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 ~ 1999 年
西元 1990 年 - 民国79年
■一月,邱复生协助发行黄明川执导的新片《西部来的人》,该片以原住民为题材。
■一月,打著「台湾妹」旗号的色情电影在香港大行其道。
■一月,鸿源机构爆发经营危机。
■一月,电影处为辅导国片,提案在八十年度预算中,再编列一千五百万元国片辅导金。
■一月,制片业集会研商赴大陆拍片事宜,将邀大陆业者提供全套支援人力和器材的价目表。
■一月,新闻局电影处和电影基金会召开国片辅导金谘询会,决议新年度将拨出四千万元辅导十一部国片拍摄,其中若有成本三千万元以上的大片,将可获得一千万元国片辅导金。
■设立在台中雾峰的「台湾电影文化城」开幕,为世界第八座立体电影院,并举办「50年代名片回顾展」。
■一月,国内首座动感电影院在中影文化城正式启用。
■二月,台北市北投区近郊出现国内第一家仿似汽车电影院的案例。
■二月,因有大陆演员而被禁演的港片《衣锦还乡》,新闻局坦承作业有疏失,予以解禁。
■二月,电影处宣布对雇用大陆临时演员规定重作解释,放宽认定,但未作任何文字修正。
■二月,国内片商作不实电影宣传广告的情形最近愈来愈严重,国片院线自今年春节起增至九条,但真正能正常运作的只有五条,主力片商计画紧缩。
■二月,著名台语片甘草演员玲玲病逝。
■三月,北高两市实施电影票徵收国片辅导金。
■三月,国片辅导金受理申请,随票徵收款项用来买垃圾袋。
■三月,大陆拍片优惠待遇逾港澳,片协呼吁影人善加珍惜。
■三月,中华职棒开赛。
■三月,电影界不满大陆政策开放尺度过於保守,决至?殪院陈情,为两岸影片交流政策催生。
■四月,「电影文化公听会」立委张志民,谢长廷等赞成废除电检,改采自律分级制,并修电影法。
■立法院通过「著作权法修正案」,表明「流片无罪」,引起国内片商与录影带A拷商发起自救行动,以加菜金方式鼓励检举盗版商。
■「电影票一元辅导金徵收案」经过新闻局与业者多次开会讨论后通过,但因美商不愿配合,故国片辅导金对象将只限於北高两市实行。同年电影票一律涨价20元。
■电影处多次开会讨论赴大陆拍片的限制问题,但与会之片商都不主张限制,同年中影起用北京演员王夜主演《贩母案考》,苏联电影《战争与和平》亦在台上映,可见电影政策已有放宽。
■四月,电影戏剧协会决定以电影法颁布日,每年的十一月十八日为电影节。
■四月,电影不景气,北市戏院取消早场和午夜场。
■四月,台商抵制港片效应,香港小型独立制片受影响,多家公司准备关门。
■五月,新闻局电影处宣布开放电影公司赴大陆考察,并将拍片时间延长为两年。
■五月,新闻局对影片的核验改成每天办理,且核验过的影片在二十四小时内发给片商。
■五月,由导演协会堆动,文建会承办的「第一届影像传播艺术人材研习会」开课,采用免费报名的方式来训练电影创作人材。
■六月,影片拷贝的数量限制从原来八个开放成十二个。
■六月,新闻局正式宣布电影检查工作交给民间负责。
■开元电影公司到上海拍摄上海滩故事,首开两岸电影直接合作事例。
■资深影评人刘艺与但汉章相继因为肝病过世。
■台北市首家汽车电影院与观光果园混合经营,称为「汽车夜间农场」。但受到戏院业者的反对,并且要求片商断绝汽车电影院的片源。新闻局则针对此事召开谘询会议。
■中外影片市场受到新兴行业第四台的影响,美国与国内片商一致要求新闻局强加取缔。
■杨登魁因为警察单位的扫黑行动被捕,侯孝贤、朱天文、吴念真与陈松勇等纷纷为其声援。
■本土电影文化渐受重视,电影界呼吁电资馆加速台湾影史的整理工作,片商如龙腾与春晖等纷纷捐拷贝给其收藏,电资馆本身也建立起自己的电脑化。张艾嘉则成立「果实文教基金会」推动台语片的认养活动,资助电资馆收藏与修复台语老片,但因为许多拷贝品质过差,保藏不易。
■国片院线将从九月一日起紧缩为五至六条,并从严执行国片录影带发待时限。
■十一月,因有大陆演员而引起参加金马奖资格的港片「滚滚红尘」顺利过关获准参加金马奖。
■十一月,中美经贸谈判,政府同意将每一城市映演外片戏院由四家增为六家,引起片商恐慌。
■十二月,北市片商公会接替戏院公会负责戏院营运报表统计工作,将以电脑反应市场实况。
■十二月,新闻局宣布1991年起优良电影剧本甄选,对象将扩及大陆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