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阴阳为辨脉总纲。阴阳学说不但是辨脉总纲,而且也是仲景辨脉总纲,即将不同脉象,首先分为阴脉、阳脉,在此辨别阴脉、阳脉的基础上,再辨阴证、阳证。如;“问日:脉有阴阳,何谓也?答日:凡脉大浮数动滑,此名阳也;脉沉涩弱弦微,此名阴也。凡阴病见阳脉者生,阳病见阴脉者死。”(辨脉法,问日:脉有阳结,阴结者,何以别之,答日:其脉浮而数,能食,不大便者,此为实,名日阳结也其脉:沉而迟,不能食,身体重,大便反硬,名日阴结也。”“阴脉不足,阳往从之,阳脉不足,阴往乘之。日:何谓阳不足?答日:假令寸口脉微,名日阳不足,阴气上人阳中,则洒渐恶寒也。日:何谓阴不足?答日:尺脉弱,名日阴不足,阳气下陷入阴中,则发热也。”“阳脉浮阴脉弱者,则血虚,血虚则筋急也。其脉沉者,荣气微也。其脉浮而汗出如流珠者,卫气衰也。”“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伤寒论》下称《论》)上述五条可看出仲景脉法应用阴阳的大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