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欧亚吧 关注:96贴子:617
  • 3回复贴,共1

爱的基本语法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爱情是一种很玄的东西,一千个人口中有一千种爱情。如果我们非要追本溯源,理科生会说一切都是费洛蒙惹的祸,而文科生会说——言语有灵。这里,文科生十三,接地气不爱风花雪月、不好吟诗作对,谨以最理性的方式带你去捕捉字里行间文法中的爱。
爱都有哪些基本语法?有肯定句:“我爱你”、“我等你”最暖心,“随便”、“我想找个好人”最伤感;有否定句:“对不起”、“我配不上你”相辅相成,“不甘心”、“替你不值”首尾呼应;有疑问句:“后来你好吗?”、“Ta对你好吗?”含义冷暖莫测,“你不觉得我们该谈谈吗?”、“有病吧你?”让人心头一凛。还有祈使句、双重否定句、假设句……每一个句型都代表着一种爱情,当然,不只是和煦的,还有冰冷的。
十三,毕业于厦门大学中文系。历任某DM杂志采编,某高中语文教师,某报实习记者,现任图书编辑,做书也写书,顺便混迹于时尚杂志美妆专栏。为人团结紧张严肃活泼,面冷嘴硬心肠热。写情感,不指南。心有蔷薇时调戏猛虎,独自等待时相信未来。


1楼2013-07-22 10:52回复

    十三在书中有一段关于“富养女”的看法
    P158
    据说现在稍有些条件的家庭都必须坚定的贯彻“女孩要富养”的理论,吃穿用度从不肯屈了女儿,生怕哪天一个坏蛋用个三流牌子就把姑娘拐了去。“富养”是否有必要暂且不谈,只是如果真的笃定要“富养”的话,恐怕有必要先确定什么是真正的的“富养”:
    学了芭蕾舞就是“富养”吗?
    念了贵族学校就是“富养”吗?
    用名牌就是“富养”吗?
    教会她故作骄矜就是“富养”吗?
    那些内心里的卑怯和不自信,渴望拥抱世界又怕受伤,想大声生活又难于发声的纠结和尴尬,或许才是真正需要“先富裕起来”的部分。可是这些部分如果不待爱情来唤醒,又该怎样来培植?
    太多的问题没有答案,虽然电视里已经迫不及待问着“你幸福吗?”
    作为一个还没有生儿育女的人,谈这个话题还有点早,但前一段,去马场跟朋友小聚的时候,大家刚好说过这事,简单的探讨一下,在马场里,不乏骑术教练嫁入豪门的事,大家总是觉得这是灰姑娘和白马王子的故事,但是人生需要揭穿,一位大姐戳破了真相,这几个嫁入豪门的姑娘,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知书达理,有一技之长的人,不是没家教,没见识的骂街大妈。有一个甚至是管理硕士,能够得心应手的打理马场。
    小时候我不爱读书,我爷爷告诉我,知书才能达礼,识文断字,才能通晓大义。有智慧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
    其实和十三同在豆瓣写东西,很多时候,我都被认为是男人,甚至我爱人也常叫我纯爷们,我想这更多的因为我,习惯了独立,自由的生活,一直到现在,我也经常独自去旅行,自己决定自己做什么工作,有独立的收入,我从不依附于别人的性格。其实作为女汉子,我有很多缺点。我总想如果当年我练毛笔字的时候,我妈能让我坚持一下,或许今天,我也心灵手巧,秀外慧中。
    但我妈是个希望我最快乐的自己的人,她给我的教育让我觉得,成功是什么,是你心里什么珍视什么,而你保全了这份珍视,你做了你自己,你就成功了。


