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吧 关注:62,774贴子:1,285,851

扒一扒和丞相有关的人(管乐、晏子)和物(竹子、北辰等)~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2013-07-19 11:56回复
    竹子挺拔刚正,绿叶婆娑,高雅清幽。人们爱它那“依依君子德,无处不相宜”的品性。山有竹则山青,水傍竹则水秀。
    竹是美的,长在哪里,便给那里还来了超凡的风韵;生在哪里,便使那里染上脱俗的情趣。置身于竹的世界,会使你心旷神怡,忘记一切烦恼。
    竹子是谦虚的,它长得笔直,一节又一 节,中空外直,虚怀若谷,高风亮节,是气节的象征,古今多少文人雅客为它挥洒诗情。
    竹子是清高的,无论春夏秋冬,严寒酷暑,还是暴风雪雨,烈日炎炎,它从不低头,就是一身清亮的绿装。也极少见它开花,那是因为它不想与趋炎附势的蜂蝶为伍,有许多诗句都是赞美它的这种精神,如“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虚怀千秋功过,笑傲严寒霜雪”。
    竹子是扎实的:“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竹子又是无私的。竹子对人一无所求,却给人极好的东西。竹皮可编织日常用品与工艺品;竹叶可以泡茶喝,清热解毒;竹笋可以食用。苏东坡“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道出人与竹的关系。竹与人结下不解之缘,竹为人奉献了自己的全部。这真是“出世予人惠,捐躯亦自豪”。
    正是因为丞相也像竹子一样扎实而无私,所以才会在身后追思连绵吧~


    2楼2013-07-19 11:58
    回复
      2025-07-27 19:21:0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在梦里的思念做得图签
      古隆中也有许多翠竹呢~


      4楼2013-07-19 12:02
      回复

        北辰
        即北极星。由于北极星最靠近正北的方位,千百年来地球上的人们靠它的星光来导航。《论语·为政》:“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真是丞相的最好写照啊~
        很多人都喜欢拿北辰比丞相,比如:北辰居于中,而众星拱之,只此一颗,也能够照亮整个天空。于是,他取到了自己的“字”——孔明。孔者,极也;明者,亮也。有多亮呢?像北辰星一样亮。 ——《不必问英雄——诸葛亮传 》


        5楼2013-07-19 12:04
        回复
          “水”这个说法源自皇叔的“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代孔明哭先主」李山甫
          忆昔南阳顾草庐,便乘雷电捧乘舆。酌量诸夏须平取,
          期刻群雄待遍锄。南面未能成帝业,西陵那忍送宫车。
          九疑山下频惆怅,曾许微臣水共鱼。
          水的精神:
          “上善若水”语出《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意思是说,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
          嗯,先去吃饭~


          7楼2013-07-19 12:15
          回复

            莲花----清白。“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出自宋·周敦颐的《爱莲说》 )表示坚贞纯洁。
            另一个说法:莲花的花语是信仰。还表示坚贞纯洁;君子。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
            在那个纷繁的乱世,丞相也是怀着信仰前行,如莲般坚贞纯洁
            莲还谐音“廉”,“亮遗命葬汉中定军山,因山为坟,冢足容棺,敛以时服,不须器物。”就是最好的写照


            8楼2013-07-19 13:21
            回复


              9楼2013-07-19 13:21
              回复
                管乐
                玄卒,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高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诸葛亮在隆中常常自比管仲、乐毅。管仲是春秋时期的齐国相国,他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九合诸侯,使齐桓公成为五霸之首。乐毅是战国时期的燕国名将,他联合韩、赵、魏、楚,总领五国之兵讨伐齐国,连下七十余城。诸葛亮自比故乡的名相管仲、威震故土的名将乐毅,说明他年青时就有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


                10楼2013-07-19 13:29
                回复
                  2025-07-27 19:15:0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管仲,博通坟典,淹贯古今,有经天纬地之才,济世匡时之略。他注重经济,反对空谈主义,主张改革以富国强兵,他说:“国多财则远者来,地辟举则民留处,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唯物论中“物质决定意识”的观念和《管子》的思想颇为接近。齐桓公尊管仲为“仲父”,授权让他主持一系列政治和经济改革:在全国划分政区,组织军事编制,设官吏管理;建立选拔人才制度,士经三审选,可为“上卿之赞”(助理);按土地分等征税,禁止贵族掠夺私产;发展盐铁业,铸造货币,调剂物价。管仲改革的实质,改革土地和人口制度。管仲改革成效显著,齐国由此国力大振。对外,管仲提出“尊王攘夷”,联合北方邻国,抵抗山戎族南侵。这一外交战略也获得成功。后来孔子感叹说:“[2]微管仲,吾披发左衽矣!”。


