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战国缟红玛瑙吧 关注:69贴子:734
  • 15回复贴,共1

玛瑙的认识大全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95年香港上环,专售玛瑙水晶工艺品的店铺开在干诺道的临街旺铺上,标签上每每出现的都是5位数甚至6位数的标价;
05年的上环,玛瑙水晶已经被挤进了摩罗街的角落,老板用带着浓重口音的普通话和手势艰难的比划着几百几千的价格。
这也许是整个玛瑙市场的缩影,临街的光鲜变成了被遗忘的角落。
不得不感叹国际贸易的力量,也不得不愈加笃信Tomas
Gresham
“劣币驱除良币”这一伟大的经济学理论,随着数以百万吨的巴西玛瑙涌进这个市场的,玛瑙品质和价格的双衰退似乎已经成为了劣质编剧的传统桥段。
可在千里之外的纽约却在上演不同的故事,07年的Rockefeller
Center,一个只是精品而并非绝品的清玛瑙鼻烟壶拍出了大约130万人民币的天价(图1)。

这样的故事其实在北京古玩城、天雅古玩城这样的高档古玩聚集地也在不断上演,一颗普通的巴西玛瑙珠5元人民币就可以轻松成交,能言善道者甚至能用5元购得3-5颗,而在专售高古玉器的店面里,同样大小的战国红缟玛瑙珠(图3)却要卖到2000-3000元一颗甚至更贵,买家心甘情愿掏出的不但是几十张红色钞票,还可能需要几个礼拜甚至几个月的等待。

300倍-3000倍的差价在古玩行业并不鲜见,但是在一个普遍不受重视的冷门商品中出现如此差价还是多少会让人惊讶。当然,这也就引出一系列的课题,如何认识玛瑙,如何分辨玛瑙的珍稀和泛滥,如何给玛瑙估价等等等等问题。
玛瑙的问题在华夏三年来已经有太多太多的朋友问过俺,最近一年越来越多,终于下决心把大家的问题整理一下,汇总一下,花上个把月的时间简单的谈一谈,俺的水平有限、篇幅也有限,而玛瑙至少长达9000年、遍布五大洲的人类使用史又是如此漫长且庞大。所以只能挂一漏万的做个简介,真要喜欢玛瑙的朋友用这些只能做个大纲,不喜欢玛瑙的朋友就请绕道而行吧。
大概需要说15-18篇,大概的提纲分为:东红、南红、冰糖、红缟、巴西、天珠、西玛、战国玛瑙环、辽玛(含唐玛)、清代玛瑙、中亚缠丝、现代玛瑙收藏。

没什么太强的逻辑分类,但是都是我们平时比较容易见得到的,有机会买得到的,尽可能是最为实用的,如果提纲还有什么遗漏的,或者大家都想了解和讨论的,也欢迎同好提出来,俺也好增加或删减,尽力做到说得简单、听得明白。
玛瑙——阿佛洛狄闪闪发光的指甲,由她的儿子厄洛斯带上天空,继而遗落人间,成了玛瑙。这虽然只是一个美丽的神化,但是能与阿佛洛狄、厄洛斯这两母子联系上的玩意儿,总脱不出美与爱的主题,也带上了天堂的色彩。老实说,神化传说对于玛瑙的解释比起那些生硬的科学解释,在某个角度来说更接近于玛瑙的本质。
但无论如何还是要让我们摘抄一些关于玛瑙的科学解释:
玛瑙,Agate,化学成分为SiO2,石英的变种,是由二氧化硅沉积而成的隐晶质石英的一种。;可含有Fe
Al Ti Mn
V等元素,呈现出各种颜色,呈同心圆状和规则的条带状。宝石界将其中具有同心层状和不规则纹带、缠丝构造的隐晶质块体石英称玛瑙。组成玛瑙的细小矿物除玉髓外,有时也见少量蛋白石或隐晶质微粒状石英。严格地说,没有纹带花纹的特征,不能称玛瑙,只能称玉髓。
这当然是一份科学的解释,但是这个解释实际上对于古玩行而言几乎是无意义的,最大的反例就是西玛(图3,西周-战国的一种玛瑙珠子,后文会专门介绍),

几乎所有的西玛都是单色而没有纹带状特征的,但这并不妨碍其成为全世界最昂贵的玛瑙品种之一。
这里我们不妨暂且放下玛瑙的解释,先让我们看看玛瑙的历史。
玛瑙的历史要追溯起来至少要有8000年以上的历史,在全世界诸多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都有出土玛瑙材质的刮削器(图2),

