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 道
——独立创作人·乔力
世间乱象,滚滚红尘的自我升华和超脱之道,一言以蔽之:尘道!人之渺,寿之短,飙乎若浮尘。
生而无自知自觉者,故有十万个为什么,生之艰难,命运多舛,人皆鸟兽散。穷其一生以知天知地知人知己。何故?无妄无不知也。幼童多惧夜,实乃惧未知。迷惘则惑,惑而惧之,灵魂无所依傍,浮萍哉。信仰,让灵魂有处安放。
生活禅的提出者净慧法师云:做人的四句口诀——信仰,因果,良心,道德。吾剖析之:信仰前已提到,此处信仰包含宗教信仰又不仅限于此;因果:意识之于行动,行动之于结果。此处因果亦包含宗教的因果报应并不仅限于此;良心:自律;道德:他律。信仰与良心是不可缺的,因果是常识,人人都明白,道德与习俗包含于观念,大多数人还是需要道德的。
净慧法师又说了四句话,吾亦剖析之:1.将信仰落实于生活。即愿望与日常行为不脱节,应一致,稍微提高广泛一点即理想与现实结合,理想的可行性就高一些,现实也有了盼头,添了颜色。2.将修行落实于当下。这一部更具体更趋向于方法论了,更看得见摸得着了,此处当下等同于“从现在从身边小事从我做起”,让修行落到了实处。宗教中讲的修行即教外人士讲的修身养性,猫叫个咪。都是提高自己,帮助别人,修己安人的意思。3.将佛法融化于世间。佛法是纲,世间法是目,此处世间法并非法律,是佛法融合于世间的表现形式。佛法是体,世间法是用,纲举目张,一体一用。理论联系实际。4.将个人融化于大众。即融于集体,一家人,推己及人,爱一切人。
净慧法师有十二字:菩提心,般若见,息道观,生活禅。菩提心即慈悲心。般若见即高见明见洞见。息道观即止,生活禅即慧。前两条互为因果体用,后两条前因后果。
提到慈悲心,我们不能不说说观音,观世音,旁观纵观世间民音,体察百姓疾苦之意。观音在佛家的知名度非常广,造型也极其丰富,大到东莞观音山山顶净高三十三米重达三千多吨的世界最大花岗岩观音菩萨圣像,小到人们常常佩戴在颈项的玉观音。观音文化是佛教文化的缩影,观音以慈悲心,度众生而著称,而上文净慧法师的生活禅与观音文化实质上殊途同归。以人类视野观照苍生,信不信教,信什么教,都没关系,人人幸福,才是真理!
尘道,幸福之道矣!
2013.7.26
下午05:10
中国·张家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