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采桑子 又名《丑奴儿令》、《罗敷艳歌》、《罗敷媚》。唐教坊大曲有《杨下采桑》,南卓《羯鼓录》作《凉下采桑》,属“太簇角”。此双调小令,殆就大曲中截取一遍为之。《尊前集》注“羽调”,《张子野词》入“双调”。四十四字,前后片各三平韵。另有添字格,两结句各添二字,两平韵,一叠韵。 【格一】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韵)。 中仄平平(韵),中仄平平中仄平(韵)。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韵)。 中仄平平(韵),中仄平平中仄平(韵)。 【格二(添字)】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韵)。 〖中仄平平(韵)〗,中仄平平,中仄仄平平(韵)。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韵)。 〖中仄平平(韵)〗,中仄平平,中仄仄平平(韵)。
17、诉衷情 唐教坊曲。唐温庭筠取《离骚》“众不可户说兮,孰云察余之中情”之意,创制此调。双调四十四字,上下片各三平韵。 龙榆生《格律》原书收平仄韵错叶格(格二),双调平韵格未收。平韵格流传较广,宜为定格。平仄韵错叶格,《金奁集》入“越调”。三十三字,六平韵为主,五仄韵两部错叶。 【定格】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中仄仄平平(韵)。 中平中仄平仄,中仄仄平平(韵)。
平仄仄,仄平平(韵),仄平平(韵)。 中平平仄,中仄平平,中仄平平(韵)。 【别格】 平仄(韵),平仄(韵),平仄仄(韵),仄平平(韵)。 平仄仄(韵),平仄(韵),仄平平(韵)。 仄仄仄平平(韵),平平(韵),平平平仄平(韵),仄平平(韵)。
18、画堂春 最初见《淮海居士长短句》。四十七字,前片四平韵,后片三平韵。《山谷琴趣外篇》于两结句各添一字。 【定格】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中平中仄平平(韵)。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中仄平平(韵)。
中仄中平中仄,中平中仄平平(韵)。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中仄平平(韵)。 【注】结句添一字,成“中仄仄平平(韵)”。
19、阮郎归 又名《醉桃源》、《碧桃春》。《神仙记》载刘晨、阮肇入天台山采药,遇二仙女,留住半年,思乡甚苦。既归,则乡邑零落,经已十世。曲名本此,故作凄音。四十七字,前后片各四平韵。 【定格】 中平平仄仄平平(韵),平平中仄平(韵)。 仄平平仄仄平平(韵),中平中仄平(韵)。
平仄仄,仄平平(韵),中平中仄平(韵)。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中平中仄平(韵)。
20、三字令 双调小令,始见《花间集》。《张子野词》入“林钟宫”。四十八字,前后片各四平韵。 【定格】 平仄仄,仄平平(韵)。 仄平平(韵)。 平仄仄,仄平平(韵)。 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仄仄,仄平平(韵)。 仄平平(韵)。 平仄仄,仄平平(韵)。 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注】宋人有于第二句下增“平仄仄”一句,作成对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