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组】题目:“自己跟宁次,依着队友的天时地利在琐碎的生活中搭建起千丝万缕的联系,真的无法说清是谁、在什么时候初次动心,也无法解释依恋是因为习惯还是彼此欣赏。靠互相消磨岁月建立起来的感情,会不会最终也归结于平淡的岁月。”
摘自:《离家出走》
作者:@他们的日子
原文链接:
http://tieba.baidu.com/p/1209509574长评:
《问》
ID:@玖•沈千凝
无论从思路还是语言的角度来看,《问》都是一篇比较顺畅的文。
是木叶广大八卦群众长久以来的疑惑,也是天天内心纠结的发问,两人的关系从开头部分就占据大量篇幅,成功吸引眼球。好在这疑惑在井野的助推下,总算在第四部分有了解答。有“问”也有“答”,“千丝万缕的联系”最终没有归结于“平淡的岁月”,标题和作品本身都和签文出处都有明显的联系,是比较成功的扣题。
对于语言表述的判定,我个人一向以“能否很好地服务情节”为标准。这篇的语言大体上给人轻松感,比如井野目击宁天二人修炼场面之后的坚信,又如逼问大会的种种,很符合作者自己对本文“欢乐吐槽”基调的设定。
丰富的心理描写是本文一大特点,特别在第二部分,天天的纠结心理占有很大篇幅,而其中不乏相同或接近的表述,有车轱辘话来回说的嫌疑。建议删去部分重复的表达,或者把这些段落理清层次,并在之间加以清晰的逻辑关系,而不是单纯地把相似的想法进行堆叠。
叙事部分也存在类似的小问题,第三部分的夏祭准备和夏祭的过程描写细致但稍微有些流水账般的繁杂,许多语句内都有大量的定语修饰,虽然生动形象,但太过着眼于小细节容易详略不明,相信省略部分才能让重点更明晰。
起到助推作用的井野又一次出现是在第四部分,使这个梗更加完整,有始有终,而后顺势收尾,读来心情舒畅。
人设方面没有太大过失,告白那大段虽然不像他的一贯风格,不过并不像作者自己担心的把宁次写崩,对人物个性的把握都还在合理范围内。与两位主角相比,井野这个人物的刻画更为出色,是这篇文的亮点之一。
总体来说,是篇比较稳妥的佳作。期待能在今后看到你更好的作品。
《漠》
ID:
@LachUndStirb刚点进去就被第一句话吸引,因为离婚的情节在宁天文中并不常见。第一部分主角未露面,本文主题仅从配角的对话就能看出个大概,鹿丸的一句“因为不爱了。。。吧?”点题,全文各处也无不显示着两人感情的淡漠。但平淡不等于淡漠,作者对签文的理解有一定偏差,导致虽然迎合标题,却和F组的主题脱了节。
撇开签文运用,与其说这是一篇完整的短篇小说,更像是短篇小说的引子。只提到了不爱,不爱的原因却一笔带过;面临离婚的男女主角所占“戏份”还不及路人们的对话,宁天两人的个性没有很好得到体现,反而是路人们个个的性格呼之欲出。
此外,语言表述也存在一些问题。全文充斥着大量对话,确实很直接地反映了配角们的性格,但缺乏必要的描写和过渡,使得这篇文没有被撑起来,显得略单薄了。此外,文中有多次误用标点的现象。
不知是作者年龄太小阅历有限无法深入描写,还是时间太短不足以展开?无论如何,这篇作品都不能算是完整的参赛文,也因为字数不足下限2000字,会扣除相应的分数。有好的构思只是一个开始,希望你可以继续这个构思,准备充分之后再慢慢磨出一篇更好的完整的作品。期待看到你更好的表现。
《缱》
ID:@爱天恋樱
单从标题看来,《缱》大概是本次文赛第一轮看上去比较抢眼的一篇了。选字好评,“缱绻”本是一对连绵词,联缀成义而不能分割,故交叉用作节标题;而标题单用一个“缱”字,恰好对应了被留下的天天的主视角。个人觉得从这个层面理解很有意思,设置很用心。
天天和宁次的视角交替进行,是本文的一大亮点。同一事件从任何一个单一角度看来都会有盲点,结合起来总能有不同的发现,而这篇作品在这点上也下了功夫。
从《人鬼情未了》到《未闻花名》再到《夏雪密会》,生死两隔相思不减的梗大家都不陌生,但结合起原作的进展,设定宁次为魂魄的这篇文的出现很合时宜。最开始情节的发展很温暖,不过从A级任务那一节的走向有点让人匪夷所思,总觉得是为了表现“天天相信宁次的存在”而刻意设置的,单纯因为相信就要铤而走险我觉得有点牵强,或者说如果有更多铺垫也许会好些。另外结局交待得有点模糊,给人感觉像是有了好灵感开头却不知如何结束这个故事。按情节发展的情况来看应该是宁次此时离开比较好,但又说要等到爱她的人出现再离开,回顾全文,会感觉其实没有太大的进展。可能我有这种想法是因为收到有类似人设的电影影响,在此推荐三谷幸喜的电影《了不起的亡灵》,虽然是亲情为主题,不过总有些相通的东西。
虽然有缺憾但不否认是佳作,各国的优秀影视作品或小说都涉猎一些或许会给你的写作带来更多灵感。期待新作。
《情》
ID:@锁霜卿
正如标题的情字,这篇文以“情”为中心,对天天对宁次的感情做了多方位的刻画。其中特别是开头部分有不少漂亮句子,虽然赏心悦目,但部分句子使用太随意,和上下文之间没有明显逻辑联系,让人对它们的作用和意义摸不清头脑。偶有搭配不当的现象,比如“依稀记住……”应改为“依稀记得”。后半段心理描写很多很细,但值得一提的是有人称不统一的情况:原来分别用他和她指代宁次和天天,却突然变成了你和我,让人弄不清到底这篇文的视角到底是什么。不过如果是内心活动需要切换人称的话,用引号或其他符号标注出来也许会比较合适。
刚才说道这篇文里感情占了主要位置,但正因为感情的描述占据了太大的篇幅,情节就没有很大的发挥空间。对于两人的过去也好,宁次生命的结束也好,这些对于文章很重要的情节却大多是被一笔带过。我们对于他们的过往所知甚少,但为了更好理解你的想法,对这些情节还是很有必要正面说明一下的。
关于文风,作者限定为散/淡文。形式上看来足够散了,但神也有些过散。需要精简一下对情节没有太大作用的描写,以便明确你真正想要传达的东西。在情节的设计上,以后需要多下功夫,期待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