玛瑙由于硬度较高的特点成为了当时人类的最先进工具之一。(这一点上其实应该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甚至更早,但鉴于新、旧石器时代对于工具定义的不同,这里使用了新石器时代的说法)
而玛瑙作为一种半宝石的艺术品承担起赏玩的功能,在我国至少也有了2000年以上历史,《后汉书•东夷列传》“扶余国,在玄菟北千里。南与高句丽、东与挹娄、西与鲜卑接,北有弱水。地方二千里,本濊地也……出名马、赤玉、貂豽,大珠如酸枣。”这里说的赤玉也就是红色玛瑙,能够称之为玉,足以见得其已经具有类似于和田玉的欣赏功能。六朝的《广雅》也有“玛瑙石次玉”这样的论述作为佐证。
【重点来了,在古代中国人的审美观中,玛瑙是作为和田玉的替代产品而存在的,那么玛瑙的审美同样遵循了和田玉审美的一般特点。油性、糯性、半透明性这些能够体现出“温润”——中国文人的最高审美追求——这一特征的玛瑙才是观赏层面上的玛瑙。】
结合玛瑙本身的特征我们不难得出中国人审美意义上玛瑙的定义:视觉上具有半透明、稀糊状-糯状特征,触觉上具有油润感的、情感上具有温度的、能给人带来温润、亲近这类感觉的所有玉髓都应该称为玛瑙。
这一点看似简单,但是出奇的重要,而且还常常为爱好者所忽略。这一点最重要的运用并非在于真伪玛瑙的鉴定,而在于判断玛瑙制品是否优质玛瑙乃至精品玛瑙的最重要标准。
这一点的引申也同样非常重要,就是玛瑙的价值最重要来源于玛瑙的质地带来的温润感,而这种温润感首先就来自产地和品种的区别。简单的说就是来自于“种”的区别,而对于一直盛传的“玛瑙无红一世穷”这一谚语在这个层面上解读就是不折不扣的谬论。颜色只是在同“种”玛瑙中才有对价格的指导意义。
一句话:【玛瑙鉴赏中“种”严重的大于“色”,在明白了“种”的基础上再谈“色”才有意义。】

为了直观说明这个问题,俺举了同为玛瑙炉的两图,图4为红色的东红,
图5为无红的冰糖,

非常保守的说,图5的价格会是图4的50倍-200倍甚至更多。
下面就会就玛瑙制品的“种”,于古玩鉴赏意义上的分类一一介绍,不过那也只能“且听下回分解”了。
在世界经济互相依存的今天,OEM(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原始设备生产商,在国内的翻译通常叫做“贴牌生产”)已经不算一个陌生的词汇,而在至少250年前的中国,东红玛瑙就在实践这一现代经济合作模式了,日本技术,中国生产,最后挂日本产玛瑙的牌子在中国进行销售。称为OEM看来并不过分,也算是颇为有趣的经济史。
当然,我们要说的是不是经济史,而是东红玛瑙,又名烧红玛瑙,这是一种不同于产地和年份的分类方式,它实际上是一种以技术来定义的分类方式(这一点存在大量的东红玛瑙是因产地日本而得名的以讹传讹),这种技术发明于日本,把并不美丽的暗灰色的、质地较为混暗发瓷性的玛瑙(按照现有说法叫做工业玛瑙)变成可供欣赏的颜色可爱的红色赏玩玛瑙。
自从这类玛瑙制品流入中国后,在很短暂的时间以后,这项技术就不是一个秘密了。技术大概的原理就是玛瑙晶格中含有少量显色离子,若只含有Fe3+离子玛瑙就会呈现天然红色,若只含有Fe2+离子就会呈现青绿色。这两种颜色都是受欢迎的。而大自然却很少能够如人所愿,绝大多数的玛瑙都同时含有Fe3+和Fe2+两种离子,那玛瑙就会呈现出不受欢迎的暗灰色和青灰色。而在氧化性气氛下,通过简单的加热就会让Fe2+氧化成Fe3+,从而让灰色的玛瑙转换为人见人爱的红色。
说完了理论,当然要说鉴别,东红的表现古今略有区别,但是核心技术是没有产生变化的,鉴别自然也没啥变化,也没有太大的困难:
1、料脆。容易出现类似玻璃的崩口;
2、色闷,俗称死色,缺乏清亮感觉;
3、显微镜下有细微的火劫纹,这是由于高温造成的。
东红需要介绍的内容少,用一些有代表性的例子说明一下就可以了,也有篇幅顺便说一下大概的市场价格。东红是产业化的产品,也不太符合“温润”的审美观,存世量也比较巨大,价格自然也就较低。
下面是俺选取的几张俺觉得很有意义的图片:
图1、清东红仕女,虽然是东红,但也很漂亮,小几千总是要的,年份在这里。如果是好的红玛瑙料子这样的东西是要大5位数的;

图2、清东红帽饰,这是我们平日最常见的清代玛瑙制品,很典型,大概一二百就能拿一个;

图3、现代东红玛瑙炉,千万别觉得它大就要贵。千把两千的价格已经是零售价了;

图4、现代东红仿汉璧。这样的颜色也是现代东红的一种重要颜色,重灾区之一,常见刻上春秋、汉、辽金的纹饰,当成古董出售。若是吃透了东红料子的各种表现,就会条件反射的“不对”,压根不需要任何理论;


1楼2013-07-22 10:15回复
    辛苦了


    8楼2013-07-22 10:24
    收起回复
      2025-05-24 05:40:48
      广告
      向“惊鸿一瞥57 ”老师致敬,以上内容是“惊鸿一瞥57 ”所写


      9楼2013-07-22 10:27
      回复
        哈哈哈,顶起!


        IP属地:浙江12楼2013-07-23 16:28
        收起回复


          13楼2013-07-23 16:45
          收起回复


            14楼2013-08-03 09:51
            收起回复


              来自手机贴吧15楼2013-11-12 12:46
              收起回复
                这真是知识宝库啊真的是受用无穷


                16楼2013-11-30 22:06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