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军吧 关注:246,229贴子:2,619,566
  • 8回复贴,共1

普鲁士的卡秋莎:二战中的德军多管火箭炮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提起二战中的火箭炮,人们往往想到苏军那大名鼎鼎的“卡秋莎”。那嗖嗖的道道火光,顷刻间使德国鬼子的阵地变成一片火海。在20世纪50年代,每当在电影中看到这样的场面,人们都要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正像二战后期在苏军队列歌曲《卡秋莎大炮》中唱到的那样:“在海洋,在陆地上,嘿!沿着前进的道路上,嘿!前进着俄罗斯的卡秋莎,迈开战斗的步伐前进,哈哈哈哈……。”那激昂的旋律,乐观的精神,使人热血沸腾。在二战中,德国军队和美国军队也广泛使用了多管火箭炮。这里介绍的是二战中德军广泛使用的各型多管火箭炮。由于其中多数是半履带式自行火箭炮,故我们放到《老车珍品》栏目中加以介绍。


1楼2013-07-28 09:58回复

    从150毫米火箭炮起家
      德军最先装备部队的多管火箭炮,是“涅维尔贝尔法”41型150毫米多管火箭炮,1941年末开始装备火箭炮营。这种多管火箭炮一直用到二战结束。二战后,法国军队还用了一段时间。
      “涅维尔贝尔法”41型火箭炮炮管长1.3米,炮管直径160毫米,共6根炮管呈六角形布置,火箭炮炮管内无膛线,为了使火箭弹在炮管内稳定,炮管内有3根高17毫米的导轨。6根火箭弹发射管整体布置在2轮牵引拖车上,火箭发射器的俯仰角为5~45度,左右可各旋转27度。整套装置的战斗全重为536千克,一般用Sdkfz.11半履带式装甲车牵引,也可用牵引能力1吨以上的车辆牵引。6根火箭炮管的编号为:左上为1,左侧为2,左下为3,右下为4,右侧为5,右上为6。发射顺序为1-4-6-3-5-2,这样做的好处是发射受力比较均衡。采用有线电点火装置,导线长度18米,也就是说,士兵可在18米外给火箭弹点火,避免火箭弹后喷火焰的伤害。火箭弹发射间隔为2秒。装6枚弹的时间为90秒。
      150毫米火箭弹的全长为0.931米(榴弹)和1.015米(烟幕弹),前部装推进剂,尾部有26个喷火口;后部装炸药或发烟剂。这种布置较特殊,其目的是增大火箭弹着地爆炸时的炸高,以增大破片的杀伤效果。火箭弹靠旋转稳定。弹种有两种:榴弹和烟幕弹。榴弹全重为31.5千克,烟幕弹为 35.5千克。火箭弹的初速为340米/秒,射程为7 062米(榴弹)和6 900米(烟幕弹)。此外,还研制一种化学弹,即毒气弹。尽管这种毒气弹已研制成功,但德军一直未敢在战场上使用。
      这种150毫米火箭炮的生产总数达5 769门,在二战的战场上广泛使用。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6楼2013-07-28 10:01
    回复
      42型150毫米自行火箭炮
      这种火箭炮全称为Panzerwerfer42型150毫米自行火箭炮。实战表明,150毫米火箭炮是十分有效的炮兵兵器。不过,由于它是牵引式,进入和撤离炮兵阵地感到不便。为此,1942年,德军开始研制自行式的150毫米火箭炮。选用的底盘为Sdkfz.4半履带式装甲车,改装的过程是,将装甲车的后部改装成火箭发射转台,上部装上10具火箭发射筒。发射转台可以左右旋转270度,火箭发射筒的俯仰角为-12~+80度。车体内装20 枚火箭弹,10枚火箭弹打完后,乘员要打开后车门,站在伸出的踏板上来装填火箭弹。弹药基数只有20枚,作战时有专门的弹药车来配合作战。转台的操纵及火箭弹的发射,均由乘员在车内控制。由于火箭发射装置布置在车体后部,又有装甲保护,火箭弹发射时的喷火不会对乘员造成伤害。这种42型150毫米自行火箭炮,共生产了约300辆,配套的弹药车共生产了289辆,在北非战场和欧洲战场上均有大量应用。
        另有一种装在Sdkfz.6型5吨半履带式装甲车上的150毫米自行火箭炮,也称为42型,炮车内装26枚火箭弹。这种自行火箭炮共生产了不到100辆。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7楼2013-07-28 10:04
      收起回复
        210毫米火箭炮
          和150毫米火箭炮同期研制的,还有一种210毫米火箭炮,称为“涅维尔贝尔法”42型210毫米火箭炮。为了便于识别,火箭发射管改为5 个。支架等部件和“涅维尔贝尔法”41型150毫米火箭炮大同小异,固定和点火方式也和41型相同。这种210毫米火箭炮从1942年到1945年德国战败共生产了1 587门。
