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史蒂芬·埃洛普离开微软,摇身一变成为芬兰籍“泰坦尼克号”诺基亚的掌舵者。
数月之后,埃洛普向内部员工发布了一份内部备忘录详细阐述了当时诺基亚和塞班所面临的挑战,也就是后来外界所熟知的“燃烧的平台”。
就在当时人们还没回过神的时候,埃洛普又下了一盘很大的棋:毅然决定和老东家微软联姻,加入到微软Windows Phone生态当中,此举一度让埃洛普成为众矢之的,埃洛普在坊间也因此获得了“木马”的花名。
当时,iOS和Android几乎将市场瓜分完毕,投资者非常不理解埃洛普为何放弃Android这块蛋糕,而将未来堵在飘摇不定的Windows Phone平台之上,即便是今天,仍然有很多人对此感到不理解。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诺基亚Windows Phone战略部署的逐渐深入,决定埃洛普下定棋子的原因日渐清晰,人们也开始逐渐看清楚当时埃洛普,这位带有传奇色彩的职业经理人身上的隐忧。
上周,诺基亚在纽约正式发布Lumia 1020,埃洛普接受媒体采访时如此表示:“Android是一个结构化的生态,涉足该生态对硬件厂商来说风险极高,开源的先天特性决定了OEM之间将会存在激烈的竞争(事实也是如此),这将会加速商品化和利润的蒸发。这种形式对于能够在硬件段控制Android生态的厂商非常有利,并且这类厂商将具备左右Android生态前进的方向”。埃洛普的此番话虽然没有直接说明问题所在,不管这家厂商会是谁,但当时绝对不会是诺基亚。
数年之后,这家厂商最终炼成,没错,就是三星。
截至2011年年底,三星顺利跻身Android厂商出货量之后,距离诺基亚转入Windows Phone阵营仅数月之隔。
对此,埃洛普也强调,当时就曾经猜测三星可能是最有潜力成为Android之首的厂商,原因也很简单:三星非常有钱,在垂直整合方面也表现得出类拔萃。
如果埃洛普所言非虚,那些戏称其“木马”的旁观者应该庆幸这是一个头脑清醒的船长,而且有可能带着诺基亚找到“新大陆”。选择Windows Phone,打造差异化产品也是促成诺基亚放弃Android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
现在看来,埃洛普这招棋的第二部又赢了:诺基亚在Android确实没办法和三星竞争,但却成为了Windows Phone生态不折不扣的主导者。
另外,运营商合作关系同样也是埃洛普定棋子的原因之一。当时,运营商开始表现出对Android和iOS设备高补贴政策的疲态,有意培养第三种生态来减轻自身补贴的压力,Windows Phone顺利被相中而成为第三名。
现在看来,埃洛普当初的忧患现在基本已经成为现实,之前关于Android主导厂商的言论也被证实:HTC的王雪红在HTC One发布会上接受媒体采访时曾提到的关于屏幕供应的例子令人印象深刻:“我们和三星做一样屏幕的产品,要从三星采购屏幕,那么三星必然是优先供应自己的生产线”,这种被动并不是HTC一家存在,绝大部分Android厂商都会受此困扰。
另外,诺基亚在自己一直很薄弱的美国市场,还有一个非常不同寻常的营销策略:独家定制,这在很多Android厂商看来非常不可思议,尤其是在绝大部分厂商都在尽可能的拓展运营商渠道,抵消庞大研发开支的情况下,诺基亚却反其道而行。
上周发布的Lumia 1020在美国市场仅开放对AT&T的定制,Verizon则拥有Lumia 928和Lumia 822的独享定制权,T-Mobile则是唯一一家提供Lumia 925和Lumia 521的运营商。
提供独家定制设备,换来的将是运营商对诺基亚的好感,进而愿意在促销活动中更加上心。