当有诱惑力的。当时60多名刚毕业的本科生,凭着对教育的热情和梦想通过层层考试,在1000多名报名者中脱颖而出。
就是这批激情而又单纯的学子们,在类似“传销”模式的培训后(大多数离职的教师回忆时均这样认为),被学校带出去开始招生。“当时学校被描述的太美好了,薪水也不错,头脑发热,连续四个月拿400多元,现在想想真不知是怎么熬过来的”,一位老师曾这样说道。
或许大家当时想的更多的是是开了学就好了,就能拿到高薪了,笔者当时也这样想。于是60多位佼佼者,在酷暑中走到街头、乡村去宣传,食宿自理,没有周末,连请假都怕被开除的情况下,按照学校培训和编好的语言去向家长讲解,“现在想想挺对不住家长的,我们那时也不知道学校会这样,当时认为学校承诺的东西不是很难实现,董事长一再向我们保证她是个教育者,做的都是良心活。哪想自己就是一颗招生的棋子,一直被学校玩弄。”
许多老师在一起聊天时无奈的感叹。
在招生时,每个老师一天只有20元(有时还会因各种原因被扣除),报着跟学校同艰苦共奋斗的念头,咬着压坚持。就是这样也避免不了被开除的命运,稍微范点错立马清除队伍。当时学校的管理者曾私下说:“一个学校的成立必然会有烈士的,我们根本需要不了这么多老师,觉得不行就可立刻淘汰。”于是在一个又一个辞退命令下,一个又一个老师离开,不过现在想想,提前离开未必是件坏事。
经过四个月的辛苦,招来了50多名学生,而剩下的老师也仅剩20余人。就在大家抱着幻想励志教育的时候,一部分老师因学生少,被指派到分部幼儿园教学,说是锻炼,作为储备。可原来从没提前说过会调整到幼儿园,虽然本科生现在不算什么,但也不至于被当幼儿园的对外炫耀工具。不过还有部分老师仍怀抱一颗早晚回归小学的梦想,并且不愿四个月的心血白费,扎根在幼儿园。
这也不算什么,更大的悲哀还在后面,梦想总算可以拿到高薪的老师被通知正式签合同进入试用期,三个月,一个月1000元左右。等于说七个月老师的工资加在一起还不到5000元。而转正后能拿3000元也是很奢侈的事情。此外,在教学工作中,老师们的正常教学工作经常被干扰,早上6点多上班,晚上八点多下班,稍微不得领导满意就得到辱骂,包括代理校长在内,经常被骂“没什么用、要你干什么吃的,不行就走人”等等之类,所有的教学工作都要听从从来没从事过小学教育的“大领导”。之后又重金聘用了个知名院校校长,也没逃过人身攻击,于是两个校长相继离职,老师也一个接一个被迫离职,仅剩三个被从另一私立学校诱骗来的老教师,处于对“当时带出来”学生的负责,无奈的支撑着,打破牙只能往自己肚里咽。
2013年5月,又新招了一批教师,目前正上演着之前教师的命运。之前走的老师都被附上“没本事”的烙印,这就是格瑞特老师的待遇。
招生实况:2万元的学费=普通学校受教
2万元的小学生学费对于一个小城镇来说是天大的数字,然而望子成龙的父母们在听到学校一系列美好的宣传后,仍将学生送至。本想学生受到最高档次的教育,在他们心目中,孩子未来就在教育神殿中度过。然而我们先来看看学校的承诺和实施情况:
学校当时承诺:一年六套校服、学生至少掌握两门特长课(陶艺、厨艺、钢琴、舞蹈、文学社、天文社等等一应俱全)、书包文具等学习费用学校承担、学校9月准时开学。
如何实现:书包文具学生自备、到今年四月份学生仍就两套一模一样的旧式运动服(一套衣服不过50元),特长课仅开钢琴、美术、舞蹈、武术四门。
再来说校舍,学校承诺最初先让学生在幼儿园上课,9月份开学,而到9月份的时候,新学址仍是一片杂草丛生的空地,直至现在,学校仍在建设中,这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等于只是转学到幼儿园上课,所好的是跟着原来的老师,在知识上得到诚心的教导。连学生现在都开玩笑说,学校说的一切都是玩笑,这些玩笑都开不起但确实是开了。
家长们对学校的评价说,“学校老师没什么可说的,他们的辛苦我们看在眼里,但其他根本不想谈及。”老师辛苦,就是怕愧对孩子,除了教学外,还要负责孩子们的日常生活:端饭、盛饭、宿寝都被规定老师的职责范围。除了这些,还得利用空余时间去宣传,并且应付一系列的检查。有的老师说,真的想教好学,但是现在连备课的时间都很奢侈,这样下去,肯定会影响教学。并且老师的频繁更换对孩子的适应能力来说也是一个最大的挑战。
生活上,学校的确吃的很好,这也是学生满足的地方。然而休息的环境是寝教合一,洗澡仅仅两个水龙头,孩子们是无邪的,他们没有过多的要求,但看着那一双双无知的眼睛,学校情何以堪。
学生单纯但不是实验品,老师单纯担不是玩物,家长单纯但不是傻子,不要再打着“为中国教育事业而奋斗”的幌子,说着“教育凭良心”的话,仗着“上面有人”的气势,商业的运作对于学校不是不可行,只要有利于教育,如果仅仅为金钱、为利益而采取不正当手段,即使成功又能如何,得利落坏名声,如此何必!
注:以上观点并非一家之言,事实可经过考证,仅为教育一方净土!


1楼2013-07-30 15:19回复
    这算不算诈骗啊!!!很不合理啊!!!!


    2楼2013-08-24 17:06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3楼2013-08-27 13:04
      回复
        这么可怕的吗


        6楼2020-04-12 13:41
        回复
          听说转公立了,叫源汇实验学校,今年招不招插班生?


          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21-04-21 14:5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