          战斗全重为1 100千克,火箭炮的俯仰角为-5~+45度,射角为左右各12度。火箭发射管全长1.3米,点火顺序为1(上)、5(右中)、3(左下)、4(右下)、 2(左中)。火箭弹全长1.25米,直径210毫米,全重100.6千克,其中:火箭发动机部分39.8千克,喷口部分2.3千克,推进药部分18千克,包括10千克的TNT炸药在内的战斗部40.5千克。战斗部在前。点火的控制导线长9米。火箭弹的尾部有22个喷孔。弹种只有榴弹一种,最大射程为7 850米。在北非战场上,曾经有一次火箭弹的最大射程达到惊人的9 140米。
          这种火箭炮一般靠半履带式卡车来牵引。由于它的战斗全重较150毫米火箭炮重,因此,要好几个德国大兵连推带拉才能将其挂到牵引车上,比较费劲。有意思的是,这种210毫米火箭炮管还可以挂装到强击机上,使强击机的威力大增。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8楼2013-07-28 10:06
        收起回复
          型式多样的280/320毫米火箭弹发射装置
               在二战中,德国研制的280/320毫米火箭弹,算得上是重型火箭弹。它的发射装置样式较多,有固定发射架式、牵引式、自行式、机载式数种。不管发射装置如何,其核心还是在火箭弹上。
            固定发射架式有两种,40型为木制,41型为金属制。其突出特点是结构极其简单。木制的40式四联装发射架部分全重仅52.2千克,金属制的 41型为110千克。木制的重量较轻,便于制造,简直跟一件家具差不多。不过从前线来的报告称,木制的发射架有发射后着火的事例,后来生产的以金属制的居多。
            点火导线长度为13米,发射间隔为2秒,发射顺序为3、1、2、4(右起)。280毫米火箭弹和320毫米火箭弹外形相似,但在尺寸、重量和装药、用途上,却有相当区别。280毫米火箭弹的弹头部分装50千克TNT炸药,全重为82千克,弹径280毫米,全长1 190毫米,最大射程2 137米,用于地面压制和杀伤爆破;320毫米火箭弹全重79千克,全长1 290毫米,最大射程2 027米,头部装汽油和柴油混合液35.9升,当燃烧弹使用。这两种弹的尾部相同,尾部的喷口直径为140毫米,推进剂装药为6.6千克。两种火箭弹的最小射程均为932米。这种火箭发射装置多数用到苏德战场上。
            由于固定的机动性太差,德国人又研制出牵引式280/320毫米火箭发射装置。6联装的火箭发射架装在两轮拖车上,有牵引支架和助锄,全重1 116千克,发射架可左右转动30度,俯仰角为0~45度。引人注目的是,6个发射框架中,一个装320毫米火箭弹,5个装280毫米火箭弹。它通常用半履带式卡车来牵引,炮班的士兵乘坐在半履带式卡车上。由于机动性的提高,这种牵引式的火箭炮比固定式的用得更广泛。
            车载式的280/320毫米火箭炮,称为SWR40自行火箭炮。在Sdkfz.251半履带式装甲车的车体两侧各装3具火箭发射架。6个火箭发射架中,也是1个装320毫米火箭弹,5个装280毫米火箭弹。火箭发射架可俯仰5~45度。火箭弹的发射间隔为10秒。乘员人数为7人。除了6枚待发弹外,载员室前部还装有6枚火箭弹,共12枚火箭弹。这种自行火箭炮威力大,机动性好,又有装甲防护,综合性能不错。但是,由于它的弹药基数低,持续作战的能力并不强。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0楼2013-07-28 10:10
          回复
            在德国陆军的火箭武器中,还有一种80毫米自行火箭炮很引人注目。它装在半履带式装甲车上,有双排24条轨道发射架布置在装甲车的后方顶部,有火箭弹48枚。火箭弹的实际直径为78毫米,全长703毫米,弹头部分装610克TNT炸药,其最大射程达5 300米 ,相当可观。这种自行火箭炮在二战中用得较早,但生产数量有限。二战中期,德军比较了80毫米火箭弹和150毫米火箭弹的优劣,出人预料的是80毫米火箭弹要优于150毫米火箭弹。这可能是80毫米自行火箭炮的火力密度更大所致。此后,德军急于大规模生产80毫米自行火箭炮,无奈大战已近结束而未能实现。


            11楼2013-07-28 10:11
            回复

              THE END


              12楼2013-07-28 10:12
              回复


                13楼2013-07-28 10:13
                回复


                  21楼2013-08-03 15:5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