    2楼2013-07-22 10:53
    回复

      我不想假装这是一篇客观公正的书评,我觉得,当我爱一个基友,应该大义凛然地表现我对她的偏爱、溺爱以及无节操地追捧。记得曾经跟十三谈起过什么是真爱,我们一致认为,真爱必须包括“即使他去砸仇家的窗户,我也会发自内心地从地上抄起一块大小分量合适的板砖给递过去。“
      十三的文章好,这也不是我说了算的,豆瓣恁多粉丝说了算的,当然,十三的文章特别对我的味儿,想当年我俩还没勾搭上的时候,有一天我有一个友邻豆油问我为啥十三每一篇日记我都推荐了,我只能答出一句”是吗?我都没注意。“我想,虽然我也算一个写过几篇文章的人,但十三的文章里有我缺的那一种暖融融的感觉,无论是跟爹妈的,还是跟恋人的,我都没有这种气儿。我曾跟十三说,张爱玲赞苏青的那句子,放你身上,也恰当的很。
      关于爱情,我也可以从心理学谈到社会学再谈到比较生物学,在豆瓣上、在市场上,感情顾问的热度和公知基本一个水平,俺这样谈职场谈管理的拍马是也追不上了,而且居然也有人来问我这样一个老光棍一些感情问题。我觉得,与其期待我这样十三不靠的人给出的答案,还不如看看这本《爱的基本语法》,一个个小故事娓娓道来,都是生活烟火气的,小故事里的人过的也那么磕磕巴巴,我不厚道地嗅到了作者本人的一声轻叹,以及对生活的没完没了,不见不散。
      若是只看“狂傲总裁”“豪门嫡女”,倒是有一时之爽,爽完之后大概会更加郁闷生活为啥没有一个作者给开个金手指模式呢——这种念头,我曾经有过。
      但归根结底,我与十三略气味相投的,也在于,即使生活有这样那样的不如意,也只能凭着一口气,迎着生活而去。爱十三,爱这本书,当然,也许我是少有买了纸质送人,自己却只看豆瓣阅读版本的。都好,都好。


      5楼2013-07-22 10:54
      回复

        首先觉得评两星的可能对这书有几点误会,第一点是:以为这本书是豆瓣合集,其实不是的,我仔细看了一下,只有二十分之一的内容是在豆瓣发布过的,大部分都没有在网络上公布过,所以那些没有读过书,只是看了豆瓣的文章就打两星的,多少有失公允。第二点是:以为已经在豆瓣公布过的文章原封不动的就搬到书上去了,其实不是的,内容都有仔细的修改过了,并且文章的最精彩的题记“伪语法”才是画龙点睛的,如果你因为看过十三闲时在豆瓣写的文章而放弃这本书,我只能说很遗憾。举个例子:《爱过》这篇在豆瓣发过了,它的题记就很精彩。
        P6
        “我爱你。”
        这三个字简单到不需要解释,复杂到无法解释。如果爱的证据足够确凿,这句话出不出现大概是无所谓的;可如果平时表现不够充分,那出不出现,又有什么所谓?这个世界的怪象之一,就是人们不讳言“性”却羞于出口“爱”。或许因为“性”可以是简单的你情我愿,不留痕迹,“爱”却不是。“爱”像一个硕大线团的一端,一旦扯起来,就是个世纪的工程。说出“爱”,就像在旗帜下举手宣誓,终身信仰。So,你真的想好了吗?
        你爱我吗?
        这篇书评的题目,是昨天看电影《我脑中的橡皮擦》让我潸然泪下的一句话,我很年轻的时候,我的老师跟我说,很多时候,我们爱的人,不一定爱我们,而爱我们也不一定是我们爱的。人就是这么复杂,这么奇妙,我们相爱,可能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甚至跟错误的人,不要太执着,放松点,爱她/他就让她/他自己选择,你爱过他了,努力过了,对她好过了,就够了。
        我以前写过一篇文章,就是《爱更多的是一种态度》里面引用艾里希·弗洛姆《爱的艺术》里面的引言中的一段话:人们认为爱的问题是一个对象问题,而不是能力问题。他们认为爱本身十分简单,困难在于找到爱或者被爱的对象。爱首先并不是同某个特殊的人的关系,而更多的是一种态度,一种性格上的倾向。
        我很喜欢这段话,其实很多时候,不是我们没有遇到合适的人,只是我们自己没有准备好,或者学会爱。我在北京阴雨绵绵的周末早上从老公温暖的怀抱中爬出来,不是为了为十三营销这本书,而是想告诉那些没看过书就草草下了结论的人,不要吝啬你的时间,与思考能让你幸福的话题失之交臂。宽容就是在你心里开一扇窗,让你的心里照进阳光。


        7楼2013-07-22 10:5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