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流华吧 关注:10贴子:65
  • 5回复贴,共1
宫廷资料:
皇后:皇帝正妻的称呼,始于秦朝。历代相袭。亦称“中宫”。皇帝的正妻。
王后:诸侯国国王的正妻。
君妇:君主正妻的称呼。
妃嫔:帝王妾侍的统称。
嫔、九嫔:皇宫中的女官名,也是帝王的妃子。嫔,也称嫔妇。
妃嫱、嫔御、嫔嫱:宫中的女官,天子、诸侯的姬妾。妃嫱地位高于嫔御。
贵人:宫中女官,妃嫔的称号。东汉光武帝始置,其地位仅次于皇后。
太妃:已故皇帝的遗妃。
储妃:太子妃。
美人:宫中女官名,亦是皇帝妃嫔的称号。西汉始置。
良娣:太子妾的称号,始于西汉。
内宠、内嬖、嬖人:帝王宠幸的姬妾。(男女皆可,就要看皇帝的意思了)
细君:原为古代诸侯之妻的称呼,后来转化为妻子的通称。
姬:古代帝王的妃妾。
媵:陪嫁的妾。古代诸侯的女儿出嫁时常以妹妹或侄女从嫁为侍妾,称为媵。
妾、侍妾、小星:妾的本意为女奴。帝王后妃之下的侍女通称为妾或侍妾。
长妾、贵妾:诸侯有子的妾。
贱妾、副妾:诸侯地位低下的妾 。
昭仪:宫中女官名,亦是帝王的侍妾。汉元帝时始置。汉朝妃嫔在皇后之下有十四等,昭仪是第一等。“位视丞相,爵比诸侯王”。(以后写女体三国,记得叫曹昭仪和诸葛昭仪)
婕妤:又作婕伃。宫中女官名,亦是帝王的侍妾。汉武帝始置。当时有赵婕妤、尹婕妤等。婕妤在汉朝妃嫔十四等中列第二等。
嫄娥:宫中女官名。汉武帝时初设,汉宫妃嫔十四等,嫄娥为第三等,地位与中两千石官相同,爵号可比关内侯。
容华:汉宫女官名,亦是妃嫔的称号。汉武帝始置。在汉宫妃嫔十四等中位列第四,秩比二千石。
充依:汉宫女官名,亦是妃嫔的称号。汉武帝始置。在汉宫妃嫔十四等中位列第七,地位相当于千石官。


1楼2013-07-20 15:11回复
    周朝后妃的序位是:天子有后、有夫人、有世妇、有嫔、有妻、有妾。天子内廷后圯的等级建置与天子外廷的官僚机构是相对应的。天子立六百、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以听天子之外治,以明章天下之男教,达到外和而国治的目的。天子后也立六官、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以听天下之内治,以明章妇顺,使天下内和而家理。以此而言,在家国一统的传统社会,天子后作为天子的配偶,“正位宫闱,同体天王”,在君主政治中有一席之地。她们的职务是听天下之内治,以与天子的外治相配合。
    尽管先秦典籍及注释中有关周朝后妃的名号和序位不无设想的成分,但它对后世的影响却很大。王莽新政以恢复周礼相标榜,故他的后宫之制完全采纳了《礼记》和《周礼》的说法。其他各朝也是以此为基础而各有增减。


    4楼2013-07-20 15:39
    回复
      东汉认为前朝妇制莫理,故尽行旧制,后宫称号唯皇后、贵人。另外又置美人、宫人、采女三等,但无爵秩。光武帝刘秀先妻阴丽华,后出于政治需要又与郭圣通联姻,二人俱为贵人。在立谁为皇后的问题上,由于阴丽华的推辞,郭圣通便当了皇后。汉明帝的马皇后、汉和帝的邓皇后是东汉一代名后,她们也都是由贵人升任皇后的。
      魏晋南北朝的后宫名号序位屡有增减,既有“以朴素自居,后宫备位,其数多阙”的陈霸先,也有“外行其志,内逞其欲,溪堑难满,采择无厌”,以至后宫名号序位不能详录的北周宣帝刘密。隋文帝取代北周,思革前弊,因而后宫唯皇后当室,旁无私宠。不设三纪,防其上逼,自嫔以下,置六十人。至独孤皇后死后,始置三贵人、九摈、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女。隋炀帝即位后,“后妃嫔御无嫠妇职,唯端容丽饰,陪从宴游而已。”而且,炀帝参详典故,另出心裁,给贵妃、九嫔、世妇、御女各取名号,各有品秩。贵妃有贵妃、淑妃、德妃,是为三夫人,第一品;九摈有顺仪、顺容、顺华、修仪、修容、修华、充仪、充容、充华,第二品;世妇有婕好十二人,第三品;美人、才人十五人,第四品;此外御女有宝林、御女、采女等。


      5楼2013-07-20 15:40
      回复
        唐承隋制而略有改动。至唐开元时,皇后之下设惠、丽、华三妃,六仪、美人、才人等.
        宋朝建立后,后妃名位序号始因五代之制,后渐于隋唐。明朝除皇后外,还有皇贵妃、贵妃、嫔、贵人、才人、选侍、淑女等级别。元清二朝各以周边民族入主中原,故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原来的习俗。清白康熙以旨,逐步建立了等级分明的后纪序位,除皇贵妃、贵妃、嫔、贵人外,还有常在和答应。


        6楼2013-07-20 16:08
        回复
          兔子的老本行~


          7楼2013-07-20 16:09
          回复
            是滴,小锦锦( ̄ε ̄*)


            8楼2013-07-20 16:3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