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在贴吧里看到一则帖子,内容是“ 我说你们总研究IPHONE有啥用啊 又不是很贵的机器 谁都能买”,突然想写一则帖子,提提我对iPhone的看法。
其实手机,或者说其他所有的电子产品不是看贵,而要看走的多远,当年的iPhone已经完成了每一次换代往前走100米,现在的iPhone虽然放慢了步伐,4到4S的换代只是往前走10米,4S到5的换代也只是往前走了10米,但是总路程还是420米。而其他手机,包括三星虽然近几年走的速度比较快,但也只是就到了接近400米的位置,然后现在也同样放慢了脚步。
大家对于iPhone老矣的看法,其实最重要的原因是在经过了前期突飞猛进异军突起的阶段之后,到达了瓶颈期,在这个时候放慢脚步是任何一个公司都会遇见的。
不要说乔帮主如果活着会怎么怎么样,事实证明,老乔也害怕瓶颈期,遥想当年apple2大行其道的时候,老乔也是意气风发,但是之后以他私生女的名字命名的Lisa电脑却成了苹果公司的第一场滑铁卢之战。
当1997年,斯蒂夫·乔布斯回到苹果,他学会了改变策略,就是在到达一个瓶颈期之前推出可以分散大家注意力的另外一款产品,iPod、iPhone、iPad都是在这种策略下出现的产品,它们标志着苹果在达到了一个巅峰,难以再往上爬的时候,又从另一个山脚爬到了另一座高山的巅峰。因此我不敢说老乔还活着的话,iPhone会比现在走的更快,但是我相信老乔如果还活着,按照他的思想,苹果肯定会快速的攻下另外一块阵地,在山头插上苹果的大旗。
虽然现在苹果的整体步伐减慢了,但是从近期苹果的动作来看,这家公司依旧是按照老乔当年的策略在往前走,只是缺少了这个第一掌舵人之后,速度放缓了。
而同时,所有追击苹果的公司,包括谷歌,包括三星,也不约而同的在这个时候走到了瓶颈期,同时放慢了角度。谷歌很聪明,学会了把大家的视线转向自动驾驶汽车和高科技眼镜上,而三星还是在它阵线过于分散的手机市场上拼命前冲,就像当年陷入了西伯利亚严寒之中的德国军队。
现在看来这场科技公司的抢滩战,决定性的问题就在于谁先突破现下的相持,走出瓶颈。从公司的历史与文化来看,苹果的优势依然明显,而三星,现在看来,真的很像06、07年的诺基亚,大家想想现在的诺基亚吧。
公司文化与突破能力是现下科技公司发展与未来的基本因素,也是最重要的因素,在公司文化异常鲜明的苹果面前,暴发户一般的三星怎么能比呢。
其实手机,或者说其他所有的电子产品不是看贵,而要看走的多远,当年的iPhone已经完成了每一次换代往前走100米,现在的iPhone虽然放慢了步伐,4到4S的换代只是往前走10米,4S到5的换代也只是往前走了10米,但是总路程还是420米。而其他手机,包括三星虽然近几年走的速度比较快,但也只是就到了接近400米的位置,然后现在也同样放慢了脚步。
大家对于iPhone老矣的看法,其实最重要的原因是在经过了前期突飞猛进异军突起的阶段之后,到达了瓶颈期,在这个时候放慢脚步是任何一个公司都会遇见的。
不要说乔帮主如果活着会怎么怎么样,事实证明,老乔也害怕瓶颈期,遥想当年apple2大行其道的时候,老乔也是意气风发,但是之后以他私生女的名字命名的Lisa电脑却成了苹果公司的第一场滑铁卢之战。
当1997年,斯蒂夫·乔布斯回到苹果,他学会了改变策略,就是在到达一个瓶颈期之前推出可以分散大家注意力的另外一款产品,iPod、iPhone、iPad都是在这种策略下出现的产品,它们标志着苹果在达到了一个巅峰,难以再往上爬的时候,又从另一个山脚爬到了另一座高山的巅峰。因此我不敢说老乔还活着的话,iPhone会比现在走的更快,但是我相信老乔如果还活着,按照他的思想,苹果肯定会快速的攻下另外一块阵地,在山头插上苹果的大旗。
虽然现在苹果的整体步伐减慢了,但是从近期苹果的动作来看,这家公司依旧是按照老乔当年的策略在往前走,只是缺少了这个第一掌舵人之后,速度放缓了。
而同时,所有追击苹果的公司,包括谷歌,包括三星,也不约而同的在这个时候走到了瓶颈期,同时放慢了角度。谷歌很聪明,学会了把大家的视线转向自动驾驶汽车和高科技眼镜上,而三星还是在它阵线过于分散的手机市场上拼命前冲,就像当年陷入了西伯利亚严寒之中的德国军队。
现在看来这场科技公司的抢滩战,决定性的问题就在于谁先突破现下的相持,走出瓶颈。从公司的历史与文化来看,苹果的优势依然明显,而三星,现在看来,真的很像06、07年的诺基亚,大家想想现在的诺基亚吧。
公司文化与突破能力是现下科技公司发展与未来的基本因素,也是最重要的因素,在公司文化异常鲜明的苹果面前,暴发户一般的三星怎么能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