                  11楼2013-07-19 13:29
                  回复
                    管仲、孔明与盐
                    昔时,泰州庙供奉三大“盐宗”其中就有管仲,而川北一带古老的盐场也均供管仲为盐神。管仲原名夷吾,因齐桓公拜相,尊其号曰仲父,故皆称仲。管仲是春秋时期的名相,他辅佐齐桓公40年,使齐国成为春秋时期第一霸主,其重要原因就是对盐实行了官营。
                    管仲充分利用齐国海盐资源丰富的优势运用国家行政权力,开创了食盐官营制度。其具体内容及措施是:
                    民产,官收:管仲本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传统原则,奏请齐桓公同意,“今齐有渠展之盐,清君伐菹薪煮,煮涕水为盐”。正而积之。“十月始正,至干正月,成盐三万六千种”。即:渠展的盐资源为齐国官府拥有,下令民众砍伐柴查,煮海水成盐,从每年的十月起,至来年的正月,积聚起3600钟食盐由官府收购。而“孟春既至,农事旦起北海之众,无得聚肩而肃盐”,则是在春季起始的农忙季节里,不得大批雇佣农民从事食盐生产。
                    官运:无论是本国生产还是由国外买进的盐,均归政府统制运销。管仲主张,除满足国内需要外,还搞“转手贸易”。他说“因人之山海假之名有海之国, 籴(籴也)盐于吾国,釜十五吾受而官出之以百”,即廉价收购国外产的盐转手卖给不产盐的梁、赵、宋卫等国,这样不仅经济上可以获利,更可以通过控制食盐这一重要必需品的运销,达到政治上、军事上左右诸侯国的目的。
                    官卖:“海王立国,谨正盐荚”是管仲的一句名言,“结之盐荚则百倍归于上,人无以避此番者”。所谓盐荚,就是食盐人口的户籍。管仲强调,对全国食盐人口要详细的登记,由官府按时按册籍卖给食盐,盐税成为人头税,人民在不知不觉中,吃盐交税,无从逃避也不会抵抗,政府可稳收盐利,而且盐利(税)数额巨大,不必另筹税源,国家用度己足矣。
                      管仲创立的食盐民产、官府统购、统运和统销的食盐官营制度,虽有不利于民的一面,然而却大利于国,“为富国之大大计”,是以各朝统流者无不重视。管仲亦被尊之为三大“盐宗”之一。


                    12楼2013-07-19 13:31
                    回复

                      蜀汉经济之所以能够较为迅速的得到恢复和发展,并且取得较为显著的成效,是与诸葛亮治理蜀汉的经济思想和依照其经济思想所制定的经济政策分不开的。
                      诸葛亮很注意盐业和丝织业的生产,实行盐业官营和开展蜀锦贸易。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各个历史朝代,大凡是中央政府需要掌握雄厚财力的,大都要实行盐铁官营和开展贸易事业。西汉时期桑弘羊之所以主张盐铁官营即是这个道理。
                        蜀汉时期诸葛亮处于三国鼎立,三面临敌、需以兵“东屯白帝以备吴,南屯夜郎以备蛮,北屯汉中以备魏”的防御局面下,为了克敌制胜就必须集中大量的财力于 中央政府,故诸葛亮在治理蜀汉时,设置主管盐铁业的官员,实行盐铁官营。关于盐铁官营和主管盐铁业官员的设置,《三国志·蜀志·吕戈传》载:“先主定益州,置盐府校尉,较盐铁之利,后校尉王连请(吕)义以及南阳杜祺、南乡刘干等并为典曹都尉”。《三国志·蜀志·王连传》亦载;王连因居官有治绩被任命为“司盐校尉,较盐铁之利,利入甚多,有裨国用”.并且由他推荐选拔一些能干的人如吕义、杜祺、刘干等充任这方面的官吏,而这些人后来终至大官。
                        《华阳国志》还记载了当时把私营盐井收归国有的事例:定笮县有盐井,属当地夷帅经营,汉末已废弃,张嶷任越犟太守时,使用恩威并举的办法把盐井收归国营。这些都说明当时诸葛亮对官营盐铁业是非常重视的。
                        不仅如此,诸葛亮还亲自指导盐铁业生产。关于这方面的记载,一见之于西晋蜀人李兴《祭诸葛丞相文》:“千井齐甓,又何秘要”。在这里李兴把诸葛亮在火井煮盐方面的创新加以称赞。二见之于张华《博物志》;“临邛火井一所,从广五尺,深二、三丈,并在县南百里,昔时人以竹木投以取火,诸葛丞相往视之,后火转盛热,以盆盖井上,煮盐得盐”。三见之于刘敬叔《异宛》,煮盐火井经“诸葛亮一瞰而更盛”。正因为诸葛亮对盐铁
                      业、的重视,甚至躬亲盐井煮盐,因而使蜀汉政府获盐铁之利不少。


                      13楼2013-07-19 13:32
                      回复
                        插入 :羽扇
                        我竟然把这么重要的忘了,╮(╯▽╰)╭



                        15楼2013-07-19 14:29
                        回复
                          董其昌《白羽扇赋》卷,行书,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白羽扇赋》。开元二十四年夏,盛暑。敕使高力士赐宰臣白羽扇。九龄与焉,立献赋曰:当时所用,任物所长。彼鸿鹄之弱羽,出江湖之下方。安知烦暑,可致清凉。岂无纨素,彩画文章。复有修竹,剖析毫芒。提携密迩,摇动馨香。惟众禽之在御,何修翮之敢当。伊昔皋泽之时,尔有凌霄之志。苟效用之得所,虽舍生而何忌?肃肃鸟羽,穆穆微风。纵秋气之所移夺,终感恩于箧中。壬戌秋日书,董其昌。


                          16楼2013-07-19 15:21
                          收起回复

                            乐毅(yuè yì),子姓,乐氏,名毅,字永霸。战国后期杰出的军事家,拜燕上将军,受封昌国君,辅佐燕昭王振兴燕国,报了强齐伐燕之仇。生卒年不详,汉族,中山灵寿(今河北灵寿西北)人,魏将乐羊后裔。公元前284年,他统帅燕国等五国联军攻打齐国,连下70余城,创造了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17楼2013-07-19 16:02
                            回复
                              2025-07-27 19:09:0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好贴,顶一下


                              18楼2013-07-19 16:3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